董留基
[摘 要]地域鄉(xiāng)土文化是指一定區(qū)域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地方文化。將地域鄉(xiāng)土文化融入中職語文教學,也是落實語文教育改革中所提出的“大語文”理念,將學生“引向自然,引向社會,引向生活”的舉措。地域鄉(xiāng)土文化不僅為中職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教學資源,也為中職學校人才培養(yǎng)提供豐富的人文資源。
[關 鍵 詞]地域鄉(xiāng)土文化;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語文能力;人文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6-0021-01
中職語文大綱指出:教師要高度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通過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加強書本學習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聯系??梢?,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在理論上符合中職語文學科的大綱的范疇,在實踐中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是切實可行的,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融入地域鄉(xiāng)土文化,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
地域鄉(xiāng)土文化資源中長期積淀起來的原生態(tài)的文學資源是和語文課程資源關系最為密切,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最為廣泛的的部分??梢员憩F為:
(1)從當地的碑文、石刻、題詞、楹聯等文字信息中感受文字的內涵、書法的韻味、修辭的美感、遣詞造句的規(guī)則,提高學生的語言基礎能力。
(2)通過對當地文獻的詩詞作品、散文名篇的解讀,提高學生的文本解讀與賞析能力。讓學生學會鑒賞當地歷代文人的詩詞歌賦,不僅要能感受他們行云流水般的文筆和卓爾不群的表現手法,而且要能感受文章中所創(chuàng)設的富有家鄉(xiāng)特征、詩情畫意的境界。
(3)從當地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借鑒寫作的方法,收集寫作的素材,提高寫作的能力。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資源,使學習活動具有鄉(xiāng)土的氣息、充溢濃郁的地方特色,使語文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充滿了情趣和靈性。
(4)從介紹、解說當地的風土人情、山川風物、名人故事中,把握口語交際的技巧,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大多數中職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現狀并不樂觀,其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是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于提高中職生語文綜合素質、增強就業(yè)競爭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融入地域鄉(xiāng)土文化,促進教師語文教學策略的改進
語文教學藝術是指教師嫻熟地運用綜合的教學技能技巧而進行富有審美價值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活動。審美性、情感性、形象性、創(chuàng)造性是語文教學藝術的主要特征,所以語文教學藝術既要重視知識傳授、重視情感過程,也要追求地域性。把融入地域鄉(xiāng)土文化作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重要內容,不但讓學生親近地域文化的實體及其閃耀的人文光芒,而且圍繞活動主題開展的各種語文實踐活動,改進了語文教學策略,提升了語文教學質量。
三、融入地域鄉(xiāng)土文化,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提高
每個地域都有它的歷史脈絡,都有它的文化積淀,只有把這些融入語文教學,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成長的土地走過曲折的文化苦旅,蘊含著先民的智慧與力量,承載著文明與進化。正如畢淑敏《我很重要》所言:“我們的頭顱就是一部歷史,無數祖先進步的痕跡儲存于腦海深處。我們是一株億萬年蒼老樹干上最新萌發(fā)的綠葉,不單屬于自身,更屬于土地。人類的精神之火,是連綿不斷的鏈條,作為精致的一環(huán),我們否認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種神圣的承諾。”
通過融入地域鄉(xiāng)土文化,由文化感知到文化自省,漸而到文化自覺,猶如一泓清泉滋潤著當代中職學生貧瘠的文化土壤。
四、融入地域鄉(xiāng)土文化,促進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fā)
在中等職業(yè)學校,開發(fā)校本教材能夠有效推動中職教學改革發(fā)展。教學是中職學校的工作核心,通過教學能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礎,是知識和技能的有效載體。所以,對教材的引進、開發(fā),關系著中職學校學生知識、技能及個性內化結構的形成質量,除了引進國家和地方的統(tǒng)編教材,中職學校開發(fā)一定的具有地域特色及濃厚學校特色的校本教材,顯得尤為重要。
總之,經過挖掘、生成、升華之后的地域鄉(xiāng)土文化,通過對其閱讀、賞析、訓練,使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得到掌握和提高,同時,能夠對于還未挖掘、有待于生成和升華的地域鄉(xiāng)土文化,指導學生進行調研、整理、編輯的過程,就是語文實踐能力形成的過程。因此,融入地域鄉(xiāng)土文化的這兩個層面,體現了中職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給學生創(chuàng)設語文實踐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從而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不但如此,從歷史的、身邊的人與事中得到最直接有效的人文信息和精神營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就能夠得到提升,學生就能向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邁出重要的一步。
參考文獻:
[1]楊邦俊.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教育[J].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0(11).
[2]劉雪挺.關注地域文化:高中作文教學思路新探[J].語文教學之友,2008(11).
[3]兀愛菊.如何把地域文化引入語文教學[J]. 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