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師曠是春秋時期著名的音樂家、思想家與政治家。他審音律,善鼓琴,藝術成就承襲了春秋晉國的整體音樂風貌,以其卓越的音樂才華,被后世尊稱為“樂圣”。文章就此對師曠長期從事的音樂實踐活動進行論述,并以此為切入點,深刻挖掘和探究其音樂思想觀。
【關鍵詞】師曠;音樂實踐;音樂思想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一、師曠生平
所謂“師”,此處并非姓氏,春秋時,在樂師名前冠以“師”字,表示一種尊敬含義,故此時樂師統(tǒng)稱為“師”。關于師曠的官職,《左傳·襄公十四年》:“師曠侍于晉侯”,此處晉侯指的是晉悼公。樂師的職能《周禮》中有明確的表述:樂師,又稱小樂正或樂正,同大司樂為同官別職。他的職責是主要有掌管小學的政事,教導公卿,大夫子弟小舞;凡作樂,負責指揮樂器陳設的位置和奏樂的先后次序,并掌管樂事的政務;掌管有樂官的政令,并聽取他們的陳訴和決斷爭論。由此可見,師曠是晉國當之無愧的音樂總監(jiān),身居要職,身份尊貴。
二、師曠之音樂造詣
師曠在音樂理論和音樂實踐方面造詣很高,為世人所敬仰,被尊稱為“樂圣”?!逗槎纯h志》云:“師曠之聰,天下之至聰也”。其音樂實踐,可總結(jié)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審音調(diào)律
師曠目不能視,聽覺卻異常敏銳,有很強的審音調(diào)律能力?!蹲髠鳌は骞四辍氛f:“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師曠告晉侯曰:‘鳥烏之聲樂,齊師其遁?!惫?55年,晉平公聯(lián)合其它諸侯國在魯國濟水會盟,一齊發(fā)兵攻打齊國,齊國軍隊寡不敵眾,在深夜倉皇而逃。師曠在未去實地偵查的情況下憑借自己的敏銳聽覺第一時間告訴晉平公說:“烏鴉的聲音愉快,齊軍恐怕逃走了”。
通過上述文獻記載,不難看出師曠在長期從事的音樂工作中練就了絕對音準的能力,因此,他在先秦文獻中被描述為聽音能力最強的代表人物。民間更是把他作為“順風耳”的化身。
(二)善鼓琴
春秋時期,彈弦樂器發(fā)展中,水平最高、應用最廣泛的非琴莫屬了。此時,琴不僅能獨奏、歌唱時伴奏,而且在貴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各國宮廷的專業(yè)樂師之中,大部分都能彈琴,師曠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對于師曠精湛琴藝的描繪最為后人津津樂道的莫過于《韓非子·十過》中一段富有浪漫傳奇色彩的記述。文中寫到有一次師曠在宴會上為晉平公撫琴,演奏的是《清徴》,“一奏之,有玄鶴二八集于廊門;再奏之,延頸而鳴,舒翼而舞。平公大喜,起而為師曠壽?!睅煏缬们俾曡蜩蛉缟乜坍嬃诵Q聞樂起舞的種種姿態(tài)。
三、師曠之音樂思想觀
師曠對于音樂,有相當?shù)膶嵺`和知識,所以他的音樂思想觀有著足夠的物質(zhì)基礎為其背景,作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師曠能夠把音樂問題放在一個廣闊的角度去看待,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禮樂相濟的音樂思想觀
師曠作為晉國太師,對禮樂十分精通,以禮作樂也是他作為御前音樂人的重要工作之一。師曠認為,統(tǒng)治者應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安危為己任,不該過分沉迷于音樂,只有做到國家興旺,百姓安居樂業(yè),欣賞音樂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快樂。既然如此,統(tǒng)治者怎樣才能做到“好樂無荒”呢?師曠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修禮以節(jié)之”。用禮來約束樂,兩者相輔相成。
(二)惡“新聲”的音樂思想觀
所謂“新聲”是指一種新曲調(diào),節(jié)奏明快,熱情奔放,通俗易懂,對欣賞者感官刺激性較強。正是因為這些特點,被禮樂的捍衛(wèi)者們稱作“淫”樂,認為其音不祥,擾亂民心。師曠從維護社會秩序的角度出發(fā),十分鮮明地表達了自己惡“新聲”觀點。
《國語·晉語八》有一段記載說:“晉平公說新聲。師曠曰:‘公室其將卑乎!君之明兆于衰矣……”。此處的“說”通“悅”,晉平公喜歡聽“新聲”,師曠認為君主如果喜好這樣的音樂,那么國家有滅亡的可能。
四、結(jié)語
師曠作為春秋晉國主管音樂的宮廷太師,其音樂造詣不僅僅是供統(tǒng)治者欣賞的玩物,而是密切地將禮樂聯(lián)系在一起,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去思考,這一優(yōu)秀品質(zhì)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雖然師曠的事跡、言論、思想等見諸歷史文獻的只是一鱗半爪,不成體系,但他的存在是我國歷史文獻不可或缺的一頁,在習總書記大力提倡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今天,任何一位曾對中華民族做出過卓越文化貢獻的人都是不該被歷史遺忘的!
參考文獻
[1]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左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0.
作者簡介:陳明(1987—),女,漢族,甘肅成縣人,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音樂與舞蹈學院講師,中國音樂史方向,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