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歆
[摘? ? ?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教育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教授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還需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小學舞蹈社團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同時為學生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诖?,以農村學校小班化如何搞好社團活動為例,對小學舞蹈社團建設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 鍵? 詞]小學;舞蹈社團;建設
[中圖分類號]G622?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7-0048-01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更加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而小學舞蹈社團活動的開展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但是,農村的孩子對舞蹈接觸得比較少,在情感表達上過于羞澀,不能很好地放開自己、展示自己。這也為農村舞蹈社團的建設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農村學校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個性發(fā)展的需求,探索全新的舞蹈社團活動形式,促進農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舞蹈社團建設的意義
舞蹈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同時也是人們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舞蹈具有較強的藝術性,是一種通過人身體有節(jié)奏的運動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藝術。通過舞蹈學習可以塑造人的健美身形,同時還能夠增強人體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節(jié)奏性,促進智力的發(fā)展。并且人們可以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抒發(fā)和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目的[1]。農村小學舞蹈社團的建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到舞蹈的魅力,促進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發(fā)展,讓學生更好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另外,舞蹈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對學生進行舞蹈教學,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從而更好地達到美育的目的。
二、小學舞蹈社團建設的策略
(一)加強舞蹈教學中基本功的訓練
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身體的基本功訓練是一切舞蹈技能學習的基礎。身體的基本功主要包括身體的柔韌性、協(xié)調性以及力量性等,這些都是舞蹈表演時身體做出正確動作的保證。舞蹈基本功訓練必修課程主要包括:關節(jié)訓練、地面訓練以及扶把訓練等。但是,農村的多數(shù)孩子之前根本沒有接觸過舞蹈的基本功訓練,沒有舞蹈基礎。因此,在舞蹈社團中,必須要加強對他們進行基本功訓練,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關節(jié)訓練,主要是對學生身體中不易活動的小關節(jié)進行訓練,開發(fā)學生身體中軀、頸、肩、胸、胯和肋等幾個部位的運動機能。(2)地面訓練,主要是為了打開學生肩部和胯部的韌帶,增強學生腰部的柔韌性以及腳部和后背肌群的彈性和力量。(3)扶把訓練,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優(yōu)雅和高貴的氣質,主要的訓練內容包括:擦地、小踢腿、蹲、劃半圓、壓腿以及大踢腿等。這些基本功的訓練雖然有些枯燥,但是對于之前沒有接觸過舞蹈的學生來說也是比較新奇的,因此,為了讓學生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一直保持這樣的新奇感,教師可以經常讓學生欣賞一些有關于基本功訓練動作的舞蹈視頻[2]。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舞蹈基礎之后,就可以教授學生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組合,從而提高學生對舞蹈學習的興趣。
(二)注重舞蹈教學方式,豐富社團活動
舞蹈教學中的“教”和“學”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而這些都需要通過舞蹈社團活動中的“做”才能夠完成,即教師通過“做”來教,而學生則通過“做”來學,從而提升舞蹈教學的效率。
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要做到言傳身教、教做結合。比如在對民族舞《美麗的小孔雀》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內容和情感,掌握動作的要領,從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學習中去,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一系列有關西雙版納傣族風土人情的圖片,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傣族人的熱情和開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再為學生播放《美麗的小孔雀》的音樂,讓學生跟著節(jié)奏舞動起來,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體會舞蹈中的情感;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演示其中的舞蹈動作,讓學生對整體舞蹈有一個全面的印象;之后教師再將所有的動作進行分解,并為學生講解其中的動作要領,告訴學生每個動作中所要表達的含義,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舞蹈動作的要領[3]。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將舞蹈完美地表現(xiàn)出來,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于傣族舞的視頻,并讓學生觀察舞蹈表演者的服裝、頭飾、動作以及神態(tài)等,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傣族舞的美好。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美麗的小孔雀》這一傣族舞蹈的學習興趣和表演欲望,同時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為學生今后的舞蹈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應當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發(fā)展需求,大膽地進行實踐,建設全新的舞蹈社團,讓農村學生了解什么是舞蹈,并激發(fā)他們對于舞蹈學習的興趣,同時加強舞蹈基礎功訓練,提高他們的舞蹈技能。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趁趁. 農村小學學生舞蹈社團建設的研究[J]. 新課程研究,2014(8):65-67.
[2]郁媛. 兒童舞蹈社團建設初探[J]. 教育教學論壇,2011(31):227.
[3]錢丹丹. 論小學舞蹈社團的優(yōu)化[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3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