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兼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需要著重培養(yǎng)的,興趣也是教師要慢慢引導加深的。將課堂內的知識延伸到課外,與課外知識有機融合,使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感受閱讀的樂趣,課外也能繼續(xù)在書籍中暢想,扎實學生的文化積淀,充實學生的文化生活。
【關鍵詞】課內外閱讀 ;閱讀方法;興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我國優(yōu)秀的語言藝術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本好比一把鑰匙,用這把鑰匙可以開發(fā)無限的庫藏——種種的書?!睆闹形覀兛梢钥闯?,葉先生對語文教學中引入課外閱讀的關注。他始終強調,語文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單純地傳授課本上的內容,而是要求學生在課內先要仔細地研讀課文,掌握閱讀方法的核心,并以此為基礎,應用到課外的閱讀實踐過程中。以課內方法指導課外閱讀,用課外知識彌補課堂內容的局限,二者相互包容、相互補充,進而融為統(tǒng)一體,長此以往的良性循環(huán),為學生營造出和諧的閱讀氛圍。這也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到的“擴面增量”,即加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增加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培養(yǎng)學生更深層次的閱讀習慣,寓教于樂,加深學生對書籍的喜愛。讓學生領悟到書籍的魅力,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而語文教材,則是其中至關重要的角色,她是教學的出發(fā)點,是通向課外更多閱讀的紐帶。
所以在教學中,我以教材為依托,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方式尋找各種閱讀資源,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進行有機結合,以課內帶課外,以課外促課內,讓每一個學習閱讀的學生都能通過書籍找到自己的信仰,增強自我識別能力,在書籍的海洋里領略別樣的風光,讓他們的童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一、課前閱讀——儲備能量,感知大意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閱讀是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開始,所以在課前,要鼓勵學生去搜集與課文有關的相關介紹,包括作者的寫作背景、作者身份等,讓學生先自學,在內心對文章的成文有大概的了解,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更深層次的領會文章的主題和思想,另外,也將大大提高課堂效率,為學生能夠充分學習課文儲備能量。要深刻地了解文章,首先要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我們才能通過其內容正確把握文章傳遞給讀者的情感。如在課堂教學《過零丁洋》時,首先要引導學生在課前收集關于文天祥的生平簡介,了解詩人作詩時的時代背景,了解在南宋末年,詩人被俘后的憂國憂民,嘆不能收復河山、恢復疆土的惶恐不安,以及浩然千秋的正氣,男兒勇烈的壯歌。通過對其一生的了解,學生會對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志產生深切的情感共鳴,在國家處于危難之際,個人的生死榮辱簡直微不足道。這些情感上的相融,就是課前資料收集為學生打開的通道,幫助學生為以后的課外閱讀提供方法和指向。
二、課中閱讀——整合資料,加深理解
閱讀教學,是現(xiàn)在語文教學的焦點,它是聯(lián)系師生與教材的紐帶。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以課本為基礎,并拓展課本的深度,選擇與教材密切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將課內課外知識穿成一線,進一步幫助學生領悟課本。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更深切地感受文本中所傳遞的價值觀,這是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意義所在,通過補充課外知識,使學生在情感上與文本相通,更容易理解課本的內涵。如教學《難忘的一課》一文,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有關“光復臺灣”的歷史資料,通過對這些資料的閱讀,能使學生更易理解臺灣同胞們深深的愛國情懷,與回到祖國懷抱濃烈的決心,這是課外延伸閱讀所帶來的體驗,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三、課后閱讀——提升能力,拓寬視野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認為“學語文,三分課內,七分課外”,說得真是一針見血。如何做到讓學生能夠從課堂上學到方法,并應用到課外從而獲得更高層次的提升呢?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誨人不倦地引導,選好切入的焦點,將課外融于課內,將課內延展到課外,是現(xiàn)階段教師需要提高的關鍵。
原著所具有的魅力,是節(jié)選段無法給予的,所以教師要適時引導,鼓勵學生去閱讀原文原著。如學習 《草船借箭》后,教師應該繼續(xù)介紹《三顧茅廬》《空城計》等其他三國時代精彩的故事,讓他們沉浸其中,難以自拔,然后再適時停止,讓他們課后主動去尋找《三國演義》這本書來讀,不要以點蓋全,而是從整個故事掌握內容。在學習《猴王出世》后,推薦學生閱讀吳承恩的《西游記》,體會孫悟空的不羈、豬八戒的憨態(tài)等趣味,體會師徒五人一路上降妖除魔的勇氣和對信仰的執(zhí)著;在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后,推薦學生閱讀《水滸傳》,體會書中的世情百態(tài),了解梁山一百○八好漢的人格魅力;在學習《“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后 ,回歸于傳世名作《紅樓夢》,理解書中所傳達的人文情懷……這樣將課內延伸指向課外,課外閱讀反哺課內,相得益彰,使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更加濃厚。
“單絲不線,孤掌難鳴?!毙W語文教學中關鍵點,就是將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共融共同,選好契合點,通過課前、課中、課后有效銜接,讓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感受閱讀的魅力,課外也能繼續(xù)保持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豐富學生的文化涵養(yǎng)。我們說語文教學好比是一只鳥,它擁有兩只翅膀,只張開其中一只翅膀是無法飛起來的,只有展開雙翅,才能搏擊長空,領略不一樣的風景,而課內課外就相當于這兩只翅膀,缺一不可。所以,如何有效地連接課內外,需要教師更多的指導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周榮婷.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方法初探[J].小學教學研究,2014(14).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