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明 鄭天翔 王玉萍 柴文玉 楊芳蘭
摘要根據(jù)制種玉米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物候期特點和主要病害發(fā)生的特點,按照種子貯藏期、苗期、穗期、成粒期病害的管理規(guī)律,明確各時期的防治目的和防治對象,集成保健栽培、種子包衣、化學防治等配套綜合防治技術,制定制種玉米病害綜合防治歷,為制種企業(yè)、專業(yè)合作社防治制種玉米病害,減輕病害對玉米種子的危害提供了依據(jù)。
關鍵詞 制種玉米;病害;綜合防治歷;河西走廊
中圖分類號 S435.1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11-0118-02
玉米種業(yè)的發(fā)展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中之重,進入21世紀以來,以甘肅省張掖市為代表的西部地區(qū)因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yōu)勢,生產的玉米種子質量高、單產高且穩(wěn)定,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玉米制種主產區(qū),玉米制種面積穩(wěn)定在10萬hm2,占全國制種面積(25.5萬hm2)的39.3%,制種產量達5.8億kg,占全國制種量的42.6%,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然而隨著玉米制種面積的擴大,土地連作現(xiàn)象突出,親本組合單一,面積大而相對集中,病害的傳播途徑和發(fā)生周期被人為縮短,制種玉米病害種類、數(shù)量及危害程度日趨嚴重,直接影響了制種玉米種子的產量和質量。同時,制種玉米企業(yè)在追求利潤的前提下,忽視了制種玉米病害的綜合防治,因此,如何保證制種玉米種子安全性,已成為制種玉米生產環(huán)節(jié)中的關鍵。
筆者經對全國最大的河西走廊國家級制種玉米基地病害的調查與鑒定,明確了制種玉米病害有73種,其中,真菌性病害56種,細菌性病害4種,病毒病害5種,生理性病害8種,基本探明了主要病害的侵染規(guī)律和發(fā)病規(guī)律。鑒于此,筆者根據(jù)制種玉米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及物候期的特點,結合制種玉米病害發(fā)育、發(fā)生、發(fā)展的時間性,利用現(xiàn)有技術,按照時間序列,安排防治措施,制定了一套制種玉米病害綜合防治歷,旨在為制種玉米生產提供參考。
1種子貯藏期防治(9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
1.1防治目的 防止種子污染和種子傳播病害,保證種子健康。
1.2防治對象 主要以青霉穗腐?。≒enicilliumoxalicum)、曲霉穗腐?。ˋspergillusustus、A.flayus)、離蠕孢穗腐?。˙ipo-larismaydis)、鐮孢霉穗腐病(Fusariummoniliforme、F.gra-minearttm)、絲核菌穗腐?。≧hizoctoniazeae)、煤污?。≧hizo-pusmaydis)、木霉穗腐?。═richodermaviride)、絲黑穗病(Sporisoriumreilianum)、黑粉?。║stilagomaydis)、枝孢霉?。–ladosporiumher6arum)等為靶標防控。
1.3防治措施
1.3.1種子檢驗檢疫。對新收獲的不同品種的玉米種子進行室內病原物檢驗,分析種子帶菌種類、帶菌部位,并作好種子帶菌檢驗檔案,為播種前種子處理提供依據(jù)。對于攜帶檢疫性病原物種子要進行隔離,會同植保檢疫部門作好相應處理工作。
1.3.2收獲與加工管理。玉米種子收獲時要求無花絲、苞葉、病穗、爛粒穗。對于禿尖受污染的明顯、嚴重的病穗,切除禿頂。加工時,挑除病穗、污染穗、爛粒穗。加工后,要求籽粒破碎率≤1.0%,病蟲籽粒率≤1.0%,凈度≥98.0%。
1.3.3種子貯藏管理。對種子分品種、分批次進行抽樣檢驗,平均水分≤13.0%時裝袋貯藏;種子貯藏前,對貯藏種子庫(倉)墻壁、屋頂、地面、通風口或包裝袋進行殺菌處理;貯藏期間定期檢查種子水分、溫度變化,并作好記載工作,以防止種子霉變。
2苗期防治(4月上旬至6月上旬)
2.1生育環(huán)節(jié) 該階段為營養(yǎng)生長階段,從玉米播種、出苗、拔節(jié)為止的時期,歷時約50d,稱為幼苗階段,統(tǒng)稱為苗期。
2.2防治目的 清潔田園,減少初侵染源;水肥管理,培育苗全苗壯,提高抗病性;預防苗病、葉病害的發(fā)生。
2.3防治對象 主要以鐮孢霉苗枯?。‵.moniliforme、F.graminearum)、腐霉苗枯?。≒ythiumaphanidermatum、P.de-liense、P.graminicola)、絲核菌苗枯?。≧.zeae)、頂腐?。‵.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絲黑穗?。⊿.reilianum)、黑粉病(U.maydis)、鏈格孢葉枯?。ˋlternariatenuissima)、葉鞘紫斑?。ˋlternariasp.、Fusariumsp.、Cladosporiumsp.)、黑斑?。ˋ.alternata)、紋枯病(R.solani)、褐斑病(Physodermamay-dis)、條紋矮縮病、矮花葉病、粗縮病、細菌性葉枯病(Pseudomonasavenae)、缺素病等靶標防控。
2.4防治措施
2.4.1合理布局,輪作倒茬。根據(jù)親本組合的抗病性,安排雜交制種的種植規(guī)模及隔離條件,計劃播種時期、方法、密度、方式等方案,防止種傳、氣傳病害流行;根據(jù)基地種植作物情況,避免與玉米連作,防止土傳病害加劇發(fā)生。
2.4.2土壤消毒。結合整地,在播種前或機播時采用70%嗯霉·福美雙WP、70%甲基硫菌靈WP75kg/hm2原藥+細砂或細土7500kg/hm2制成毒土或稀釋1000倍液進行土壤處理。或將含有枯草芽孢桿菌生物菌株的生物粉噴撒在土壤表面進行生物消毒。
2.4.3合理施肥。結合整地,底肥一般施腐熟農家肥3.0萬~4.5萬kg/hm2;播種時,玉米專用肥600~750kg/hm2+復合氨基低聚糖有機肥1200kg/hm2+脈素特15kg/hm2。
2.4.4種子包衣。根據(jù)種子病原檢驗結果,對鐮孢菌、鏈格孢菌帶菌高品種,采用22%福·克·戊懸浮劑;對絲黑穗菌、黑粉菌帶菌高、易感病品種,采用30g/L苯醚甲環(huán)唑、325g/L苯甲·嘧菌酯懸浮劑;對于土壤帶腐霉菌、絲核菌、凸臍蠕孢菌或種子帶菌高的品種,采用70%噁霉·福美雙、70%甲基硫菌靈WP;按藥種比(40~50):1種子包衣;對于連作多年的土壤,可采用促生菌(PGPR)按7.5kg/hm2進行拌種。
2.4.5間定苗除草。玉米3~4葉期進行間苗,去除病苗、畸形苗及形態(tài)差異大的苗;5葉期進行定苗,并清除田間蟲苗、死苗;3葉期結合中耕,拔除田間雜草。
2.4.6藥劑噴施。對于白化苗出現(xiàn)的田間,在玉米4~5葉期葉面噴霧0.2%~0.3%硫酸鋅溶液25~30kg;對于出現(xiàn)頂腐病、紋枯病、葉枯病、紫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瘋頂病等癥狀表現(xiàn)的田間或品種上,采用30%戊唑福美雙WP和40%噁霉福美雙WP1000~1500倍液幼苗均勻噴霧;對于出現(xiàn)細菌性葉枯病癥狀,可采用70%代森錳鋅WP+72%農用鏈霉素sP混配稀釋4000倍液葉面噴霧;對于矮縮病和矮花葉病易感品種,采用10%呲蟲啉WP300-450g/hm2或16%四螨噠1000倍液+杰效利3000倍液葉面噴霧或田間地埂雜草上噴施。
2.4.7追肥。在玉米7葉期,結合中耕除草,開溝追施尿素150~225kg/hm2,并覆土。
3穗期防治(6月中旬至7月下旬)
3.1生育特點 該時期是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從雌穗原基剛剛開始伸長,直到雌穗花吐出為止。從外部形態(tài)上看,從拔節(jié)直至雌穗花絲吐出苞葉并接受花粉受精的全過程,歷時約40d。
3.2防治目的降 低葉、莖、根部發(fā)病率,減輕發(fā)病程度,保證葉片增大,莖稈墩實,促稈壯穗,提高植株抗病性和綜合抗逆性,控制莖稈、葉部病害流行,為促進增產奠定基礎。
3.3防治對象 主要以彎孢霉葉斑病(Curvularialunata)、大斑病(Exserohilumturcicum)、小斑?。˙ipolarismaydis)、灰斑?。–ercosporazeae-maydis)、圓斑?。˙.zeicola)、尾孢葉斑?。–.sorghi)、銹?。≒ucciniasorghi)、鐮孢莖基腐?。‵.mo-niliforme、F.graminearum)、腐霉莖基腐?。≒ythiumgraminco-la)、蠕孢莖基腐?。˙.sorokiniana)、瘋頂?。⊿clerosphoramac-rospora)、紋枯病、干腐?。―咖lodiazeae)、絲黑穗病、黑粉病、細菌性莖基腐病(Erwiniachrysanthemipv.zeae)、細菌性條?。≒seudomonasandropogonis)、矮花葉病、黃矮病、從矮病、禿尖、花期不遇等靶標防控。
3.4防治措施
3.4.1保健防病。該階段主要追施速效肥,N、P、K配合施用減輕病害發(fā)生。以尿素、碳酸氫銨、硫酸鉀為主,一般追施尿素300~375kg/hm2,或碳酸氫銨750~975kg/hm2,或硫酸鉀144kg/hm2,配合硫酸鋅22.5~30.0kg/hm2提高玉米綜合抗逆水平,明顯降低莖基腐病的發(fā)病率。
3.4.2藥劑噴施。一般在心葉末期到抽絲期噴施。對于葉斑病類、絲黑穗病和黑粉病,選擇25%苯醚甲環(huán)唑EC8000~10000倍液,25%丙環(huán)唑EC、80%代森錳鋅WP、45%代森銨AS500倍液、12.5%烯唑醇WP3000倍液等進行葉面噴施;對于銹病選擇50%代森錳鋅WP+20%三唑酮WP混配稀釋1500~20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對于莖基腐病、紋枯病,選擇30%戊唑福美雙WP、40%嗯霉福美雙WP稀釋1000倍液植株葉面、莖稈噴霧;對于細菌性莖基腐病、葉斑病,選擇60%瑞毒鋁銅WP+72%農用鏈霉素SP混配稀釋5000倍液、30%戊唑福美雙WP+72%農用鏈霉素SP混配稀釋4000倍液重點噴施2~3節(jié)處或穗位節(jié);對于病毒病害選擇10%吡蟲啉WP1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EC3000倍液,防蟲治病。
3.4.3人工摘除。當玉米小斑病發(fā)病率達70%,單株下部2~3片葉發(fā)病時,發(fā)動群眾摘除病葉,并帶出田間集中處理。
4成粒期防治(8月上旬至9月中旬)
4.1生育特點 該階段為生殖生長階段,從雌穗花絲受精開始,經過籽粒形成、灌漿,直到種子發(fā)育成熟的全過程,歷時45~50d。
4.2防治目的 減輕和控制病害對玉米種子的影響,防止病原物侵染和污染種子,提高種子健康度和質量。
4.3防治對象 主要以黑粉病、黑束病(Acremoniumstric-turn)、鐮孢鞘腐?。‵.moniliforme、F.graminearum、F.sonali)、枝孢霉條斑?。–.zeae)、黑霉?。–.herbarum)、附球菌葉斑病(Epicoccumnigrum)、球腔菌葉枯?。∕ycosphacerellazeicola)、莖點霉葉枯?。≒homamaydis)、葉點霉葉斑?。≒hyllostictazeae)、曲霉穗粒腐病、離蠕孢穗粒腐病、鐮孢霉穗腐病、青霉穗腐病、絲核菌穗腐病、木霉穗腐病、青枯病、瀑裂病、絲裂病、早衰病等靶標控制。
4.4防治措施
4.4.1及時割除父本。一般在去雄結束后10d左右,割除父本,增加通風透光條件,防止爭水肥;結合割父本,人工割除黑粉病的病瘤,并帶出田燒毀或深埋。減輕病害的發(fā)生,有利于增加千粒重和產量。
4.4.2加強田間管理,防止早衰。抽雄結束后,平衡田間水肥,防止種子瀑裂病、絲裂病的發(fā)生;根據(jù)田間長勢,施尿素300kg/hm2,延長母本葉片功能期,防止植株早衰,增強抗逆性,提高種子質量。
4.4.3藥劑噴霧。在割除父本之后,集中進行1次藥劑防控,30%戊唑福美雙WP、70%噁霉·福美雙WP稀釋1000倍液,75%百菌清WP、80代森錳鋅WP稀釋500倍液植株葉面、莖稈噴霧,以防治葉斑病類、莖基腐病類、鞘腐病為目的;或者與40%毒死蜱EC、10.5%阿維菌素·噠螨靈EC稀釋1500倍,20%丁硫克百威EC稀釋3000倍液混合進行噴霧防治,即可達到防治玉米螟、蚜蟲、灰飛虱、玉米紅蜘蛛,又可防治穗腐病類的目的。
4.4.4及時收獲防凍。當玉米苞葉變黃、籽粒變硬、下端出現(xiàn)黑層時收獲;或者在收獲前15~20d站稈苞皮脫水,以防凍、防霉變、防蟲、防鼠,提高種子健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