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漢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錫劇是滋養(yǎng)江浙滬人民的優(yōu)秀文化土壤,曾被評為華東地區(qū)六大地方戲曲之一,讓這么優(yōu)秀的經(jīng)典傳統(tǒng)文化走進校園,傳承并發(fā)揚光大,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但是,我們必須正視現(xiàn)實:一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受多種因素影響,已經(jīng)到了瀕臨搶救的地步。錫劇也是如此,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年輕一代的戲迷急劇減少。在這種局面下讓錫劇走進校園,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真是不少。2013年,我校將錫劇引入校園,五年多來穩(wěn)步前行。2017年,江蘇省戲曲進校園現(xiàn)場會的代表們蒞臨我校參觀,我校的做法引起代表們的熱議。
合力保障,擁抱錫劇走進校園
錫劇進校園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資金、師資的保障,也需要體制機制的保障,而體制與機制的保障重點在學校。學校部門較多,必須合力保障才能讓錫劇進校園順利推進。
我校主要職能部門聯(lián)動,出現(xiàn)了生動的局面。課程保障氛圍濃。教務處把錫劇納入校本課程建設中,每學期利用兩節(jié)音樂課來普及錫劇,這樣,了解錫劇的人多了,聽得懂錫劇的人多了,喜歡錫劇的人自然也就多了。把錫劇納入課程使小錫班的發(fā)展有了肥沃的土壤。小錫班就是我校幾十個學生俱樂部中的一個響亮的品牌。教務處還要求音樂教研組定期開展錫劇教學研究,通過名師展示上錫劇課、青年教師教學大比武上錫劇課等,深入推進錫劇進課堂。教務處還在均衡分班的基礎上將各年級的小錫班學員相對集中到一個班級進行管理。評比保障勁頭足。德育處也不甘示弱,他們也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小錫班的政策。比如,組織班級錫劇比賽,將小學員學習錫劇情況計入學生成長手冊。在每學期期末評比中,增加“和美特長生”的獎項。后勤保障條件好??倓仗帪樾″a班提供良好的設施和場所,兩個舞蹈房都安裝了空調,配置了電腦和功放設備,學校場館、設備只要錫劇班需要都可以使用,需要的教具、道具、服裝等只要合理一應滿足。
頂層規(guī)劃,彰顯錫劇育人功能
納入規(guī)劃。學校將錫劇傳承與辦好小錫班寫入內涵發(fā)展三年規(guī)劃。把辦好小錫班作為學校強化特色建設、彰顯特色成果的重要抓手之一。
校園活動文化,用錫劇增強學生自信心。學校通過開班推進、比賽推進、展演推進等,推動錫劇氛圍的形成。學校創(chuàng)造一切能讓學生上舞臺的機會,肯定學生一點一滴的成長和進步。學生們經(jīng)常參加匯報展示、學校藝術節(jié)展示、送戲下鄉(xiāng)等活動,孩子們的身影活躍在班級里、校園里、敬老院、擂臺上、大舞臺上、電視熒屏上。我校每年舉辦“唱響利小”合唱節(jié),全年級的家長都參加,全班所有的學生都要上臺表演,共唱兩首,其中錫劇歌曲為必選。每個學生在我校六年,就有六次登上大型舞臺演出的機會,這種經(jīng)歷對學生自信心的養(yǎng)成是非常重要的。
校園環(huán)境文化,用錫劇詮釋藝術美。我們要做學生喜歡的、看得懂能理解的文化。錫劇是優(yōu)秀地方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之一,很多學生了解錫劇,會唱錫劇,以此入手讓環(huán)境文化更有親和力。錫劇主題繪畫、手抄報、面塑人物,給人較強的藝術沖擊力。錫劇主題書法,除了給人藝術的享受,也激勵師生做事持之以恒,做不怕苦、肯吃苦、能吃苦的現(xiàn)代小公民。梨園小舞臺等場所,成了師生展示錫劇的固定場所。每隔一段時間,教工錫劇社團就在梨園小舞臺表演,這已經(jīng)成為學校的一道風景。
精選師資,提升錫劇教學水平
辦好小錫班,選好教師是關鍵。
精選學科教師,解決小錫班學員后顧之憂。小錫班學員的學科教師很重要,要讓他們變成學戲的促進者而不是促退者。他們要有過硬的學科素養(yǎng),要有正確的學生發(fā)展觀與成才觀,要理解支持學生學戲這件事,要耐心和愛心,對小學員因演出比賽落下的課要及時補上。
精選小錫班主任,統(tǒng)籌學員發(fā)展有保障。如我校小錫劇班班主任周老師對小錫班的每個孩子都了如指掌,學生一有情況馬上找他們談心;經(jīng)常與學生所在班級的任課老師溝通好,保證孩子學戲、學文化兩不誤;她建立了小錫班家長QQ群,及時向家長發(fā)布小錫班動態(tài);每次活動后,她都要把孩子們的精彩演出照片發(fā)到群里,有的還要制成光碟發(fā)給學生;每一屆新生開學了,她都要像伯樂一樣,準確看中苗子,推薦到小錫班來。
選苗育苗,放大錫劇辦班成效
辦好大拇指小錫劇班,能夠以點帶面,帶動一大批學生乃至家長學唱錫劇,是錫劇進校園的重要舉措之一。選苗育苗是辦好小錫劇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基礎保證。
早選苗。我校在招收新生前就開始選苗。在具體選拔時,我校音樂教師把好第一關,在家長自愿的基礎上,我們一聽音色、二看長相、三詢問興趣。我們尊重學生,沒興趣的不勉強,家長不支持的不勉強。對學生自身條件稍欠缺但家長特別支持的,我們也放寬條件。這種早選新苗、創(chuàng)建學員梯隊的模式,使我校的小錫劇班管理又上了一個臺階。
選好苗。選到聲音和身材俱佳的苗子,輔導培訓必然事半功倍。怎樣才能選到好苗子呢?我校也想了一些辦法:我們的老師走到幼兒園,憑著伯樂相馬的經(jīng)驗,初步鎖定好苗子。劉洋晨晨就是杰出的代表。小晨晨學唱錫劇已有四年多了,她多次獲得了江陰市小芙蓉花獎和無錫市小小紅梅獎金獎,還曾獲得江浙滬錫劇票友大獎賽暨錫劇新苗杯大賽一等獎第一名,中國梅花獎江蘇賽區(qū)金花獎,還曾經(jīng)兩次受邀到中央電視臺去演出。
育好苗。找到好苗子,只是成功了一半。如果不能持續(xù)地培育好苗子,好苗子慢慢地也會變得平庸。育好苗要抓好嚴格練功管理、協(xié)調各科發(fā)展、促進成功展示這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家長參與,推動錫劇傳承振興
匯報——把家長請進來。家長的支持是辦好小錫劇班必不可少的一大力量,學校自始至終都把錫劇班的教學管理置于家長的全程監(jiān)督下,消除了家長對于錫劇訓練是否影響文化課的疑慮。例如,召開家長會解釋教學安排,平時歡迎家長隨時到校觀察,中期匯報邀請家長參加,參加比賽邀請家長觀摩,學期結束懇請家長提出寶貴建議等。
比賽——讓家長跟著去。我們建了小錫班家長群,家長們在一個群里聊孩子學習,聊學唱錫劇,聊孩子演出,支持的力度更強了。每次演出,家長們早早地在群里出謀劃策,有序分工,有的來幫著搬道具,有的來幫著梳頭發(fā),有的負責給孩子們準備點心……從此,每次演出的背后,不再是學校領導和錫劇班老師們在忙,也不再是幾個唱錫劇的孩子在忙,而是一個個班級的任課老師,是一個個出色的家庭成員,是一位位優(yōu)秀的爸爸媽媽在默默地支持著……有了這樣強大的后援團,我們的每一次演出,每一次彩排,孩子們都能全力以赴、大顯身手。
錄播——讓家庭嗨起來。“我家的孩子上電視了!”小錫班學員家長最開心的大概就是這句話了。一個孩子的成功帶給一個家庭多大的快樂?。?/p>
這不,劉洋晨晨上央視了,全家真嗨起來了。原先就晨晨奶奶喜歡錫劇,也只能算是愛好者而已。這幾年,通過和晨晨一起學戲,進步還真不小。晨晨的爸爸是個錫劇盲,這幾年也喜歡上了錫劇。他們全家定期舉行家庭錫劇聚會,全家成員輪流上場,當然劉洋晨晨表演的更多一些。了解錫劇、享受錫劇的家庭越來越多了,這就是小錫班這顆種子的神奇力量。
一位記者參觀了我校校園后寫道:“走進利港實驗小學,有走到錫劇專場演出后臺的錯覺?!边@就是我們傳承振興錫劇所追求的狀態(tài)。
我校也得益于這項工作,近幾年來,通過深入推進戲曲進校園,豐富了我校的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進一步彰顯了學校特色,提高了學校知名度。五年多來,承辦全市錫劇進校園的現(xiàn)場推進會,多次在全市交流經(jīng)驗做法,三名學生三次登上央視舞臺,2017年還有幸成為全省戲曲進校園現(xiàn)場會的現(xiàn)場參觀學校。沒有戲曲進校園這個項目在我校的落地,我校近幾年的發(fā)展不可能如此生動和鮮活。
思考建議:價值定位與兒童本位兼顧
進一步加強戲曲進校園與立德樹人的研究。立德樹人是戲曲進校園的根本任務,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是戲曲進校園的育人方式。深入挖掘戲曲的審美價值,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們在做這項工作時必須牢牢把握的主旨。
進一步深化戲曲教育活動研究。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具有時代特征、校園特色和學生特點的戲曲教育形式,是文件對戲曲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戲曲的生命除了傳承,更要創(chuàng)新。如何讓戲曲既保留傳統(tǒng)精髓,又擁有更符合青少年的審美形式,就需要戲曲專業(yè)教師和學校藝術老師在表演、音樂、舞美等各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特別是讓學生多體驗,多參與。在教學內容上,多選擇、開發(fā)革命傳統(tǒng)教育題材或貼近學生實際的或學生能夠理解的作品。兒童視角是戲曲進校園時必須堅守的定位。讓學生學唱、愛唱、會唱、唱響戲曲,我覺得前提是戲曲要“好看和好玩”。
價值定位與兒童本位兼顧,戲曲進校園才有長久的生命力,才會越走越精彩。
(江蘇省江陰市利港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