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每當說到溫馨,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家,因為家是溫暖馨香的。而提到教室,我們所想到的詞語是寬敞明亮、干凈整潔,離溫馨似乎還差了那么一段距離。如何讓我們的教室也變得溫馨?我想起了之前讀過的一個故事:《一條藍裙子》。故事講述的是一位老師送給一個看起來比較邋遢的小女孩一條漂亮的藍裙子。女孩穿上裙子回家后,媽媽覺得家里太臟了,與漂亮裙子不相配,于是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鄰居覺得自己家里很臟,與女孩家不相配,把自己家也打掃干凈了。緊接著,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整條街道都變得干凈了。這就是美國克利夫蘭市蓋茨街的故事,原本這個街道因環(huán)境臟亂差聞名,結果卻因為一條漂亮的藍裙子而改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改變要從身邊的細節(jié)入手,從點滴做起。
我首先想到的是教室窗簾的綁帶,如果自己動手做,會不會更有意義呢?于是我在全班倡議:班級布置人人有責,老師負責制作窗簾的綁帶,你們想負責什么呢?孩子們議論紛紛,大部分學生說要帶植物。這個想法很好,可是植物太多了教室放不下,養(yǎng)護也是一個問題。我了解到大部分學生都報了興趣班,學習書法、繪畫的同學都有。于是我提議:可不可以把你們優(yōu)秀的作品帶到學校展示呢?同學們更踴躍了。
假期過后,教室里多了4只可愛的小兔子——那是我手工制作的窗簾綁帶,孩子們特別喜歡,給它們?nèi)∶麨椤懊让?、呆呆”等。綠色植物也紛紛閃亮登場,植物上貼著溫馨的小卡片,上面寫著需要怎樣管理他們,細微之處體現(xiàn)溫馨。各類書畫作品也開始收集、張貼,一切朝著我設想的樣子,教室環(huán)境變了。
布置好了教室,那么教室的環(huán)境該怎么保持?講桌、黑板、桌椅板凳以及書柜的擺放,窗簾的管理等都由誰來負責?以前也嘗試過設置專人專崗,但時間一久有些學生就不那么積極了。這就需要班主任發(fā)揮更多的管理創(chuàng)意。我們班的座位是一周一換,小組內(nèi)前后座位實行輪流滾動制。我以組為單位,每周固定一個組做固定的事,按座位次序輪流承擔工作,一周后換其他同學做。例如第一組本周擦黑板、整理講桌,第一排周一做,第二排周二做;第二組發(fā)放牛奶,第三組照顧植物等,下一周任務重新安排。每個人每個星期都做不同的事情,這樣既參與了班級管理,也不會因重復作業(yè)而感覺枯燥乏味。每天看著干凈的講桌和生機盎然的植物,看著因為孩子的付出而美麗的教室,一切都那么溫馨。
其實,在班主任工作中有很多好的做法,為什么到最后卻收效甚微或是草草收場?關鍵在于班主任沒有做到及時督促、點評、總結。學生做或者不做一個樣,做得好或者不好也不重要。長此以往,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沒有了,對班級工作也處于消極懈怠狀態(tài)。根據(jù)這一情況,我每天固定抽出一部分時間對班級環(huán)境和班級管理做得好或者不好的地方進行點評,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及時表揚并給予一定的獎勵,讓學生感受到為班級做貢獻是一件光榮而幸福的事情,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一天一點評,一周一總結,在我有意識地培養(yǎng)下,我們的教室是溫馨的,學生覺得在教室里就像在家一樣,溫馨、溫情、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