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江峰 王海軍
小學生在進入六年級后,自我意識發(fā)展迅速,個性越來越明顯,逐漸產生了逆反心理,易與父母產生誤解、矛盾,甚至沖突,讓雙方關系緊張或疏遠。若不及時引導和解決,將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引導學生學會理解、寬容父母,與父母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
1.了解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懂得主動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并能運用于生活,為人格健全發(fā)展奠定基礎;
3.學會換位思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體會父母的關愛,學會感恩父母。
1.事先搜集學生與父母溝通的典型案例;
2.師生分別搜集一些有助于親子溝通的技巧與方法。
一、聊一聊——溫和導入
1.同學們,老師對全班同學和家長的溝通情況作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7%的同學認為自己和家長溝通不夠順暢;92%的家長表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溝通越來越困難;85%的學生和家長認為溝通不暢的責任在對方。
2.為此,我專門設計了本節(jié)班會課,希望同學們敞開心扉,傾吐心聲,交流碰撞,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3.今天,一些爸爸媽媽聽說了此次活動,也作為嘉賓來到現(xiàn)場,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
(10位家長進入教室,分別在自己孩子所在的5個小組里就座。)
評析:開課伊始,教師用聲情并茂的話語和真實詳盡的調查數(shù)據引出新課,既點明了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的熱情。聊天式的開場盡顯溫情,無形中消弭了家長與孩子之間可能存在的對抗狀態(tài)。
二、訴一訴——打開話匣
1.(課件出示“家”字)同學們,這是什么字?家,給你什么樣的感覺?用一兩個詞語說一說。
2.那你在家中有煩惱嗎?用一句話簡單概括出來。
3.看來同學們都有煩惱呀!想一吐為快嗎?同學們在小組內互相傾訴與父母發(fā)生的不愉快的事。
(各小組討論,家長在旁傾聽,適時參與。)
4.同學們的交流很熱烈,誰愿意代表小組與全班同學做交流?
(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發(fā)言。學生反映的大多是父母不理解自己,覺得很委屈的事情。)
5.聽了同學們的傾訴,我很理解,感同身受。我想對同學們說,這是我們成長的煩惱,也是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經歷。
評析:教師設計此環(huán)節(jié),尊重學情,欲抑先揚,給學生一個倒苦水的機會,旨在激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打消學生可能存在的顧慮,為后面的環(huán)節(jié)順利進行做好鋪墊。
三、議一議——歸納方法
1.有一個小朋友也和我們有著同樣的煩惱,下面請觀看視頻《朵朵和媽媽的“戰(zhàn)爭”》。
(播放視頻:喜愛寫作的朵朵利用課余時間寫小說,被媽媽發(fā)現(xiàn)。媽媽不容爭辯就嚴厲批評,與朵朵發(fā)生激烈爭吵,不歡而散。雙方都很后悔和痛苦。)
2.這個片斷中,你認為誰在溝通上出了問題?請各小組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3.假如你是朵朵或者媽媽,你會怎樣說、怎樣做來避免這場沖突?請同學們和家長在小組內發(fā)表意見,將關鍵詞寫在記錄卡上。
4.請各小組分別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組的建議。
5.通過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5個小組提煉的關鍵詞中,出現(xiàn)最多的詞語是:尊重、理解、寬容、冷靜、換位思考。其實,不管什么樣的方法最終都可以歸結成一句話,那就是:有話說出來,有話好好說。
6.哪位同學和家長愿意上來演一演,將朵朵與媽媽的沖突巧妙化解?
(挑選兩組母女依次上臺表演。)
7.感謝她們的精彩表演!你們認為她們的溝通怎樣?好在哪兒?
評析:學生在觀看案例的同時,分析溝通失敗的原因,探討解決的辦法,從而提煉出一致認可的關鍵詞。這些方法不是教師生硬灌輸?shù)?,而是親子之間平等商討和實踐獲得的。
四、說一說——化解難題
1.朵朵的煩惱化解了,現(xiàn)在我們就運用剛才總結的溝通方法來解決自己的問題。請同學和家長回憶以往你們之間溝通不暢的一件事,講給小組同學聽,大家集思廣益,共同解決。
2.下面請幾位小組代表發(fā)言。
3.我們不僅了解了與父母溝通的方法,還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一切的溝通都是從心開始,只要心中有愛,所有的溝通都會變得簡單、暢通。
4.回顧曾經與父母的相處時光,一定有溝通不盡人意,心存遺憾的地方。請課后將心中最想說的話寫在卡片上,或者發(fā)短信、QQ留言給父母,傳達出你的心聲和愛意,好嗎?
評析:教師讓學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靈活運用學到的溝通方法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巧妙點題,自然地達成了活動目標。
五、憶一憶——總結升華
1.當我們消除了親子之間溝通的障礙,才會發(fā)現(xiàn)開課之初的煩惱、委屈其實都是不應該有的。與父母相處的畫面總是美好而難忘的,下面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一幕幕溫暖的記憶吧!
(播放一組父母關心愛護孩子、與孩子親密相處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感恩的心》,師生同唱。)
2.總結:希望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同學們能夠理解父母、走近父母,多與父母溝通,有話說出來,有話好好說,化解矛盾,增進感情。
評析:教師播放圖片和音樂,師生、家長共唱一首歌,烘托了氣氛,升華了情感。課的結尾,教師滿懷深情地提出希望和要求,讓課堂意味深長。
邵老師以“學會與父母溝通”作為主題,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思想教育巧妙地結合,展示了她鮮明的課程意識與設計特色。
定位準確。整個班會課的選題緊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以及他們的生活經歷,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從開課之初邵老師的導入來看,她在設計這個課題之前,顯然是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同時,這節(jié)課是在繼以往“學會與同學溝通”之后開展的,形成了一種序列性,這是具有鮮明的課程觀的表現(xiàn)。
環(huán)節(jié)清晰。整節(jié)課設計自然流暢,層次分明,循序漸進,5個板塊既互相關聯(lián),又層層推進,體現(xiàn)了從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形成能力的學習實踐過程。最終把溝通的技巧落到實處,回歸于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了學以致用的理念。
實現(xiàn)互動??紤]到溝通問題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邀請一部分家長走進課堂,與孩子零距離接觸,隨時融入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交流互動之中。家長既是傾聽者,也是參與者,與孩子一起回憶溝通不暢的情形,分析溝通存在的隔閡,尋求妥善解決的策略,而且和孩子一起模擬情境,進行表演。學生在和父母面對面的溝通中開拓了思維,激發(fā)了情感,激活了語言,使得這種溝通更加真實而有依托。整節(jié)班會課中,不僅是孩子掌握了如何改善和父母溝通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父母也在回顧和反思中習得了溝通的技巧和能力。應該說這是一舉兩得,雙贏的事情。
(作者單位:邵江峰,湖北省襄陽市荊州街小學;王海軍,湖北省襄陽市恒大名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