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珍朋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班級管理也是一樣,培養(yǎng)學生自治以實現(xiàn)“無治而無不治”。魏書生老師經(jīng)常外出講學,可他所帶班級的日常工作依舊井井有條。他說:“我這個人很懶,什么事都先讓學生自己試著做,實在不行了,我再幫忙。”正因為魏書生老師的“懶”,才培養(yǎng)出了學生的勤,培養(yǎng)出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作為班主任,我們不妨改變一下策略,學會放手,“懶”于批評,實行“無為而治”。
放手讓學生自主管理
我安排了4名班長,實行班長負責制。這4名班長有兩名是我指定的,另兩名是學生自己選舉的,他們兩人一組,每周一輪換。
對于班級日常工作,我充分放權給班長,在他們遇到問題或困難時,我再伸出援手,給予指導或幫助。
每天放學,兩名當值班長留在教室檢查衛(wèi)生和桌椅的擺放情況,將檢查結(jié)果寫在黑板上,進行通報。另兩名班長負責放學的路隊檢查,協(xié)助路隊專管員管理好班級路隊,既減輕了我的負擔,也培養(yǎng)了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當然,我也不是放任不管,有時也會親自帶一次,拉近一下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把握好“嚴”和“松”的尺度
對學生的優(yōu)點,我們要用“放大鏡”去發(fā)現(xiàn),對于學生的小缺點或小問題,我們要用“老花眼”去虛化。這樣,老師的心情舒暢了,師生關系自然也就和諧了。眼里容不得一點沙子的老師,自己活得累,學生遇到這樣的老師也很累。
對學生的管理,要做到適當放松但不放縱,嚴格要求而不苛求。陶行知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魏書生老師認為“管是為了不管”,他們的思想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學會放手,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做到寬嚴結(jié)合。
“懶”于批評學生
學生犯點小錯是常有的事,每個班里也都有那么幾個孩子特別喜歡向老師打小報告。如果每一件小事班主任都親自處理,班主任肯定會焦頭爛額。對此,我會對打小報告的學生說:“謝謝你向我反映這個問題,我會批評他的?!睂嶋H上,如果是雞毛蒜皮的事情,我會選擇“忘記”或用一種幽默的方式進行批評。
一次,我在講“陳述句變反問句”時,因為有學生總是忘記在句子末尾加上“嗎”和“?”,所以我在講解時特意將“嗎”讀得揚一點,拖得長一點,班里有個男生陰陽怪氣地應和:“哎!”我想假裝沒聽到,繼續(xù)講課,以免影響教學進度,可偏偏有同學站起來“舉報”。這一來,我想“偷懶”都不行了,就開玩笑說:“喲,怎么啦?想做女生啦?”學生笑了,那個男生不好意思地低下頭。
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的放手要分層次和階段,不能一下子撒手不管,而是要循序漸進地放手。必要的指導,必要的約束,必要的規(guī)范一樣不能少,同時給予學生自我施展的空間和機會。遵循這樣一個放手的過程,班主任就會輕松許多。
學會放手,懶于批評,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工作,才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充滿陽光!
(作者單位: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興國鎮(zhèn)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