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基勇 李德章 聶祥 張仁寶
摘 要:根據2015—2017年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和大方、赫章、金沙等縣白芨的生長狀況,從光、溫、水對白芨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劃分畢節(jié)市種植白芨的生育期,以利于各生育期的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合理施肥,提高白芨產量。
關鍵詞:農業(yè)氣象;白芨;生育期
1? 畢節(jié)市白芨種植生長概況
畢節(jié)市人工種植白芨從2015年開始。隨著扶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推進,畢節(jié)市人工種植中藥材白芨面積達到666.7 hm2,預計總產量(鮮品)200萬 kg,總產值可達3億元。據畢節(jié)市中藥材辦調查顯示,境內白芨生長狀況中等偏下,預計僅能達到預期產量的50%~60%。原因主要是缺乏清晰的白芨生育期劃分。
2? 白芨生育期劃分
從植物生物學角度講,白芨是多年生蘭科草本球根植物(塊根),一個完整的生長周期是1年,通常第2年假鱗莖能長到3個,第3年增長到6個,第4年增長到12個,是典型的倍增繁殖。超過4年的白芨假鱗莖,不但不增長,反而會因假鱗莖擁擠而腐爛。人工種植白芨一般至少要2年才能采收,通常是3~4年采收[1]。因此劃分白芨生育期以1年為基礎,采用3年期劃分。
2.1? 苗期
白芨繁殖有分株和播種兩種方式。分株繁殖周期長,繁殖效率低,耗種量大,大面積種植一般不采用;播種繁殖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種苗,但白芨的種子非常細小而且無胚乳,在自然狀況下很難萌發(fā)和生長,技術難度非常大,一般農戶不具備繁殖條件。因此,在推廣種植中,通常是購買種苗進行栽種。將在公司培育中的白芨苗通稱為苗期。這一時期通常是在光、溫、水條件非常適宜的環(huán)境中生長,因此不作氣象條件分析。
2.2? 移栽起苗期(齊苗期)
通常購買進行移栽的是1年實生苗。移栽后,種苗要經歷環(huán)境適應和生根定根過程,要求土壤溫度在30%~60%,氣溫≥10 ℃。移栽時間分為春季和秋季,3—4月進行春季移栽,9—10月進行秋季移栽。春季移栽比秋季移栽更容易定根起苗,畢節(jié)市多用春季移栽。
移栽后的第2年起,是齊苗期。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當氣溫≥10 ℃穩(wěn)定通過10 d,逐漸喚醒休眠白芨,出苗一葉達到80%以上,稱為齊苗普遍期,一般出現在3月下旬—4月上旬。
2.3? 四葉期
白芨葉片纖細,通常只有是3~6片葉,4葉持續(xù)時間20 d左右,且多在4葉后抽苔開花。因此,四葉期是白芨累積營養(yǎng)迎接抽苔開花的關鍵時期,對于春季移栽白芨,這一時期通常出現在4月下旬,要求土壤保持濕潤,最適宜氣溫在18~24 ℃。
2.4? 抽苔開花期
白芨抽苔開花在4月下旬—5月中旬,呈頂生總狀花序,花為3~8朵,疏生,花色為淡紫、紅色或黃白色。白芨在畢節(jié)種植可以開花2次,主花期在春未夏初,夏未至秋初也可能開花。這里的抽苔開花期主要指主花期。白芨的實用部分是根莖,但是經過實驗觀察,白芨的生長最旺盛期其實在開花后的5—6月,完整開花植株根莖比去苔植株根莖壯實,因此白芨種植不采用去苔壯根方式。這一時期要求土壤保持濕潤,最適宜氣溫在20~26℃。
2.5? 生長旺盛期
白芨生長旺盛期在開花后的5—6月,根莖快速增長,為了進入休眠期進行養(yǎng)分積累。白芨是喜肥、喜陰、喜濕怕澇作物,在生長旺盛期要注意追肥和雨后排澇,最適宜氣溫在20~26℃。
2.6? 休眠期
白芨在7—8月逐漸停止生長并進入休眠,稱為休眠期。由于白芨是3~4年采收,每年都有1次休眠期,對營養(yǎng)物質鞏固和積累,因此休眠期不能忽視,也要注意追肥和雨后排澇。
2.7? 采挖期
白芨在3~4年采收品質最好產量最高,采挖期通常指第3年(或第4年)。8月進入休眠期后,白芨莖葉逐漸枯黃時品質最好,是采挖的最佳時期。白芨采挖期沒有嚴格的時間要求,在9—10月,天氣晴朗,便于采挖晾曬即可。
3? 結束語
白芨是我國重要中藥材資源。近年國內外市場貨缺價揚,野生資源采挖嚴重。合理規(guī)劃種植白芨,是保護野生資源和邊遠貧困山區(qū)農民創(chuàng)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結合農業(yè)氣象要素和白芨生理過程,合理劃分白芨生長發(fā)育期,有助于進行科學的田間管理,對防止白芨種性退化和高質、高產、穩(wěn)產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張滿常,段修安,王仕玉,等.白芨中藥材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云南農業(yè)科技,2015(0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