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寧香 單文芳 單文明 陳新華 喻凌治
摘 要 白蘿卜單施有機氮肥,氮肥利用率只有15.3%,增產不顯著,氮肥成本較高,經濟效益較低;單施化學肥氮肥處理,白蘿卜根莖、莖葉氮含量顯著提高,雖然氮肥利用率較高,但根莖只比無氮處理增產11.9%,經濟效益一般。試驗結果表明,白蘿卜施有機氮肥1/3做基肥,化學氮肥2/3做追肥,氮肥利用率最高,能取得高產和最大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 白蘿卜;增產;有機肥;利用率
中圖分類號:S63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3.003
目前在蔬菜生產中,有機肥的施用十分普遍。按照有機肥的養(yǎng)分供應特點,養(yǎng)分有效性與化肥進行當量研究,在衡東縣進行了白蘿卜有機肥當量田間肥效試驗,現(xiàn)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地設在吳集鎮(zhèn)水湖村18組陽建紅的菜地,前作為西瓜,面積2 667 m2。
1.2 供試土壤
為耕型河砂土,試驗前取土化驗結果見表1。
1.3 供試品種
韓玉白蘿卜。
1.4 供試肥料
6%有機肥(N≥3%)、46%尿素、12%鈣鎂磷、50%硫酸鉀肥。
1.5 試驗設計
試驗設6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15 m2。處理及施肥比例、方式見表2。
各處理每667 m2施N 13 kg、 P2O5 6 kg、K2O 9 kg;試驗用有機肥氮磷鉀按3-1.5-1.5計算。小區(qū)面積15 m2,各小區(qū)有機肥、化肥按每667 m2用量、肥料養(yǎng)分含量精確折算施用;除施肥外其他各項管理措施保持一致,符合生產要求,由專人在同一天內完成。
1.6 試驗實施
試驗地9月10日取土壤混合樣;9月15日整地、分小區(qū),小區(qū)面積15 m2(1.2 m×12.5 m),9月18日施基肥(有機肥)、播種,采用穴播,穴距30 cm×30 cm。9月21日出苗,10月8—25日間苗,最終每穴留2苗。11月5日追施化肥。12月9日各小區(qū)按5點取樣,測蘿卜根莖和莖葉產量,同時取樣烘干測含水率和全氮。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白蘿卜產量的影響
各小區(qū)蘿卜根莖測產結果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處理5產量最高;處理2~6比對照空白處理1分別增產10.2%、28.4%、30.8%、32.0%、11.9%。方差分析結果表4表明,處理間產量差異極顯著。其中,處理5、處理4、處理3之間產量沒有差異,與處理6、處理2、處理1之間產量差異極顯著;處理6與處理1之間產量差異顯著,見表4、表5。
2.2 不同處理對白蘿卜氮肥利用率的影響
根據(jù)白蘿卜根莖、莖葉烘干產量和樣品測定的全氮含量計算,白蘿卜各處理的氮肥利用率結果見表6。結果表明,氮肥利用率以處理5最高,為42.1%,比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6分增加26.8、15.8、11.5、6.4個百分點。
2.3 不同處理對白蘿卜經濟效益的影響
白蘿卜根莖按市場均價1.2元/kg,氮肥成本按有機氮7.50元/kg、化肥氮4.78元/kg計算,各處理經濟效益比較見表7。產投比以處理4最高,為16.0∶1,處理3、處理5略少,與之差異不大;處理2產投比最低,只有4.3∶1,處理6產投比為8.0∶1。純收入處理5最多,每667 m2比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6分別多1 241.7元、
917.7元、139.0元、46.2元、807.5元。
3 試驗結論
本試驗中,白蘿卜單施有機氮肥處理,氮肥利用率低,只有15.3%,增產不顯著,氮肥成本較高,經濟效益較低。單施化學肥氮肥處理,蘿卜根莖、莖葉氮含量顯著提高,雖然氮肥利用率較高,但根莖只比無氮處理增產11.9%,達顯著水平,經濟效益一般。有機肥氮與化學氮配合使用處理比空白無氮處理增產28.4%~32.0%,增產極顯著;在化學氮占比33.3%~66.7%中,氮肥利用率、產量和經濟效益隨著化學氮的比例增加而提高。本試驗結果表明,白蘿卜施有機氮肥1/3做基肥,化學氮肥2/3做追肥,氮肥利用率最高,能取得高產和最大的經濟效益。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