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青
[摘 要] 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而對職中的學生而言,各方面的基礎會相對差一些,思想道德水平參差不齊,想要切實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就必須從實用教育以及德育滲透兩方面同時入手。
[關 鍵 詞] 實用教育;德育滲透;職中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6-0238-01
就語文教學而言,它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世界,讓學生掌握可以與世界交流的語言,從各類文學作品中感受世界的美。職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同樣是幫助學生接受語文的情感熏陶,因此需要教師能夠優(yōu)化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完善各方面的成長,下文將從實用教育和德育滲透兩方面進行具體論述。
一、從實用教育方面入手搞好職中語文課堂教學
對職中學生而言,語文課程比較繁瑣,無法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從社會實際出發(fā),從就業(yè)、語文的實用價值等多方面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其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進行“欠條”的寫法教學時,發(fā)現(xiàn)學生可以將壹到拾全部寫出來的少之又少,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從“怎樣成為有錢人”這一話題入手,讓學生了解到萬丈高樓平地起,不打好基礎,掌握基本的技能,永遠不可能立足于社會,更何談?chuàng)碛凶约旱氖聵I(yè),以此來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可以重新認識語文。又比如讓學生了解語文的交際作用這一實用價值時,教師可以舉例,當邀請人參加宴會的時候,可以用幾種不同的語氣、句式進行表達,表述出來的意義以及最后的效果有什么不同,讓學生了解語言可以幫助自己展現(xiàn)人格魅力,在今后事業(yè)的發(fā)展上起到關鍵作用。除此之外,建議教師將職中三年的應用文教學打亂重新編排,不同種類的應用文查找與其相關的影像資料以及視頻相互進行配套教學,比如,教師在教授“合同”的寫作時,可以應用《今日說法》中關于“購房合同糾紛”這一段節(jié)目視頻進行配套的教學,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一類應用文的寫作要點,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也可以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營造適合的情境進行教學,讓語文課堂可以與實際的生活場景相結合,便于學生進行知識的吸收。
二、從德育滲透方面入手搞好職中語文課堂的教學
對職中學生而言,大多數(shù)學生基本素質會相對差一些,學校的基本任務就是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養(yǎng),讓學生可以在一個舒適、愉悅、有序、自由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而語文教師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為此,加強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滲透非常必要,這就要求教師可以做到以下兩方面:
(一)讓德育的滲透性在職中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出來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也讓我們知道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就是打動人心,教人學會做人。因此,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深入地了解文章的思想及其要表達的真情實感,從文章中感受高尚的思想品德、感人至深的事跡,并學習描繪事物的優(yōu)美詞匯。在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并不是單純地進行理論的研究教學,而是讓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德育的身影。比如,在進行《拿來主義》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同學講述魯迅先生的生平,回憶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經(jīng)歷以及原由,從而體會到魯迅先生想要拯救中國的真情實感。又比如,在進行《我的空中樓閣》這篇文章的教學時,為了可以更加清晰地讓同學了解其中的美麗景物,可以請美術專業(yè)的學生幫忙,讓其隨著課文的朗讀在畫紙上勾畫出空中小屋以及周邊的美麗景物,引導學生大膽地講述自己的理想,對自然的熱愛之情,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道德的教育。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教師可以組織有關道德重要性的辯論比賽,讓學生在進行答辯的過程中了解德育的重要性。
(二)讓德育的形象性以及情感性在職中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出來
在語文課上進行德育教育具有非常獨到的優(yōu)勢:情感性、形象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這兩點,讓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在不知不覺間增強道德素養(yǎng),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文學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生活,描繪了大量生活形象的典型。比如,在進行《項鏈》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在進行文章閱讀的過程中注意將故事的情節(jié)與人物的心理描寫結合起來,感受人物瑪?shù)贍柕碌男睦頎顟B(tài)以及資產(chǎn)階級婦女的形象,還有文章所諷刺的那個時期的法國上流社會物質的奢靡和人們對享樂的極度追求。在文章的結尾又進一步地加強了諷刺,表達了對瑪?shù)贍柕碌馁澷p以及同情。讓學生在這個基礎上,了解精神的可貴,明白其重要性。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學會利用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來熏陶學生,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比如在進行《致橡樹》這首詩歌的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其所表現(xiàn)出的現(xiàn)實意義和道德意義。作者舒婷是我國現(xiàn)代知識女性的代表人物,在文章中,她運用了象征的手法將自己對愛情的見解表達出來,向人們展示了愛情不是附屬品,不是炫耀,更不是襯托,女性在其中是獨立的個體。通過這樣的學習,可以有效地實現(xiàn)語文教學與德育的結合,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受道德的熏陶。
綜上所述,職中語文教學的進行需要從實用教育以及德育滲透兩方面同時入手,以此來保障語文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道德素養(yǎng),完善自身的綜合素質發(fā)展,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王先瑞.讓中職語文散發(fā)德育之光[J].河南教育(職成教版),2014(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