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考試與評價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考察學生語文學習情況的一種手段,在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現(xiàn)行的小學語文考試評價制度在實踐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應當進一步進行有效的策略改進,以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考試評價;策略
一、小學語文考試評價的現(xiàn)狀概述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考試評價都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在新一輪課改的指引下,一線教師與各位專家、教育工作者們都為考試評價制度的改進作出了各種努力和探索,在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許多學校已嘗試在試題設計上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在考試形式上也開始與學生的年齡階段和身心發(fā)展相適應,部分學校不再安排低年級的學生進行緊張的紙筆考試,而是使其在真實有趣的情境中完成測驗,這樣不僅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達到了解他們的語文學習情況和知識掌握程度的目的。
但是許多問題也依然存在,比如許多學校依然將卷面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情況的唯一標準,試題的內容依然擺脫不了只重知識技能、忽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評價方式依然單一,應試教育現(xiàn)象仍舊十分嚴重等。
二、當前小學語文考試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注重卷面成績,強化了評價的甄別選拔功能
當下小學語文的考試評價依然是以卷面考試的形式為主,且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tǒng)思維觀念也使得多數教師和家長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情況的唯一標準。這就使得考試成為了淘汰大多數人、選拔少數人的工具,而不是作為所有學生用來檢驗自己、提高自己的一種手段。久而久之,這樣的評價方式會導致教師無法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指導糾正,更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使之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二)以結果性評價為主,忽視過程性評價
在當前小學語文考試評價的實施中,過分關注結果性評價,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評價的問題也普遍存在。教師對于學生的考試評價往往集中在學生一次期末的考試結果上,卻忽視了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進步情況和努力程度。這樣不但不利于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甚至還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很好地發(fā)揮評價促進發(fā)展的功能。
(三)評價的主體較為單一
當前小學語文考試評價中,還存在著評價主體單一的現(xiàn)象,往往只有教師是評價主體,來對學生作出評價,而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只能充當被評價的對象,接受教師通過考試和測驗對自己所做出的評價。這種狀況嚴重違背了以主體培養(yǎng)為特征的現(xiàn)代教育思想,應當著力探索改進。
三、小學語文考試評價的有效策略
(一)內容上,更加注重對全面綜合素養(yǎng)的檢測
在當前小學語文的考試試卷中,基礎知識這一部分的內容所占比重一直都很大,也最受命題教師的重視,如生字生詞、組詞造句、課文內容等。但這些考查的大多都是些陳述性知識,以記憶為主,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真實的語文學習情況。因而教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大考試的內容范圍,適當增加如聽力、朗讀、表達、積累、書寫質量以及口語交際等方面的內容,來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進行全面地檢測。
(二)時間上,更加關注日常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
對于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依然存在的過于關注學生的考試得分,而忽視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的現(xiàn)象,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進行適當的改善,從多方面綜合分析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因而,語文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可采取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使學生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也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
(三)方法上,采取多種多樣的考試形式
1.設置情境讓孩子在活動中快樂考試
根據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由于尚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并不能很好地適應書面化的考試,且難以通過一紙試卷體現(xiàn)真實水平,因而需要探索符合這一階段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考試新形式。
2.放手讓學生參與命題,主動參與學習
在當前“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也可嘗試讓學生自己參與到考試評價中去。比如在教完一個單元后,讓學生自己出題,每個人設計一部分考試內容,最終融合成一份試卷進行考試、批改,進而講評、分析。
(四)結果上,更加注意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1.改分數制為等級制和評語制
長期以來以考試分數評定小學生語文學習情況的方式容易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壓力,因而在小學語文考試評價的實踐中,教師可以嘗試改分數制為等級制和評語制,以此來減少一些由于考試分數給學生,尤其是后進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2.評價主體多元化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考試評價大多是以教師為評價主體,而為了提高評價的實效性,應該促進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例如可以構建一個“學生自評、師生共評、學生互評、家長參評”立體互動式的多元反饋評價體系,通過不同評價主體共同發(fā)力,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公正的評價,才能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實際語文學習情況。
參考文獻
[1]邢昌龍.對小學語文考試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13(35):58~59.
[2]夏青.改革小學語文考試評價的幾點嘗試[J].考試周刊,2016(100):13.
[3]黃光揚.論基礎評價改革的六個重要關系[J].中國教育學刊,2002(10):52~54.
作者簡介:鄭佳琪(1995.05—),女,漢族,浙江寧波人,浙江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