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要】本文結合多年教學和管理實踐,著重從弘揚班風、共建共享、感化后進等三方面分析了如何開展好中學班級管理和育人工作,指出應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挖掘日常鮮活的德育素材、善于做好家校溝通,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提升育人實踐效果。
【關鍵詞】中學;班級管理;德育
眾所周知,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學校的各項工作必須通過班級來具體落實。中學階段是青少年心理、生理發(fā)展和品德修養(yǎng)形成的重要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與社會接觸的逐步增多,中學生心理和生理也逐漸發(fā)生著各種變化,對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多年的班級管理實踐,使我逐步認識到開展德育工作是做好教學工作、班務工作的先決條件,現(xiàn)從以下幾方面淺談中學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實施。
一、倡導優(yōu)良班風,宣揚班級正氣
良好的班風是集體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如果說班級是一個鮮活的生命,班風就是這個生命的靈魂。優(yōu)良的班風無形地支配著全班學生的思想行為,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一個混亂消極的班級會影響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成長,因此班主任必須要注重班風的培養(yǎng),始終圍繞班風建設這一核心問題開展教學工作。
本人在班風建設實踐中,始終信奉兩條原則:一是“接地氣”,即班風建設決不能脫離實際,不能漫無邊際地夸夸其談,而要從摸清班集體思想現(xiàn)狀入手,實事求是地開展相關教育活動。首先,在班風建設中,絕不回避、妥協(xié)形如遲到、早退、逃課、打架、早戀、考試舞弊乃至諷刺挖苦班干部,冷視嘲笑先進學生等現(xiàn)象,及時針對問題展開班級討論,并就以上現(xiàn)象背后所折射的中學生自由散漫、無組織紀律性、缺乏公共道德和社會責任感,以及是非觀念不強等現(xiàn)象,讓學生自發(fā)組織開展辯論與批駁,積極倡導適合班級的“榮辱觀”教育;其次是“作表率”,前蘇聯(lián)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請你記住,你不僅是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班主任自身素質(包括專業(yè)素質、文化素質以及管理素質)的高低,決定了班風建設的水平與持久度,因此,班主任教師更要注意加強自身品德的修養(yǎng),用高尚的品格感化人、用淵博的知識吸引人、用真摯的情感打動人,用良好的思想風貌、行為習慣為學生做榜樣示范。
二、提倡共建共享,締結真情紐帶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睈?,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橋梁,以情感教育為前提,以對學生充滿強烈的愛為出發(fā)點,有意識地運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是提高德育教育實效性的重要保證。在本人的班主任實踐中,每次建班之初,都堅持在第一時間就對各學生的家庭狀況進行了解走訪,幾乎每次走訪,都有新收獲,都能發(fā)現(xiàn)新問題。如何理順關系,將家庭教育利導性最大化,家庭不利影響最小化,關系到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及班級凝聚力的發(fā)揮。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明確了“共建共享共榮”的班級管理目標,希望廣大家長把思想統(tǒng)一到對子女的關愛教育中來,將認識統(tǒng)一的對子女成才成人教育中來,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不僅如此,除了經(jīng)常對周邊學生進行家訪外,還多次在傳統(tǒng)節(jié)假日讓不能回家團聚的國際學生來家里作客,親自下廚烹飪,讓學生感受溫暖,取得了學生的信任與尊敬,為班級凝聚力建設立下根基??梢哉f,家訪不僅是理解學生、理解家長、理解現(xiàn)代教育的過程,更是締結真情紐帶,從而尊重學生,最終贏得學生尊重的過程。
三、及時感化后進,提高德育成效
人們常說:一個艦隊的速度不是由駛在最前面的那艘決定的,而是取決于行在最后的一艘。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師大都有一個體會,那就是班主任難就難在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上。從目前的后進生現(xiàn)狀來看,導致其“后進”的原因主要是由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獨生子女的家庭心理因素和商品經(jīng)濟中的不良社會因素所造成的,他們大多有較強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缺乏學習的興趣,無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這些原因,教學中應始終注意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各人不同的特點區(qū)別對待,采取不同的措施。
摸透了后進生的“病根”,掌握了后進生的心理,就等于為轉差工作找到了突破口。本人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多給后進生“三個一”,即“一個微笑”“一個問題”“一次機會”,譬如在上語文課時經(jīng)常為后進生提供朗讀發(fā)言、思考交流的機會,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和表揚,從而使他們集中課堂注意力的同時體驗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從嘗試動腦動口動手的過程中,從老師信任的目光和集體的溫暖中,產(chǎn)生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驅動力。
人們常把教師比作園丁,精心呵護嬌嫩的花朵,而我更愿意把自己看做農夫,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用勤勞、智慧與汗水,與孩子們一起感受耕耘、經(jīng)受風雨、享受收獲。種莊稼要了解作物的天性,既不能揠苗助長,違背規(guī)律;也不能種豆求瓜,不切實際,而這些,需要一位教師具備職業(yè)的敏感、專業(yè)的技能、愛心的付出和神圣的使命感這四種屬性?!案腥诵恼?,莫先乎情。”教育需要智慧地引導、心靈地溝通,而溝通的“天橋”則是師生間真摯的感情。育人工作艱巨而光榮,施愛有道,潤物無聲,只要廣大園丁多動腦、常施愛、勤澆灌,其德育成效的取得是必然的。
參考文獻
[1]張迪.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現(xiàn)存的問題及策略[J].黑龍江教育,2017(01).
[2]張嘉慧.淺析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2015(02).
[3]楊曉峰.我國中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發(fā)展趨勢[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