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筱琴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了解詩歌中桃花、垂柳這兩種常見的意象所蘊含的情感。
2.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古詩詞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對古詩詞中桃花、垂柳這兩種常見的意象有進一步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同學們,你們都積累了哪些描寫春天的成語?
2. 唐朝詩人王維在《田園》詩中寫道:(出示)“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弊源耍疤壹t柳綠”這一成語便應運而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中的“桃紅柳綠”。
二、走進“桃紅綠柳”的詩歌世界
第一部分:“桃紅”
1. 師述:在百花盛開的春天,我國歷代的很多詩人都對桃花情有獨鐘。
(一)眼中景
2. 出示: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 《漁歌子》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
3. 說說從這些描寫桃花的詩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4.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桃花的古詩?
(二)胸中情
5. 其實桃花不僅是一道美麗的風景,還是胸中那一份真摯的情感。
出示: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 《題都城南莊》
6. 說說這首詩的大意。
7. 討論詩中兩處“桃花”分別表達出詩人怎樣的情感?(第一處和人面相互輝映,表達了詩人的喜悅的心情。第二處反襯出詩人的失望之情)
8. 出示: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陸游 《釵頭鳳》
9. 講述陸游和唐婉的故事。
10. 從“桃花落”中,你感受到什么?(詩人心中的那份怨恨、無奈、凄楚。)
(三)心中夢
11. 桃花不僅寄托了詩人的情感,還是人們心中美好的夢境。
12. 出示: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陶淵明 《桃花源記》
13. 指名讓學生讀。
14. 這就是人們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誰來說說“世外桃源”的意思?
(設計意圖:在“桃紅”這部分的設計中,我抓住“桃花”的三個層次,讓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感悟桃花在詩人們心中的分量。)
第二部分:“柳綠”
1. 再看柳樹,“柳”,因為和“留”諧音,自古就有“折柳相送”的說法。親朋好友一旦分別,送行者經常會折一支柳條贈給遠行者,表達一份不舍,也表達一份思念。
2. “折柳送行”的習俗最早見于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的《小雅·采薇》。出示: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3. 說說這幾句的意思。(說明一下“思”是語氣助詞,而不是“思念”的意思。)
4. 從此,柳樹便大量的出現在詩人的筆下,只要有分離,有送別,就會有柳樹的身影。
5. 出示: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
——魚玄機 《折楊柳》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 《雨霖鈴》
6. 說說從這些詩詞中,“柳”都起到了什么作用?
7. 你還知道哪些含“柳”的詩詞?
8. 時光飛逝,千年過后的1914年,在20世紀的大師李叔同的《送別》曲中,我們又看到了熟悉的柳樹。出示: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 《送別》
9. 播放歌曲《送別》,學生跟唱。
10. 在這首近現代經典詩詞中,除了“拂柳”,作者還用到了哪些古詩中常見的意象?你能再說一句包含這一意向的詩詞嗎?
11. 就在最近,一首名叫《成都》的歌曲紅遍了大江南北,在這首流行歌曲中,我們又驚喜地發(fā)現了這樣的歌詞。出示:
分手總是在九月,思念是回憶的愁。深秋嫩綠的垂柳,輕吻著我額頭。
——趙雷 《成都》
12. 唱一唱這幾句,再說一說,和“垂柳”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什么?(分手、思念)
13.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桃紅柳綠”不僅僅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描寫春天的成語,還深藏了無數詩人的情懷。
(設計意圖:在“柳綠”這部分中,我以時間為線索,從春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一直到當下最流行的歌曲,讓學生感受到時間在變,詩人在變,但柳樹這一意象是永恒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永陽新區(q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