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崇艷
《石頭湯》是一個關于尋找幸福的故事。清朝,小村里,固執(zhí)的人們,三個和尚喚醒了一個飽經(jīng)磨難、互不信任的村莊!從內(nèi)容上看,繪本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由冷漠隔離到接納融洽的轉變,開篇冷清的村莊、懷疑的眼神和結尾處喜慶的燈籠、長長的宴席、笑意融融的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教學目標:
1.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2.帶領孩子一起閱讀傳統(tǒng)、感悟傳統(tǒng),努力給孩子一個“可記憶的中國”。
3.通過閱讀討論,教給學生怎樣讀繪本的方法。
課前談話:
今天老師跟大家一起來分享一個繪本故事,這個故事的題目叫《石頭湯》,當你拿到這本繪本,看到石頭湯這個題目時,你是怎么想的?學生交流。
教學過程:
一、自讀故事,明白大意
(一)學生自讀故事。
(二)你讀懂了什么?(從故事的內(nèi)容和故事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兩方面進行交流)
(三)你還有什么沒讀懂的?
預設1:理解詞語“布施”的意思。
預設2:認識繪本中兩個人物(郎中、秀才),你知道現(xiàn)在我們怎么稱呼郎中的?秀才,在古代是指哪一類人?
二、交流表演,感受幸福
(一)角色分配
孩子們,村民們從家里拿來各種各樣的豐盛的食料,這一部分的描寫非常有意思,如果讓你來演一演,你喜歡演哪一個角色?
老師來分配角色:三個和尚誰來演?秀才在哪里?婦人呢?農(nóng)夫呢?村民呢?其實其余的小朋友都是這個村的村民。
為了把煮石頭湯的過程演好,每個演員都要熟悉這個故事,特別關注自己要說些什么,怎么做,加上你的表情,咱們繪聲繪色來演一演。
(二)合作表演
1.先請三位和尚上臺,秀才、婦人、農(nóng)夫依次上臺。師讀旁白,給大家配音,其間教師點撥:
①秀才,你怎么把心中的好奇表演出來?和尚剛才只說加點鹽和胡椒粉,你怎么還帶來了別的調(diào)料?
②這位婦人,請留步,你是記性不好嗎?剛開始說可能有,不過只有幾根,現(xiàn)在怎么回事捧來了那么多,多得都快抱不住了!引發(fā)想象:不想拿出來,舍不得,后來的行為卻很大方。
2.師小結:此時此刻,村民們歡聚一堂,喝著美味的石頭湯,心里會想什么?(原來幸福就像煮石頭湯那樣簡單,讓我們學會為別人付出,等等)。以后如果村民有困難,你知道了,你一定會搭把手吧。
三、再讀繪本,教給方法
1.《石頭湯》一個小小的故事,卻讓我們內(nèi)心充滿了溫馨,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誰呀?(課件出示)他叫瓊·穆特,是美國人,你來猜猜這個故事的背景是在哪個國家?
2.交流:預設①:在故事開始之前,我們在環(huán)襯上看到連綿起伏的長城,長城是我們中國的象征,所以故事發(fā)生在中國。預設②:郎中(職業(yè)的稱呼,中國所特有的)。
3.交流三四個以后小結:我們基本可以肯定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中國。你們再去翻翻這本繪本,從頭到尾仔細找找,還有哪些細節(jié)在告訴我們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我們中國。
4.四人小組合作尋找中國元素,然后交流。
(1)三個和尚的名字:三個主人公的名字在中國民間故事中很常見,福、祿、壽在民間流傳為天上三吉星。福、祿、壽——三位神為人們送來健康、財富和幸福。在這個故事里,他們化身為三位禪師。
(2)民族樂器:兩位樂師演奏的樂器,左邊的叫“琵琶”,右邊的叫“二胡”,中國的獨特樂器。
(3)民族服裝:這樣的穿著打扮是我們民族所特有的。
(4)民間工藝品:大紅燈籠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民間工藝品,象征著闔家團圓、紅紅火火,象征著幸福圓滿。這種傳統(tǒng),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豐富的文化底蘊,紅燈籠儼然成了中國文化的符號。
(5)民間戲曲:皮影戲又名“燈影子”,是我國民間一種古老而奇特的戲曲藝術。你知道怎么表演嗎?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用手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shù)亓餍械那{(diào)唱述故事。
(6)中國建筑:清代房屋特點。
(7)中國瓷器:中國是瓷器的故鄉(xiāng),瓷器是漢族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造,距今約4200年,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
(8)中國小吃:餃子是中國的古老傳統(tǒng)面食,距今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在許多省市也有冬至節(jié)吃餃子的習慣,中國各地餃子的名品也很多。
(9)故事在結尾處提到的楊柳,是一種離別的標志。柳,留也,漢字所特具的諧音,人們在離別的場景中表達挽留之意,中國古時候就有“折柳相送”的習俗,還有三個石頭摞起來就構成一尊坐佛的形狀等等。
5.小結:這個故事中,名字、稱呼、建筑、小吃、民族服飾、民族器樂、民間戲曲甚至民間工藝品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散發(fā)著濃濃的中國文化??磥碜x繪本不單讀文字還要關注畫面。(板書:文字 畫面)以后我們用這個方法讀繪本時,你會有更多的感悟,更多的收獲。
四、推薦閱讀
接下來,老師還要為大家推薦瓊·穆特的另外兩幅作品(課件出示)《禪的故事》《尼古拉的三個問題》,讓我們課下找來這兩本書,再去讀一讀文字,看一看畫面,肯定會對你有所啟迪和啟發(fā)。
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外國人取材于中國民間的繪本故事,淡雅輕靈的水彩畫面勾畫出繪本悠遠雋永的意境,配上頗有禪意的故事情節(jié)令人驚嘆。這本充滿中國元素的繪本,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值得一讀,讓心靈成長。在這本繪本中,頗具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意象,及其所蘊含的樸素純真的哲學意味與樂觀向上的中國精神,洋溢出濃濃的中國味道,在娓娓道來的故事講述中引領孩子們回歸美好的精神家園,在孩子成長的歷程中烙印下中國的印記,給孩子們一個可記憶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