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振
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對每個成員的基本要求,只有擁有足夠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夠更好地立足于這個飛速發(fā)展的社會之中。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教師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小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對小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小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競爭意識與能力。本文將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
一、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
小學語文課堂實際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啟蒙課堂,是學生學習一切知識的基礎,所以,代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非常有助于小學生進入課堂的學習氛圍,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下面將主要探討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的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例如,在學習《東方明珠》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這樣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中國每個地方都有很多的標志性建筑物,這些建筑物不僅外形美觀,而且很有設計感,代表了每個地方的特色,同學們知道有哪些標志性建筑物嗎?”小學生:“蘇州園林,趙州橋,北京故宮……”教師:“那大家知道美麗的大上海有哪些著名的建筑物嗎?”有的學生可能知道:“上海有聞名世界的電視塔東方明珠!”教師:“對,同學們知道很多呢!那同學們想領略東方明珠的魅力嗎?”學生:“想!”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入課文內容的學習:“讓我們一起來進入課文的學習吧!”最后教師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可以讓小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知識描述東方明珠的美麗。小學生們各個都有自己的思維和想象,描述的東方明珠各有千秋。這樣的教學策略不僅可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二、巧設疑問,創(chuàng)建良好課堂教學環(huán)境
小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提高依賴于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培養(yǎng)與積累,尤其是日常課堂學習中學生對課堂問題的反映及回答,學生對回答問題的積極程度都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多設立問題,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一些符合學生情況的問題,讓小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提升。具體的教學策略應用過程如下所述。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時,在精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并回答問題:是誰吃水不忘挖井人?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得出:沙洲壩的人們。挖井人是誰?學生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得出答案:毛主席。接下來教師可以繼續(xù)將問題推進:毛主席什么時候在那里住過?并且給學生介紹毛主席。向小學生提問:毛主席是這么偉大的一個人,我們應該怎么讀呢?小學生能夠根據課文回答:毛主席不僅是一位領導人民革命,解放了全中國的大英雄,還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接下來教師可以具體提問:毛主席做了一件什么好事呢?毛主席為什么要帶領鄉(xiāng)親們挖井呢?這樣根據課文的內容以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將問題一步步深入推進,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素養(yǎng),能夠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生活實際與學生的學習息息相關,尤其是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課堂教學,讓小學生在課堂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在生活實際中體會語文知識的重要性。小學語文代課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時采用接觸實際生活的教學策略帶領小學生走進生活,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具體的教學方案如下所述。例如,在學習《狐貍和烏鴉》的故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具體在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接下來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將生活實際帶入課堂:生活中有很多像狐貍一樣狡猾的壞人,他們大多都會阿諛奉承,花言巧語,我們千萬不能做課文中的烏鴉,遇到陌生人的花言巧語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地思考,不要輕易相信,不可盲目行動。否則只會吃虧上當,中別人圈套,后悔莫及。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小學生播放一些現(xiàn)代社會詐騙兒童的事例,讓小學生能夠通過視頻的觀看以及文章的學習,充分感受到身邊的危險,并且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yǎng)起正確的判斷觀。此外還可以讓小學生續(xù)寫故事,從而在課文的學習中培養(yǎng)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四、合作探究,鍛煉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小學生天性都喜愛交朋友,他們沒有受到任何社會的局限,每個孩子都是天真爛漫的,所以,小學生之間能夠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更多合作探究的機會,具體的實施策略如下。在學習《詹天佑》時,教師可以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合作探究:為什么說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建設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從課文中你感受到詹天佑哪些可貴的精神?仔細閱讀課文4-6自然段,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中的哪些細節(jié),讓今天的我們依然深有感觸?邊讀邊找到一些細節(jié)劃下來。學生們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下,積極參與到小組的討論當中,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小組之內各抒己見,討論得熱火朝天,課堂學習氛圍也非常濃烈。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密切小學生之間的深厚友誼,同時也可以讓小學生在課堂的討論中感受到其他學生的能力,從而使得小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此外,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取長補短,使得每個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是當代每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各門功課的文化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采用新課改倡導的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鍛煉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合理培養(yǎng)小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