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yī)院掏耳朵竟然動用了麻醉?!聽起來很嚇人是不是?為什么會這樣呢?科普文章不都是一直提倡不掏耳朵的嗎?那到底是該掏還是不該掏呢?我們參考了很多國外文獻,今天來徹底說說掏耳朵這件事!
出場專家 王萍
卓正醫(yī)療兒童保健科醫(yī)生,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兒科碩士。擅長兒童保健、兒童常見病、多發(fā)病的診治和危重癥的及時處理。
名詞解釋:耵聹
耵聹,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耳屎。是由外耳道的外側1/3部分皮膚內分布的皮脂腺和耵聹腺的分泌物,加上外耳道內脫落的皮膚組織、皮膚正常菌群的細菌以及脫落的毛發(fā)混合形成的,一般來說,耵聹生成后就會位于原地(外耳道外側1/3),然后隨著人的說話、咀嚼等動作逐漸向外移動,最后排出。換句話說,大部分的耵聹并不需要掏挖就可以自行排出。但是因為排出比較緩慢,所以我們一般感覺不到。
耳屎可自行排出,為什么還會出現(xiàn)耵聹栓塞?
我們一方面說耳屎可以自行排出,不需要干預;另一方面,耵聹栓塞又真實存在,就像那些嚇人的新聞那樣。為何會出現(xiàn)前后矛盾?我們詳細來了解了解耵聹栓塞是怎么回事。
1.耵聹栓塞究竟是什么?
耵聹栓塞,顧名思義就是耵聹阻塞了外耳道。一般來說,如果耵聹分泌過多或者自行排出受阻的話,就會引起耵聹在耳道里面的異常堆積,最后導致耳道被完全或者部分堵塞,這就是耵聹栓塞。數(shù)據表示,耵聹栓塞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兒童的發(fā)生率為1/10,成年人為1/20,而老年人的發(fā)生率高達1/3。
2.什么情況會引起耵聹栓塞?
一般來說,外耳道炎、外耳道濕疹、在灰塵較多的空氣中活動、挖耳朵等增加了對外耳道局部的刺激,會使得耵聹分泌過多;同時,外耳道結構的狹窄、瘢痕、耳道內結構異常、缺乏咀嚼動作等會導致耵聹排出受阻;除此之外,不要總是去挖耳朵,挖耳朵往往會將耵聹推向外耳道深處,影響耵聹的正常排出。
3.出現(xiàn)耵聹栓塞,一定要取出來嗎?
一般情況下,耵聹栓塞并沒有什么癥狀,這砷時候也并不需要將耵聹取出;但是如果耵聹栓塞伴有不適癥狀,例如聽力損失、耳痛/癢/脹、頭暈、耳鳴甚至是刺激迷走神經而導致咳嗽,那就需要將耵聹取出。所以如有不適癥狀,應由醫(yī)生進行檢查并判斷。
一般來說,處理方法如下:
繼續(xù)觀察,暫不作處理:因為耵聹在自然情況下能夠通過外耳道上皮的活動而被自然清潔,所以有時候暫時的耵聹栓塞可以被人體自身清理干凈,也就不需要處理了。
耳道沖洗:即用溫水將耳垢沖出耳道,是一種比較常用的耵聹栓塞的處理方法,但是如果同時合并有耳部感染、鼓膜置管、鼓膜穿孔,則不推薦進行耳道沖洗;如果耵聹完全阻塞外耳道,耳道沖洗效果也欠佳。
使用耳垢軟化劑:耳垢軟化劑包括水、生理鹽水、礦物油、3%過氧化氫溶液。這些耳垢軟化劑的作用是軟化或者分解、祛除耳垢,可以單獨使用耳垢軟化劑,也可以配合耳道沖洗或者物理祛除一起使用。
利用特殊器械或者吸引設備祛除:這些器械或者設備需要由專業(yè)醫(yī)生操作,將耳垢吸引或者牽拉出來。
關于掏耳朵的最靠譜建議
第一點:絕大部分人的耳朵都不需要掏,耵聹會隨著人的活動逐漸自行排出。自行給孩子掏耳朵,有引起局部炎癥、將耵聹推至外耳道深處以及導致耵聹分泌增多的風險。如何確定孩子需不需要定期掏耳朵?前往耳鼻喉??凭驮\,讓醫(yī)生來確定;
第二點:少數(shù)人因為自身情況而存在耵聹栓塞,但是其中沒有癥狀的一部分人也不需要處理,千萬不要為了避免耵聹栓塞而頻繁挖耳朵,這樣反而容易加重耵聹栓塞:
第三點:即使是出現(xiàn)盯聹栓塞并且伴有癥狀,也需要在專業(yè)醫(yī)師的指導下解除耵聹栓塞,而不可自行處理。
關于耵聹栓塞的常見誤區(qū)
耵聹栓塞是由長時間不清理耳朵引起的,所以要定期掏耳朵?
錯。耵聹是用來保護耳道皮膚的,并且還有殺滅細菌的作用,而且除了特殊情況外一般不會出現(xiàn)有癥狀的耵聹栓塞,所以一般人并不需要定期清理耳朵。相反,如果在清理耳朵的時候操作不當,反而會引起局部感染、將耵聹推入耳道深處影響耵聹排出,或者因頻繁掏耳朵對外耳道的刺激引起耵聹分泌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