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述嫻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通過讀寫結合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對于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內化吸收,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分析了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的含義及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探討了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的實施方法和策略。【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讀寫結合方法語文學科在學生的知識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和輔助作用,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聽說讀寫是學習語文的四個基本方面,其中讀和寫的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于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任務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其中對于閱讀和寫作的要求明顯提高。但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閱讀和寫作往往被當作兩個相互獨立的教學內容,讀與寫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沒有得到體現。在近年來的中考試題中,更加注重對于學生讀寫能力的綜合考查,閱讀與寫作的密切關系進一步凸顯出來。針對初中語文學習的特點和任務,教學過程中應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實現讀中學寫、讀中有寫、寫讀結合,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一、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的含義及意義所謂讀寫結合是指將文章作為寫作的載體,根據文章的內容設計相關的寫作訓練,通過閱讀、寫作、思維的綜合訓練,實現以讀帶寫、以寫促讀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能力提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閱讀與寫作之間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密切關系,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通過閱讀為寫作提供基礎與前提,通過寫作鞏固閱讀的效果,實現讀與寫之間的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在讀寫結合教學方法中,讀與寫并不是機械的結合,而是充分尊重和利用讀寫發(fā)展規(guī)律,讀中有寫,以讀促寫,促進閱讀與寫作的相互遷移,促進讀寫能力的共同提高。因此讀寫結合的訓練在整個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是尤其重要的。首先,讀寫結合是語文新課標精神的充分體現。通過將閱讀和寫作充分結合,實現讀寫一體化教學,在閱讀中豐富思想,學習寫作技巧,在寫作中提高構思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閱讀中學習寫作,在寫作中升華閱讀,切實實現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其次,讀寫結合教學方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讀寫結合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多樣化的閱讀和寫作活動,學生能夠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不斷獲得寫作的靈感,從而真正實現表達能力的提高。第三,讀寫結合教學方法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通過將閱讀和寫作作為一個整體過程,語文教學能夠進一步發(fā)揮集合效應,在讀與寫的有機融合中促進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建立與作者的深度對話,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二、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1.學習、模仿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讀寫結合教學方法中要以課文為依據,通過閱讀和思考積累語言知識,通過學習和模仿訓練寫作能力。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上下功夫,通過反復的閱讀了解文本內容,其次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寫作方法,通過分析文章的思想情感、表達方式、寫作背景、語言運用等特點,有針對性的學習寫作技巧。第三指導學生仿寫課文,可以從遣詞造句的模仿入手,從文體到構思,從結構到語言,從立意到情感,在反復揣摩中積累語言知識。2.吸收、實踐吸收和實踐環(huán)節(jié)就是在對于課文的閱讀和模仿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和領悟文章的構思、選材、語言等方面的特點,汲取寫作營養(yǎng),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創(chuàng)作,把寫作理論轉化為具體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依賴于對于課文知識的規(guī)律性認識,通過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寫作的訓練。教師要圍繞文本閱讀、字詞品讀、思想探究等閱讀環(huán)節(jié)將各個部分的知識內容進行連接和貫穿,使學生形成對文本內容和思想的整體感知,從而突出知識的系統(tǒng)性、邏輯性,真正實現讀與寫的有機結合。3.內化、提高內化和提高是對于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的鞏固和提升,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任務是將閱讀中建立的寫作理論和寫作技巧轉化為自身的感悟和技巧,在具體寫作實踐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表達思想感情,實現課文的知識內容的內化,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學習課文的語言知識和寫作方法,學生經歷了由詞句積累、詞句仿寫到寫作實踐的鍛煉,對于寫作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和分析文本,在學習和領會文章內在精華基礎之上,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精神,就某種文體或寫作方式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閱讀與寫作的訓練,做到在寫作中靈活自如地運用所學知識。三、實施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的建議1.充分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把握讀寫結合點在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文體特點,緊緊抓住讀寫結合點,指導學生在閱讀中了學習相應的寫作方法、表達方式,掌握不同文學體裁的特點。學習記敘文時教師要指導學生不同的描寫方法,通過細節(jié)刻畫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寫作要點;學習說明文時,通過對空間順序、時間順序等文章組織方法的訓練學習文體特點,學習議論文時,通過不同論證方法的運用學習如何表達觀點,增強文章說服力。例如,在學習《孔乙己》一文時,針對文中對于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人物描寫的片段式練習,通過圍繞某件事或某個細節(jié)來描寫某個人物,運用學到的描寫手法來突出人物的特點,將閱讀與寫作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鞏固所學知識。2.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促進知識內化吸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初中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中,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內化吸收。因此,教師要從讀寫結合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主動去感受和體驗,通過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和交流,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思路,通過閱讀積累語言知識,學習寫作方法。作為語文教師要注重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實現自覺記憶,通過聽說讀寫的有效結合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一文時,可以先組織學生針對春天這一話題進行交流討論,讓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就春風、春雨、柳樹、綠草這些具體事物進行描述并記錄下來,之后每個小組挑選出本組描述最佳的語句在課堂上展示,之后再引導學生去探究朱自清筆下的春天究竟是怎樣的,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情感,通過學習和吸收文章的精華,再讓學生進行練筆,完成對知識的內化和吸收、運用。3.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實現以讀促寫讀和寫都是思維活動的外在表現,因此,在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深入思考,讓讀寫過程成為學生思維的樂園。教師要通過循循善誘的教學方式,鼓勵和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一方面,可以組織學生針對課文的思想觀點進行交流討論,在碰撞中激發(fā)思維;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在分析歸納中進行總結概括,在實踐中鍛煉思維。例如,在閱讀課文后,首先讓學生理清文章的自然段落,然后對課文段落進行劃分,總結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通過種方式的引導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不斷發(fā)展,從而能夠將學到的知識進行吸收內化,達到以讀促寫、讀寫相長的效果??傊?,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讀寫結合的有效方法,切實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參考文獻:[1]苑航.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研究[D].渤海大學,2017.[2]李暢.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語文教學通訊,2012,(02)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