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瑩瑩 余小琴 劉濱月
【摘要】 目的 探究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測技術對腎彌漫性病變患者的影響。方法 100例腎彌漫性病變患者作為研究組, 5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兩組研究對象均采用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測技術檢查腎臟楊氏模量值, 并對兩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血漿胱抑素C、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進行檢測, 比較兩組左、右腎剪切波速度。結果 研究組楊氏模量值的平均值(Mean)為(194.66±3.98)mm Hg(1 mm Hg=0.133 kPa), 最大值(Max)為(369.67±5.65)mm Hg, 最小值(Min)為(151.60±7.93)mm Hg, 彌散度(SD)為(40.79±3.79)mm Hg, 均高于對照組的(184.32±3.46)、(269.61±4.22)、(121.60±6.08)、(27.39±3.99)mm Hg,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漿胱抑素C、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左、右側腎臟腎髓質、腎皮質、腎竇部剪切波速度均快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測技術對腎臟楊氏模量值的絕對數值進行測量, 能夠了解腎彌漫性病變組織硬度, 可對患者腎彌漫性病變進行診斷, 應該在臨床上得到推廣。
【關鍵詞】 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測;腎彌漫性病變;楊氏模量;硬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3.029
腎彌漫性病變病因復雜會造成廣泛腎實質損傷, 近幾年發(fā)病率一直增長, 嚴重時會引起腎功能衰竭甚至導致尿毒癥, 最終走向死亡, 在臨床上較為常見[1]。腎臟在不同病因引起的損害過程中會發(fā)生血管萎縮塌陷、腎小球硬化等病理改變, 組織變硬是基本解剖表現(xiàn), 腎功能衰竭過程不可逆是腎彌漫性病變的最終發(fā)展結果, 所以關于對彌漫性腎臟病變的研究在目前受到很大的關注。近些年, 許多研究者提出采用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測技術對腎臟楊氏模量值的絕對數量進行測量, 腎臟組織硬度越大, 楊氏模量值數值就越高, 剪切波速斷越快, 楊氏模量值是組織彈性的反應[2]。通過剪切波彈性成像技術可以對腎彌漫性病變患者病情進行診斷。本文就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測對腎彌漫性病變的診斷價值進行探究, 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腎彌漫性病變患者作為研究組, 另選同期5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研究組年齡51~60歲, 平均年齡(52.6±3.08)歲;男77例, 女23例。對照組年齡52~61歲, 平均年齡(52.9±3.75)歲;男37例, 女13例。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兩組研究對象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同時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 2 方法 剪切波彈性成像超聲診斷儀采用頻率為12 MHz、SuperSonic Imagine Aixplorer 型, L4-15 線陣探頭[3]。
檢測者采取側臥位或者俯臥位, 在進行雙腎常規(guī)超聲檢查前吸氣并屏住呼吸, 對雙腎的大小、頻譜多普勒檢測腎動脈血流速度、皮質厚度等指標進行檢測并做常規(guī)診斷[4]。啟動彈性成像模式在圖像穩(wěn)定之后, 先對預值進行選定, 然后感興趣區(qū)域方形框Q.Box(Q.Box是Aixplore獨特的對感興趣區(qū)內組織彈性進行測量的工具)調為最小方形, 保證方形框均勻一致、彩色充滿, 放置在腎實質, 等到圖像色彩均勻一致并且穩(wěn)定后對其進行凍結, 經由系統(tǒng)對Q.Box區(qū)域進行測量楊氏模量值的Mean、Max、Min和SD, 為了減小誤差, 多次測量同一區(qū)域, 并對數值進行取平均數處理[5]。為了減少檢測者呼吸對結果的影響, 測量過程在30 s之內。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采用楊氏模量值[6]對腎臟組織硬度進行檢測, 腎臟組織硬度越大, 楊氏模量值數值就越高。比較兩組研究對象楊氏模量值指標及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血漿胱抑素C、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 左、右腎剪切波速度。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兩組楊氏模量比較 研究組楊氏模量值的Mean為(194.66±3.98)mm Hg, Max為(369.67±5.65)mm Hg, Min為(151.60±7.93)mm Hg, SD為(40.79±3.79)mm Hg;對照組楊氏模量值的Mean為(184.32±3.46)mm Hg, Max為(269.61±4.22)mm Hg, Min為(121.60±6.08)mm Hg, SD為(27.39±
3.99)mm Hg;研究組楊氏模量值Mean、Max、Min、SD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血漿胱抑素C、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左、右腎剪切波速度比較 研究組左、右側腎髓質、腎皮質、腎竇部剪切波速度均快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測技術與常規(guī)超聲檢測技術相比較具有很大優(yōu)勢, 能夠對腎臟組織硬度進行檢測, 為腎彌漫性病變診斷提供依據, 并且在腎彌漫性病變發(fā)展過程中的組織硬度的變化也能通過采用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測技術進行檢測[7]。在本文中, 通過對兩組楊氏模量值進行測量和對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血漿胱抑素C、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進行檢測;對兩組腎皮質厚度、腎臟大小、腎動脈阻力指數采用二維超聲檢測腎皮質、腎竇部、腎髓質剪切波速度采用聲觸診組織定量技術檢測探究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測深度對腎彌漫性病變患者的影響。結果表明, 研究組楊氏模量值的Mean、Max、Min和SD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漿胱抑素C、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左、右側腎臟腎髓質、腎皮質、腎竇部剪切波速度均快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腎臟組織結構分布不均并且組織復雜, 在檢測腎臟組織硬度方面, 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測技術效果良好, 能夠為腎彌漫性病變患者病情診斷提供依據, 從而促使準確判斷疾病的實現(xiàn), 在臨床上應該得到推廣。
[1] 張藍, 吳長君. 剪切波彈性成像技術診斷腎臟彌漫性病變的價值.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7, 12(10):33-38.
[2] 盧超政. 剪切波彈性成像在甲狀腺彌漫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7, 12(13):59-60.
[3] 徐飛, 陸永萍, 劉蕊, 等. 實時剪切波超聲彈性成像對甲狀腺彌漫性病變的診斷價值. 重慶醫(yī)學, 2015, 9(18):2570-2571.
[4] 劉鑫. 甲狀腺彌漫性病變患者采用實時組織彈性成像彌散定量分析技術診斷的效果觀察.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6):1119-1121.
[5] 李琳. 超聲實時組織彈性成像對甲狀腺彌漫性病變的應用研究. 川北醫(yī)學院, 2015.
[6] 王紅衛(wèi), 史華寧. 肝臟剪切波彈性成像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16, 32(9):1452-1456.
[7] 段依戀, 項飛翔, 曹海燕, 等. 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測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斑塊的易損性. 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7, 19(9):614-616.
[收稿日期: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