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丹
(成都軍區(qū)總醫(yī)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抗菌藥物在臨床的應用主要抑制病菌微生物的復制、繁殖等,臨床治療中,醫(yī)師會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進行相應的抗感染治療,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不僅利于患者的預后,減輕患者的痛苦,同時降低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本文主要研究分析醫(y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干預相關情況,將2016—2017年收治的臨床采用抗菌藥物接受治療病例資料完整的1350例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現(xiàn)將研究資料整理報道如下。
將2016—2017年收治的臨床采用抗菌藥物接受治療病例資料完整的1350例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抗菌藥物使用1890次。患者年齡21歲到82歲,平均年齡(61.23±1.31)歲;男性患者719例,女性患者631例。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患者入院前沒有接受抗菌藥物治療。
將收集的1350分資料進行相關整理,評價項目主要包括處方的過敏試驗、處方的使用權限、注射劑溶媒、與臨床診斷的一致性、給藥劑量、給藥間隔、是否重復給藥、相互作用與配伍禁忌等。相關指標嚴格按照《靜脈藥物配置手冊》[1]、《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管理辦法》[2]、藥物說明書、抗菌藥物管理辦法、臨床藥學知識等規(guī)定進行審核與評價。
比較統(tǒng)計患者感染分布,抗菌藥物分類,聯(lián)合用藥情況。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6.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χ2檢驗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表示計量資料,(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1350例患者中,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59.78%(807/1350),較比臨床其他感染發(fā)生率有明顯差異,(χ2=26.891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患者感染分布情況統(tǒng)計分析
統(tǒng)計臨床抗菌藥物使用分布例次中,頭孢菌素類占50.37%(952/1890),青霉素類18.57%(351/1890),喹諾酮類15.98%(302/1890),較比其他抗菌類使用有明顯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抗菌藥物使用種類比較分析(%)
本次研究中抗菌藥物單獨使用為70.89%(957/1350),兩種聯(lián)合為21.85%(295/1350),三種聯(lián)合為5.63%(76/1350),四種聯(lián)合為1.63%(22/1350),其中單獨用藥使用較比其他有明顯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抗菌藥物聯(lián)合使用情況
臨床抗菌藥物的正確使用對患者的感染等情況做好較好的預防以及治療,加快患者的康復,降低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是隨著臨床對抗菌藥物的濫用,超范圍、超劑量的使用,也造成耐藥性以及超級菌的出現(xiàn),對臨床的治療難度進一步增加[3]。本次研究中通過對臨床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感染情況,聯(lián)合用藥等情況進行相關的研究,及時掌握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可以及時調(diào)整對患者的抗菌治療方案,降低抗菌種類藥物使用的頻繁更。
醫(yī)院在抗菌藥物使用中應加強應用知識宣傳,使臨床醫(yī)師對我國目前基本藥物當中的抗菌藥物的種類及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同時制定相關政策,定期抽查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對不合理使用情況進行探討學習。隨著檢驗學的水平提高,臨床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應更好的依據(jù)病原學檢查,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藥物應用。治療應根據(jù)患者的抗菌情況,年齡、疾病、體制等進行治療,安全用藥。抗菌藥物使用多為單獨用藥,應注意使用劑量等情況[4]。
本次研究結果充分說明醫(y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中頭孢菌素類應用較大,目前主要為單獨抗菌藥物使用。
【參考文獻】
[1]鄭玲.綜合性醫(y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12, 22(35):110-112.
[2]Zou Y.Research on the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bacterial Agent Intravenous Infusion[J].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6,11(25):368-369..
[3]梁河,韋鳳華,鐘麗球.我院抗菌藥物致不良反應233例分析[J].中國藥房 ,2016,27(5):632-634.
[4]沈正澤,傅川,金梅.我院抗菌藥物致不良反應111例分析[J].中國藥房, 2015,14(26):3667-3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