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梅 郭 路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天津 300192)
巴林特小組是一種聚焦于醫(yī)患關系的案例討論式小組活動,由巴林特(Michael Balint)創(chuàng)立[1],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歐美國家的醫(yī)學教育和職業(yè)培訓中,巴林特小組屬于必修課程,是為解決醫(yī)護工作人員職業(yè)壓力而專門設立的培訓以及研究討論小組?!皌he drug,doctor”為其基本理論。即醫(yī)生通過對患者的傾聽和理解,從而發(fā)揮類似藥物的作用[2]。研究普遍認為,巴林特小組討論能明顯提高參與者的工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以病人為中心”的意識[3,4]。在護理人員中開展巴林特小組研究,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自我情感識別能力[5],增加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關注度[6],避免發(fā)生醫(yī)療糾紛。本研究將門診護士作為培訓對象,探討以巴林特小組模式提升門診護士臨床溝通能力的應用效果,現(xiàn)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本院30名門診護士,分3批進行培訓。第1批10名,第2批12名,第三批8名。均為女性,年齡26~42歲。學歷程度:大專8名,本科22名。門診工作年限4~11年。護士2名、護師3名、主管護師25名。
1.2 方法
1.2.1 巴林特小組活動方案 采用自身前后對照設計。對培訓對象進行以巴林特小組為主要形式的臨床理論、操作、制度及醫(yī)患溝通理論及案例培訓。每周五17:00,在醫(yī)院固定的教室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每次培訓時間1.5~2 h。每學時完成2個工作流程。
1.2.2 巴林特小組工作流程
1.2.2.1 組長設定 按照相關要求[7],巴林特小組組長由我院心理醫(yī)生擔任。負責把控培訓時間,規(guī)定討論目標。將討論的主題控制在護患溝通內(nèi)容和情景細節(jié)。鼓勵小組成員釋放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組長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患者角色扮演,讓小組成員認識到患者的想法以及可能會受到的傷害。組長做好引導者,讓小組成員充分思考護患溝通的相關問題,以假如我是患者,反向思維來分析,進而讓小組成員認識到如何做能夠使護患溝通的效果更理想。
1.2.2.2 培訓內(nèi)容 每次培訓采取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方法,第1個流程為理論授課內(nèi)容,包括巴林特小組及實施過程的相關介紹、護患溝通技巧等;第2個流程為案例內(nèi)容,選取臨床中困難情境的1例案例,通過巴林特小組形式,對案例進行匯報及分享。第1個流程結束后,短暫休息進行第2個流程。
1.2.2.3 案例匯報 組長組織發(fā)言,詢問小組成員誰自愿介紹1例在臨床工作中與患者或家屬之間因溝通造成的糾紛,選取最先要求發(fā)言者進行匯報。進行案例過程匯報后,自我剖析,分析通過程存在的問題,結束后,其他小組成員對內(nèi)容細節(jié)可以詢問,案例匯報者據(jù)實回答。小組成員自由發(fā)言,表達他們對此案例的想法、感受及建議。此階段案例匯報者傾聽不做發(fā)言。 經(jīng)過討論,案例報告者將對案例的重新認識,以及自我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總結。最后由組長對案例報告者進行感謝,并對此次小組活動的成功及收獲進行總結。整個流程控制在40~45 min。
1.3 效果評價 于培訓前后分別對巴林特小組成員進行護士臨床溝通能力問卷調(diào)查并對溝通能力進行評價。由接受過心理測驗專門訓練并取得心理測量師資格的人員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并解釋說明。所有小組成員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寫,問卷現(xiàn)場發(fā)放,當場回收。本次調(diào)查的問卷發(fā)放30張,收回30張,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
1.3.1 臨床溝通能力調(diào)查 采用曾凱等[8]編制的護士臨床溝通能力量表(應用版本)。包括團隊溝通、護患基本語言溝通、護患基本非語言溝通、情感感知、情感支持和困難情景溝通能力等6個維度共58個條目,均采用5點等距評分法。1為很差、2為較差、3為一般、4為較好、5為很好。量表總分為所有題目得分之和÷總題目數(shù),各維度分的計算方法為該維度總分÷該維度的題目數(shù)。理論最低分為1分,最高分為5分,3分以上為中等偏上,3分以下為中等偏下,得分越高表示臨床溝通能力越強。量表總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78,重測信度為0.727。
1.3.2 護患溝通能力評價 巴林特小組活動結束后,應用許亞紅[9]等研制的護生護患溝通能力評價量表(他評式)進行評價,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嚴格執(zhí)行保密原則。此量表共43個條目,42個條目構成量表的 6個維度:溝通的計劃和準備(6題)、護患溝通的“啟動”(7題)、收集信息(11題)、給予信息(6題)、獲得并理解患者的觀點(6題)、護患溝通的結束(6題)。由科護士長擔任評價者,通過觀察和感受來判斷對每項的認可程度: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無法確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 總分 42~210分,得分越高,說明溝通能力越強。量表最后一題(第43題)是對被評者溝通能力的總體評定,好(5 分)、較好(4 分)、一般(3 分)、較差(2分)、差(1分)。研究表明,量表得分與總體評定的Spearman相關系數(shù)為0.812,相關性較高。該量表經(jīng)30名護理人員預測,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 0.912,正式施測 (n=30)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 0.85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表1 培訓前后小組成員臨床溝通能力比較(分,±s)
表1 培訓前后小組成員臨床溝通能力比較(分,±s)
項目 n 團隊溝通 基本語言溝通 基本非語言溝通 情感感知 情感支持 困難情景溝通培訓前 30 3.56±0.17 3.62±0.14 3.69±0.21 3.28±0.31 3.27±0.26 3.99±0.47培訓后 30 4.78±0.21 4.87±0.13 4.76±0.18 4.48±0.12 4.32±0.43 4.31±0.69 t 2.93 2.98 2.81 2.89 2.77 2.36 P 0.007 0.007 0.008 0.007 0.008 0.032
表2 培訓前后小組成員護患溝通能力評價量表評價結果比較(分,±s)
表2 培訓前后小組成員護患溝通能力評價量表評價結果比較(分,±s)
項目 n 計劃和準備給予信息 獲得并理解患者的觀點 溝通結束 總體評定培訓前 30 22.16±2.78 22.36±4.14 22.48±2.41 22.06±1.38 3.15±0.23培訓后 30 25.68±2.84 27.48±3.12 27.32±1.83 23.73±1.64 4.56±0.44 t 3.274.21 4.09 2.14 3.47 P 0.0040.000 0.000 0.045 0.002溝通的“啟動” 收集信息25.24±3.51 42.38±1.1528.87±3.47 46.86±2.403.35 3.920.002 0.001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培訓前后小組成員臨床溝通能力比較 培訓后巴林特小組成員的臨床溝通能力的團隊溝通、基本語言溝通、基本非語言溝通、情感感知、情感支持、困難情景溝通各維度得分均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培訓前后小組成員護患溝通能力比較 培訓后,小組成員護患溝通能力評價量表評價結果優(yōu)于培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1 巴林特小組模式有助于提升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 國外對護士能力要求的第一要素就是溝通能力,甚至認為與患者、同事、管理者的交流與溝通比專業(yè)技術更為重要。國內(nèi)雖然對護患溝通和醫(yī)患溝通越來越重視,但大多數(shù)研究還停留在經(jīng)驗總結的水平,缺乏對溝通能力的量化評估[10],表1結果顯示,培訓后小組成員的溝通能力明顯提高。本研究中,除了常規(guī)的理論培訓外,通過巴林特小組的方式,進行了案例的分享和討論,有效提高了小組成員自我分析能力以及在困難情景下的溝通能力。其原因在于巴林特小組探討的是護士親歷的真實的臨床溝通不良事件,有利于自身感受的表達和思考。并且其特有的活動流程可以幫助護士了解到自己在事件發(fā)生時所忽略的一面,能夠直接強化護士的臨床溝通經(jīng)驗,更能提升新護士對臨床溝通技巧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能力,避免因溝通不良發(fā)生的護患糾紛。
3.2 巴林特小組模式有助于提升護理人員臨床溝通能力的自我效能 通過巴林特小組模式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門診護士的溝通能力和技能。其原因在于巴林特小組實施過程是以護士臨床工作中因溝通不良引起糾紛的親身經(jīng)歷為主導。利于自身情感和想法的表達,并且其特有的流程可以幫助護士多方位、多角度的去分析、識別、判斷、理解自身和患者或家屬的復雜情緒和不良發(fā)泄的源頭。使護理人員意識到自身在護患溝通中忽視的具體細節(jié),同時也能夠在整個過程中體會到同事情感上的幫助、支持和鼓勵。更能使案例匯報者有一種宣泄的特殊渠道,減輕負面情緒。小組成員也能從中學習如何有技巧地與患者或家屬溝通,正確處理護患關系。護患溝通能力經(jīng)過系列培訓后,結果表明護士的護患溝通總體評定總分高于培訓前(P<0.05)。巴林特小組模式,改變了門診護士對某些臨床問題的困擾,起到自我調(diào)節(jié)和同事間相互支持的作用。提高認同和被認同感,激發(fā)護患溝通的有效性和互動性。已有研究證實[11],巴林特小組模式可以提高護士臨床溝通能力的自我效能,促進護患關系建設。
〔1〕沙悅,史麗麗.巴林特小組的實施與作用案例分享[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6,15(8):642-643.
〔2〕趙建平.巴林特小組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2(12):37-39.
〔3〕Kjeldmand D,Holmstrom I,Rosenqvist U.Balint training makes GPs thrive better in their job[J].Patient Educ Couns,2004,55(2):230-235.
〔4〕Kjeldmand D,Holmstrom I.Balint groups as a means to increase job satisfaction and prevent burnout among general practitioners[J].Ann Fam Med,2008,6(2):138-145.
〔5〕Kraljevic R,Gregurek R,Kulenovic M,et al.Changes in relevant attitudesof nurses after one year of working with Balint groups[J].Lijec Vjesn,1995,117(7/8):164-166.
〔6〕Abeni M S,Magni M,Conte M,et al.Psychological care of caregivers,nurses and physicians:a study of a new approach[J].Cancer Medicine,2014,3(1):101-110.
〔7〕陳華,劉文娟,葉塵宇,等.巴林特小組在綜合性醫(yī)院的應用實踐[J].內(nèi)科理論與實踐,2011,3(6):184-186.
〔8〕曾凱.護士臨床溝通能力量表的研制及應用[D].長沙:中南大學,2010.
〔9〕許亞紅,李小寒.護生護患溝通能力評價量表的研制[J].護理研究,2008,22(5):460-462.
〔10〕龐嬌艷,陸莉,陳翠華,等.巴林特小組及相關培訓對醫(yī)護人員溝通能力和應對方式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20):60-63.
〔11〕張倩.應用巴林特小組形式提升普外科新護士的臨床溝通能力[J].醫(yī)藥前沿,2015,5(17):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