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摘 要:路橋工程的修建是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的前提條件,只有相應功能與安全性有所滿足才能夠將路橋工程建造的實際意義發(fā)揮出來,并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故而,良好的穩(wěn)定性和實用性是路橋建筑在建設中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如果相關質量無法達標,勢必會影響功能的使用,更甚者會威脅居民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本文將根據當前公路橋梁下部構造的施工技術進行分析,從施工流程中逐步細化相關定義,確保每一步都有理可尋,期望能夠為施工發(fā)展有所促進作用。
關鍵詞:公路橋梁;下部構造;施工技術
公路橋梁的下部構造是荷載力傳導體系的重點,只有合理的設計與施工質量的保證,才能夠避免因為公路橋梁在使用中荷載傳遞的問題,導致坍塌等事故的出現(xiàn)。故而,如何加強統(tǒng)籌結構體系的完整性,需要進行更加深化的了解與探索,完善施工技術中尚存的漏洞,將整個建筑路橋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作為核心競爭力。
1 公路橋梁下部構造施工基礎準備
1.1 具體方案的制定
公路橋梁的施工意義在于滿足當前城市交通需要的荷載壓力,確保城市交通與運輸環(huán)境有所保障,從而促進城市經濟發(fā)展與地方居民生活交通的效率提升。
故而,在路橋工程施工前期必須針對區(qū)域進行專業(yè)且細致的巖土質量調查和地勢標高的綜合評判,從而提供給后續(xù)設計單位進行整合,通過雙方調查統(tǒng)計出大概的工作量之后,開展基礎涉及內容,確定整體設計功能理念與荷載傳導體系能夠滿足交通需要,確保行駛車輛與路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其次,針對路橋項目場地的平整布置和材料采購需要有效管理,并準備好相關工程的機械設備與專業(yè)人才的儲備,為后續(xù)施工與方案的實行做好有效的基礎鋪墊。
1.2 施工現(xiàn)場的布置
通過現(xiàn)場環(huán)境與地勢進行有效率的整理工作,并選取層次進行區(qū)域式合理化場地定點,為接下來樁基礎和相關結構體系準備好施工條件,并通過城市現(xiàn)有規(guī)劃制定相關材料堆積與廢料運輸?shù)耐緩?、相關電力和數(shù)據滿足的條件、相關設備與安全裝置的準備,做到施工流程具備相關舉措,并依照現(xiàn)有情況和環(huán)境進行細致化的分站式測量。
1.3 籌備相關技術人員和城市規(guī)劃
確定城市規(guī)劃和未來發(fā)展趨勢,保證道路建設能夠有所延伸,避免因為與相關規(guī)劃有沖突導致成本與資源材料的浪費,與此同時籌備相關由技術經驗的施工人員進行現(xiàn)場分析與操作指導,再次保障了施工流程的規(guī)范性。
2 公路橋梁基礎分類
2.1 直接基礎
在相對應環(huán)境滿足當前路橋項目設計的土壤質量和平整度時,可通過直接將基礎底板設在承載地基上的方式進行施工,通過原有地區(qū)荷載地面進行使用,可以有效避免施工過程復雜且大量成本消耗,不過在相關測量數(shù)據上要求必須準確,不得有較大的地勢誤差。
2.2 沉井基礎
沉井基礎主要運用在橋梁中,是通過將橋身傳來的荷載引導入深基礎的結構形式。主要由井筒、井壁、隔墻和相對刃角進行結構組成,而后利用沉井下沉、沉井基地清理與沉井封底三個施工流程作為實現(xiàn)手段,將沉井深基礎形式的優(yōu)點加以發(fā)揮,確保相對承載力和抗震性能夠滿足當前城市交通的需要。并針對橋下具備水體的環(huán)境中,面臨長時間沖刷與荷載傳導具備優(yōu)秀的使用性能。
2.3 管柱和樁基礎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xiàn)在相對應的巖土質量無法滿足當前施工與使用的荷載,故而通過樁基礎和管柱的深埋至地下持力層滿足承受荷載力的關鍵點穩(wěn)定,促使路橋在使用中具備相對完善的安全性。其中樁基礎分為現(xiàn)澆與預制類型兩種,工程中多采用現(xiàn)澆混凝土的形式進行加固;而管柱則更多采取預制單根管的支撐模式滿足地基結構的整體塑造,通過柱底嵌入持力層和巖石層確保覆蓋土壤不會影響路橋施工的整體實用性。
3 路橋工程施工流程
3.1 橋臺基坑開挖
通過施工測量確定橋臺的基坑位置后,采用人工或者機械開挖的方式進行作業(yè),當開挖至距設計標高位置30cm左右時,更換為人工開挖的方式以免對地基土造成擾動,影響土基的承載力。對于橋臺下的樁基礎,待樁頂位置挖出后,在樁頂位置進行鑿除,在樁頭鑿除比橋臺底標高高出橋臺底部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娱_挖結束后,將基地整平并清除雜物,之后通過鋪筑砂漿作為混凝土澆筑底模。
3.2 鋼筋骨架與模板安裝
用于橋臺施工的鋼筋骨架應該嚴格按照設計資料進行安裝,同時鋼筋接頭應錯開布置,接頭截面面積小于總截面面積的50%,鋼筋搭接端部應預先折向一側,使兩接合鋼筋軸線一致。鋼筋綁扎后必須橫平豎直,而且橋臺主筋的位置、尺寸應符合設計資料的要求。模板安裝是應注意控制各結構尺寸以及軸線的位置是否準確,并合理的預留保護層厚度。
3.3 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施工工藝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如果混凝土的施工和異性較差,則應加強振搗,同時保持澆筑過程中的連續(xù)性,避免混凝土澆筑時間過長,混凝土澆筑結束后12-18h內,應采用覆蓋塑料薄膜的方式進行養(yǎng)生。
3.4 橋墩施工
柱式橋墩與鋼筋混凝土薄壁墩臺是橋墩的主要形式。其中,在河床較窄以及填土較低時,需要使用鋼筋混凝土薄壁墩臺,設置支撐梁于橋梁的墩臺下,把橋梁構成整體的框架形式。而柱式橋墩則有著相對較為廣泛的應用范圍,并且施工方便簡單。在制作墩柱鋼筋骨架時,要按照測量放樣來將預埋鋼筋的位置確定下來,然后按照設計圖紙,對綁扎墩柱鋼筋加以制作,采取搭接焊接的方式在制作橋梁墩柱鋼筋上。完成加工后,要全而的進行質量檢查,達到質量合格后再把其運送到橋墩位置,采用汽車吊等方式,焊接安裝預制的鋼筋和鋼筋骨。當結束鋼筋的安裝以后,開始安裝模板,要保證合格的工程施工模板質量,側板和板而的撓度要與施工規(guī)范外形的允許偏差相滿足,模板平整度要與使用要求相滿足,并且連接配件的孔眼間距與位置要滿足施工需求。按照施工測量放樣,首先立接樁模板,通常模板縫隙的連接緊密是通過雙而膠粘貼,再通過砂漿填封樁而和模板,最后在接樁模板上安裝且吊裝。
4 結束語
完善的路橋交通是城市經濟發(fā)展的前提,穩(wěn)定的結構體系是路橋功能使用的基礎,如何將路橋工程中結構體系合理化且可持續(xù)化,一直是我國建筑行業(yè)關注的核心命題。其中將路橋下部結構部分的材料與施工設備進行滿足,而后通過相應成熟的技術進行圖紙定點的施工才是建筑行業(yè)履行基本質量職責的前提。而后,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科學設備進行優(yōu)化結構體系的塑造,才是我國建筑行業(yè)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同樣也是我國城市發(fā)展與經濟框架的重要依托,既避免了路橋施工隱患的發(fā)生,更在此基礎上豐富了建筑施工的手段,為將來其他工程開展提供的強有力的憑證。
參考文獻
[1]趙海龍.淺談公路橋梁下部結構施工技術[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4):00218-00218.
[2]徐松.公路橋梁下部結構施工技術的要點分析[J].江西建材,2016
(23):166-166.
[3]周逸凡.基于公路公路橋梁下部結構施工技術的探討[J].城市建筑,2016(2):219-219.
[4]王敏.公路橋梁下部構造施工技術探討[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10):00135-0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