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山 崔晴
小學生課后時間到哪里去,如何讓小學生得到可靠的看管、教育,并且獲得發(fā)展,對于這一問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jīng)陸續(xù)在美國和歐洲各國引起重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國外解決小學生課后服務的政策,可以為解決當前我國所面臨的問題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主要政策與做法
目前,在歐美主要發(fā)達國家,已經(jīng)建立了較為健全的小學生課后服務的法律規(guī)定。1997年,美國聯(lián)邦政府在財政上投入138億美元到家庭托育上,實施“開端計劃”(Head Start)和“兒童依賴護理稅收抵免”(Child and Dependent Care Tax Credit)等項目。1998年,美國政府曾撥款4000萬美元在美國設立“21世紀社區(qū)學習中心”(21st Century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s),克林頓表示要“讓每一個孩子在放學后,均有一個安全而且對其身心有益的去處?!?002年,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簽署《不讓一個孩子掉隊(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法案,將課后服務納入美國公共服務系統(tǒng)。1998年3月,英國推出“國家兒童照料戰(zhàn)略”(The National Childcar Strategy),該戰(zhàn)略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擴大照料服務、提供基金、改善為14歲以下的兒童提供課后服務照料服務。2005年,荷蘭出臺了《兒童保育法》。2006年8月,法國政府修訂了《社會行為和家庭法》,將各種形式的課外服務統(tǒng)稱為“未成年人集體接待”。加拿大出臺了多項法案,覆蓋課后服務教育機構的創(chuàng)辦、衛(wèi)生、工作人員聘用、課程設置等各方面。
同時,小學生課后服務問題已經(jīng)在國家層面引起了高度的重視,并為此做出了制度安排和管理探索。2007~2008學年,荷蘭政府規(guī)定小學必須為學生提供上學前和放學后課后服務。芬蘭制定了“面向兒童、年輕人和家庭福利的政策設計”,為所有小學生提供課后服務。英國政府采取“延長公立學校在校時間”的方式,德國政府積極促成“全日學校”的建立,并促進全日學校與正規(guī)學校密切結合。希臘“全日學?!弊?998~1999學年即開始實施。而在葡萄牙,2006年起開始建立“全日學?!?。愛沙尼亞的“全日學?!睆?007年啟動試驗。保加利亞提出建立“個人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中心”計劃,要求課后服務機構都轉為這樣的中心。新加坡加強了對課后服務的教師的登記注冊,“所有公立學校、政府資助學校、獨立學校和特殊學校中從事輔助課程活動或提高課程活動的教師都必須到教育部登記注冊”。2014年,日本宣布未來五年(2014~ 2019)將擴充“放學后小學生俱樂部”計劃,為1到3年級的雙職工子女提供一個放學后或假期的課后服務。
二、政策的基本思路
通過梳理國外解決小學生課后服務方面的經(jīng)驗,可以得知,盡管做法不盡相同,但這些國家在基本理念方面形成了幾項共識:
1.小學生課后服務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引起政府高度重視,并納入公共管理、公共服務探討議程。美國、英國、加拿大、西歐主要發(fā)達國家等從國家層面把小學生的課后服務作為一種形式的兒童福利,納入了國家和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范疇。各國均采用立法、國家行動等形式,將小學生課后服務納入公共服務體系,使其公共服務的屬性得以確立。與之相對的,我國在兒童課后服務方面一直存在著法律的空白和盲區(qū),我市的地方性管理條例也仍然處于調(diào)研過程中。從管理層到社會各界,小學生的課后服務都被單純地認為是一項服務商品,是屬于家長和家庭的私事,應該完全商業(yè)化。這種理念和行政安排,只顧及了課后服務的市場屬性,沒有顧及到其社會屬性。歐美國家對課后服務的認識和定位,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
2.解決小學生課后服務問題,需要政府做出財政安排,但具體的服務不必然是免費的。盡管本文認為,小學生課后服務屬于公共服務性質,但是,學校、社區(qū)、社會組織、私營企業(yè)均可以參與,并應當被鼓勵參與到這一公共服務的供給中來。國家和地方政府要滿足和發(fā)展這一公共服務,都應當為小學生課后服務做出適當?shù)呢斦才?。但這種安排,絕不等于無差別地、直接地免費供給服務產(chǎn)品。應當根據(jù)家庭收入、服務方式、服務內(nèi)容等多項因素,來決定政府財政計劃。歐美各國的管理實踐中,有免費或低收費、家長付費(隨家長收入浮動或者價格控制)、發(fā)放教育券等多種形態(tài)。
3.小學生課后服務是一種必要的、有益的教育形式,是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補充與延伸,特別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載體。無論何種形式的服務,都應當把教育性放在首位來堅持。有別于學校教育,小學生在接受課后服務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fā)展社會性、適應性等心理品質。
三、對解決當前課后服務問題的啟示
1.服務機構的從業(yè)者嚴格要求。
國外的小學生課后服務管理中,十分注重相關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專業(yè)能力。凡是課后服務的師資必須根據(jù)Slavin(2002)、Walter、Caplan與Theafter-school corporation等學者與組織的建議,在從事課后服務工作之前和之后,都需要經(jīng)過專業(yè)的訓練。美國和歐洲各國還就服務的師生比例進行了探索。目前,美國的課后服務方案中要求師生比例在1∶10~1:15之間。德國的平均比例為1∶10.5。在瑞典,6~8歲兒童課后服務的比例為1∶9,9~11歲兒童為1∶21。荷蘭的《兒童服務法》規(guī)定的師生比為1∶10,法律還就一個服務班的最大規(guī)模做出了限制。
2.價值取向與課程設置。
與我國校外服務機構主要著眼于看管、課業(yè)輔導和學科培訓不同,西方國家在小學生課后服務上更傾向于“托育”,即通過服務,既能提高學生能力、社會適應力、綜合素質和學業(yè)成就,也能防止因課后“脫管”導致的青少年犯罪。在內(nèi)容設置上,注重與學校課程的差異化,課程設置上注重活動化,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主,擴展學生的學科知識及經(jīng)驗。法國的課外活動中心,著力做家庭和學校等教育形式的補充,尤其承載著對少年兒童的公民道德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和集體生活能力教育,其宗旨是促進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促進兒童社會化,發(fā)展自主能力,主要是通過開設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文化藝術活動、科技活動來實現(xiàn)。
3.可支付性與低收入群體保障。
既然小學生的課后服務本質上屬于教育,那么應該人人平等享有基本的受教育權。絕不能因為收費問題而阻礙小學生獲得課外服務?;谶@樣的認識,為了確保受教育的機會均等,各國在小學生課后服務的可支付性和低收入群體的權力保障上,都做出了制度性的安排。美國政府一方面由政府直接提供部分經(jīng)費,一方面通過提供政策優(yōu)惠、減免稅收、免費提供地等措施,動員和支持多方力量的參與,對于低收入家庭,政府還通過購買等形式,確保機會均等。部分國家采取發(fā)放教育券形式,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入學。
【本文系省教育科學研究院2017年度院級重點資助課題“促進湖南小學生課后服務健康發(fā)展的對策研究”的研究成果?!?/p>
(作者單位:長沙市教育局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