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莉
【摘要】新課標克服了以往體育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強調學生的個性需要,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以及動作掌握,注重實現學生的實際要求和學生的情感感受,且重視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同時進行適當的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以便更好地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教學方法;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169-01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fā)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名學生受益。新課程標準理念為體育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作為體育教師應認真學習領悟新課改的精神,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加大課程內容選擇與教學靈活性,實現由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主的轉變,改變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狀況,讓每一名學生從體育學習中受益。如何將體育課程標準落實到實處,我做了以下嘗試,旨在尋求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方法和途徑。
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比較強調教師的教,學生只要跟著教師學就行,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消極的地位。體育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因此,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
1.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
動機是實現目標的動力。通過體育理論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體育與健康課的任務和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庋,明確學習目的。在教學中,無論教什么內容,都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練,有什么用,在什么情況下才能用得上,讓學生懂得練習的價值和好處,這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力量源泉。例如:在耐久跑教學中,我們會讓學生知道耐久跑可以提高學生有氧耐力素質,是將來健身的主要手段,什么是正確的技術動作,如何克服極點現象和分配體力,怎樣才能提高成績等。只有這樣,才能變“要我練”為“我要練”,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積極主動、好學樂學的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學習行為和效果,當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時,他們總能自覺主動積極的學習,不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并從中獲得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初中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盡量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給學生留出自主練習的時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卻愛好自主選擇練習項目;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如:采用游戲法、比賽法,提高練習的趣味性和娛樂性;不斷變化練習方式,使學生的練習不再枯燥無味;組織小型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精神,使學生在激烈的比賽中,運用自己的技術技能、智慧和毅力去戰(zhàn)勝自我、戰(zhàn)勝對手,品嘗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
3.要克服枯燥、單調的教學模式
我們在體育教學中要以新穎的教學手段,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到上體育課是一種享受。例如在“山羊分腿騰越”教學中,采用“示范-模仿式”教學模式,通過示范—參與性練習—自主練習—遷移性練習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感知動作的形象,參與嘗試性練習和自主反復練習,達到掌握山羊分腿騰越的技術和技能。在教學設計中,將山羊分腿騰越的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動作技術的特點,安排了具有激勵作用的目標升級的練習內容,學生可以按不同的需求,選擇其中一個練習內容作為基本目標,通過不斷努力,獲得不同的升級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不同的層面上體驗到學習與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因此,體育教師在平時備課時,每節(jié)課的組織教學要精心設計,常教常新,力求給每個學生以新鮮感,使每堂課學生都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學習。
4.讓每一名學生都能體驗到運動的快樂
身體素質好、運動能力強的學生在教學中比較活躍,能從體育活動中獲得樂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而體育差生由于完不成教學任務、達不到教學要求,沒有表現的機會,容易產生失敗感和厭學情緒。因此,教學中我們應更多地關注差生,區(qū)別對待,在運動強度和練習次數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讓他們也能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對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練習的實效性和趣味性
以前的體育教學大綱,不同的年級規(guī)定了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依據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而體育課程標準沒有給出具體的教學內容,強調“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材的選擇性”,同時也對選擇教學內容提出了以下要求:首先,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年齡性別特征;其次,運動形式活潑,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其二,具有健身性、知識性和科學性;其三,簡單易行。教師對教學內容有了自主選擇的空間,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根據學生特點、學校場地器材情況對教材進行加工,產生具體的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作為達成學習目標的手段。
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與學效果
體育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內容,教師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法的相互作用的統(tǒng)一過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重視教師的教,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而課程標準強調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學法的指導和教法的研究。
1.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視學法,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2.加強教法的改革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實施現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教師的教應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在教學中我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四、改進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中重要內容,為了達到新課標提出的新要求,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完善體育課堂的教學評價。
1.課堂評價要全面地評價學生
傳統(tǒng)的課堂評價僅關注學生課程學習的結果,新的條件下教師既要關注學生課堂學習的結果,又要關注學生課堂學習的過程,將課堂評價標準細化,全面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
2.評價主體多樣化
除了教師作為課堂評價的主體外,學生也應是課堂評價的主體。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綜合起來確定學生的課堂評價結果。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外,學生也要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實現師生之間信息的反饋。
總之,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開展體育教學,通過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孫常禮.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研究[J].《中小學教育》,2013.07.
[2]王艷超.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山西教育》,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