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林 飛
(陽江市中醫(yī)醫(yī)院 陽江 529500)
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損傷影響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1],越來越多的ACL重建方法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應用關節(jié)鏡技術重建ACL的實驗方法已經(jīng)早已被大家所認可[2],本研究為了論證關節(jié)鏡下ACL的遠期療效以及其影響因素。
選取本院2014 年12月30 日~2016年12 月30日73名接受關節(jié)鏡下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73名患者作為實驗組,病例納入的標準:(1)均是我院進行關節(jié)鏡下ACL重建術的患者,臨床資料完整,無其他血液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2)手術進展順利,隨訪結果可靠;(3)選擇多樣性的實驗組。隨機選取同期具有可比性的接受傳統(tǒng)治療(理療)的75名患者作為正常對照組。
本研究進行從2014年12月30日~2016年12月30兩年的隨訪研究,隨訪的內(nèi)容包括Lachman試驗和Lysholm評分[3],判斷其是否具有臨床治療意義[4]。同時針對73名實驗組患者各項因素進行Spearman相關性分析[5]。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針對Lachman實驗結果采用χ2檢驗進行分析,針對Lysholm評分采取兩樣本t檢驗[6],預后相關影響因素用Spearman做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納入本次研究的實驗組均為實施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患者73人,年齡25~66歲,平均年齡(42.13±12.92)歲;對照組75人,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40.15± 13.22)歲。年齡(>45歲)、性別(男)、文化程度(本科以上)、婚姻狀況(已婚)、吸煙(是)以及區(qū)域(本地)在病例組中的占比分別為50.6%、49.3%、13.7%、96.1%、28.8%和68.5%,在對照組中分別為46.7%、53.3%、16.0%、97.3%、26.7%和69.3%。
詳細結果見表1~2。
表1 病例組與對照組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比較
組別Lachmam>3mm術前6個月12個月18個月24個月實驗組1224506270對照組1022354660χ2值1.0231.3248.7465.2367.141P值>0.05>0.05<0.05<0.05<0.05
表2 病例組與對照組Lysholm評分比較
組別術前6個月12個月18個月24個月實驗組63±1.2474±1.4286±1.3490±1.2894±1.22對照組60±1.2272±1.6282±1.4888±1.4692±1.36t值1.4251.6253.4674.8396.426P值>0.05>0.05<0.05<0.05<0.05
在所研究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是否吸煙和是否居住在本地6個研究因素中,年齡與患者功能康復過程呈現(xiàn)明顯的負相關,文化程度與患者功能康復呈現(xiàn)明顯的正相關[7],其余幾項指標的影響情況請詳見表3。
表3 患者功能康復的相關因素Spearman分析
項目r值P值性別-0.062>0.05年齡-0.632<0.05婚姻狀況-0.033>0.05文化程度0.489<0.05吸煙(是)0.048>0.05區(qū)域(本地)0.023>0.05
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后的遠期療效相比于傳統(tǒng)的理療方法而言,擁有更好的康復效果,與之前許多相關學者的研究不謀而合。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出血少,對膝關節(jié)伸屈裝置基本沒有影響,術后可以更快的進行早期活動[8]。所以日益受到各界的關注,本研究證實了相比于傳統(tǒng)的理療治療方法而言,關節(jié)鏡下治療的確擁有更好的療效年齡與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的重建成負相關關系,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項機能的老化,新陳代謝速率的減慢,都會導致前交叉韌帶的重建速率降低。
文化程度的高低與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的重建成正相關關系,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文化程度較高的人具有更好的獲取信息的人渠道,可以獲得最新的信息,并且其對健康保護和健康促進的關注程度也高于文化程度較低的人,此點結果對我們的指導意義是,提高全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不僅僅可以提升國民的基本素質(zhì),也可以增強其對健康的關注程度。
性別和婚姻狀況對整體結果的影響不大可以忽略不計。由于本研究的樣本有限,關于其他方面的因素,不能一一研究,故不排除其他因素對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遠期療效的影響。
1 吳洪,謝偉紅,劉麗平,等.前交叉韌帶損傷重建術后的康復研究進展.中國康復,2013,28(1):66~68.
2 龐紅梅.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運動康復臨床研究.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6(5):528~531.
3 范柳萍,黃房珍,李曉芳.關節(jié)鏡行重建前交叉韌帶的康復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3):77~78.
4 李衛(wèi)平,宋斌,楊睿,等. 關節(jié)鏡下膝關節(jié)前后交叉韌帶重建:自體移植與異體移植的中遠期療效對比.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5):939~943.
5 周穎,馬湘毅,聶喜增,等.康復干預對關節(jié)鏡下膝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作用的研究. 河北醫(yī)藥,2012,34(11):1688~1689.
6 張巧娥,楊巧巧.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康復護理.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16(4):312.
7 王立暉,李衛(wèi)平,宋斌,等.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單束與“人”字形重建遠期療效的比較.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18):3341~3348.
8 吳坤,謝偉紅,劉詩語,等.脛骨側單重與雙重固定重建前交叉韌帶的比較研究.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4,27(3):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