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墨
2018年3月中旬的一天,凌晨2點,手機鈴聲急促地響起,驚醒了睡夢中的王強(化名)。接起電話,電話里傳來急促的聲音,原來是王強的“發(fā)小”趙宇(化名)。趙宇早年去美國留學,并于20年前加入美國籍,至今在美國工作、生活。趙宇拜托王強去看望一下他的父親,因為從前一天起,趙宇就聯(lián)系不上他的父親,家里電話無人接聽,手機也關機。因為王強與趙宇的父親同住一個小區(qū)。趙宇思來想去,心中不安,只好拜托“發(fā)小”前去查看。王強趕緊跑到趙宇父親所在住所,連續(xù)敲門,始終沒有人開門。等到天色微亮,王強敲開對面住家,詢問趙宇父親的行蹤,鄰居毫無所知。最終,王強撥打了110,警察打開門時,找到了因中風昏倒在床前的趙宇父親。經(jīng)過醫(yī)院救治,趙宇的父親脫離了危險,但卻全身癱瘓,無法言語……
這件真實的事件,并非個案??粘怖先霜氉运廊ィ虬l(fā)生意外救治不及時的事件,時有發(fā)生。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種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北京市從1990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比全國水平提前10年。預計到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將達到350萬到400萬,屆時大約5個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
據(jù)專家介紹,北京市的家庭正在日益小型化,這就意味著子女獨自居住的概率增加了,年老的父母親選擇自己居住的概率也增加了??粘布彝?shù)量越來越多?,F(xiàn)在的老年人,大約在55歲之后會普遍進入空巢時期。按照人均期望壽命80歲計算,老年人會有一個20年—25年的空巢期。
標題
隨著空巢老人數(shù)量的不斷增多,空巢老人的生存質(zhì)量、生命安全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
在北京,空巢老人的現(xiàn)狀如何?他們的生活怎樣?空巢老人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
人們在年輕時期,總是很難想象自己老了會怎樣。詢問中青年人,很多人會說,到老了,找個養(yǎng)老院就好了。然而,真的到老了,人的想法常常會改變。多年的生活習慣,尤其是自主意識強,不愿分享隱私的老年人,往往不愿意選擇養(yǎng)老院的生活。
小區(qū)里,各家保姆推著老人聚在一起
面對越老越難自理的身體狀況,這些空巢老人將目光投向了保姆市場,希望家里請個保姆照顧日常起居,也為孤獨的老年生活增加一點活力。然而,好的保姆難找,這是所有人的共識。何為好的保姆?一千個人有一千個人的想法。但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希望保姆細心、耐心,更要有愛心??墒牵f起來容易,辦起來難。
呂爺爺和老伴在空巢老人里算是比較幸運的。夫妻兩個人年輕時都是中科院的工作人員,是屬于有知識、有文化人群中的一員。多年來,他們始終堅持要向外國人學習,不拖累孩子,個人的生活個人搞定,放孩子自由去飛。像那個年代所有的中科院員工一樣,呂爺爺希望將唯一的兒子送出國。兒子也不負眾望,最終考上了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生。當年,兒子出國,呂爺爺兩口子別提多高興了,逢人就要炫耀一番。中科院的人們一直就是以送孩子出國為光榮,為他們高興的人很多。筆者也是中科院出身的孩子,當年的小學、中學同學留在國內(nèi)的不超過一半。當年,如果沒有將孩子送出國去留學深造,似乎就成為這些父母的遺憾。
保姆市場,永遠供不應求
然而,時光匆匆,二三十年一晃而過。留學深造的孩子們幾乎都留在了國外,當年年富力強的家長卻已經(jīng)耄耋老矣。如今,你問那些送孩子出國的留守家長怎么生活?他們會在外人面前佯裝無所謂地告訴你:“我把家里的大理石地板都換成了木地板,有的鋪上了地毯。老了,石頭地太滑,換了就好了,不容易摔倒。我身體沒問題,只要不摔跤,不會有問題。”“我最近把家里馬桶邊上裝了扶手,如今的東西真是想得周全。老年人自己生活沒問題?!边@些話背后帶著的辛酸誰人聽不出來?然而,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驕傲,為了這份驕傲,老,無奈卻不可憐。這就是這些年輕時代就將孩子送往國外的父母的想法。
呂爺爺和老伴想得很好,請個保姆照顧他們的生活,打掃衛(wèi)生,做做飯,他們還能自理,這能有多難?
通過一家知名的保姆公司,第一位保姆進了家。說是已經(jīng)在北京干過一段時間了,但這小保姆啥也不會,洗衣機、微波爐都不會用,教了幾次,學會了,卻偷偷把小塊地毯放在洗衣機里洗。結(jié)果地毯洗壞了不說,洗衣機排水管被堵住,修一次要300元,不如直接買一個新的。這樣的事情時有發(fā)生,從這小保姆來了,家里東西不斷地壞——洗衣機就不說了,電磁爐短路、微波爐短路,凡電器一概換了個遍。于是辭退了,換個新人。新保姆能熟練使用各種電器,但是農(nóng)村的習慣就是改不了,吃飯前不知道洗手,和面的手到處亂摸,襪子內(nèi)衣一塊兒洗……種種問題讓兩位高知老人實在無法忍受。于是又換!前前后后換了十多個保姆,其中不乏飯做得不錯,人品也好的人,但往往來了不到兩個月,和小區(qū)里其他的保姆混熟了,就開始要求漲工資,或者到了過年一請假就再也不回來了。和保姆的同居日子磕磕絆絆地過了5年多,最后一個保姆的惡劣行徑,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這名保姆姓束。人干凈也利索,就是脾氣差點。最開始的時候挺好、挺溫和,隨著時間過去,慢慢本性就露了出性。人上了歲數(shù),很多時候往往不愿意費心,家里被小束整理得很好,呂爺爺?shù)睦习橐簿筒辉趺垂芰?,有點兒事都讓小束去辦。久而久之,這位能干的小束成了家里的“大拿”,萬事自作主張。當呂爺爺發(fā)現(xiàn)讓小束去醫(yī)院拿藥,這小束用老伴的醫(yī)??ㄙI了一堆補品,竟然沒有告訴呂爺爺。呂爺爺為此質(zhì)問小束,她卻回答得理直氣壯:“你們報銷那么多,還差這么點錢嘛,就當給我的福利好了?!眳螤敔敋獾谜f不出話,老伴卻不干了,發(fā)了一通火。沒想到,這小束也是個厲害的主,直接把手里的抹布扔到了呂爺爺老伴的臉上,要求結(jié)賬走人。人老了,反應慢,也沒力氣,呂爺爺只好忍了,算了錢,讓小束走了。晚上,老伴越想越生氣,一宿沒睡好,第二天心臟病發(fā)作,就上了醫(yī)院。從醫(yī)院回來,呂爺爺給在英國的兒子打了電話,告訴他,他們想好了,還是去養(yǎng)老院吧。
養(yǎng)老社區(qū),并不如宣傳中說得那么好
老年人請保姆照顧自己的生活,這種選擇其實也很無奈。呂爺爺?shù)睦硬⒉皇且粋€極端的例子,所有的矛盾其實都是細節(jié)問題,畢竟保姆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和老年人的生活習慣、處事方式都不相同。每年,因為保姆問題造成的老年人生病、致死的情況也有發(fā)生,但畢竟只是個例。大多數(shù)保姆與老年人的矛盾都是如呂爺爺家發(fā)生的一樣。當然,也有很多很好的保姆。比如筆者樓下曾住的孫老太太家的保姆。孫老太太年輕時是北京一所著名職業(yè)學校的老師,老伴在70歲時偏癱,后來又得了前列腺癌,在孫老太太的照顧下,一直活到了94歲。老伴去世時,孫老太太才80歲,他們倆一生無兒無女,平時來看他們的都是孫老太太的學生和老伴的老同事。老伴走了,孫老太太精神垮了,卻不愿意去養(yǎng)老院。請了個18歲的小保姆,這保姆一直照顧了孫老太太3年,因為要回家結(jié)婚,只能離開孫老太太家。那會兒的孫老太太被診斷出患了輕微的老年癡呆癥,不能離開人的照顧。最終,保姆在孫老太太的指揮下,將孫老太太送到了一家養(yǎng)老院,辦好了所有的手續(xù)才離開孫家。孫老太太最終在住進養(yǎng)老院兩年后去世,也算是走得不孤獨了。
近兩年,保姆市場的價格不斷攀升,如今,照顧自理老人的保姆,月工資達到了4000元以上。很多老人的退休工資不過三四千元,如果是老兩口還好,損失一個人的工資,換來保姆的照顧,還能將就過日子。如果是孤寡老人,根本連保姆都請不起。至于保姆帶來的問題,連提都不用提了。
請保姆猶如賭博,遇到好的是老年人的幸運;遇不到好的,就是命。這樣的選擇,真是無奈。然而,誰來管理保姆市場呢?誰又能監(jiān)控保姆的行為呢?
出了北京,走到哪里,別人愛對北京人說:你們北京人有錢!這句話不知道傷害過多少真正的北京人。北京人有錢嗎?錢從哪里來?外地人說,你們北京人住的房子動輒就上千萬元,怎么沒錢?但是,如果你賣了房子,你去哪里???難道流落街頭?這樣的有錢是真的有錢嗎?
今年68歲的老李,一輩子就混了一套房,還是當初單位分給他,最后自己花錢買斷的。老李一生凄涼,早年喪妻,中年喪子,老來只剩一套房子陪著他。還好,老李從小就是個樂觀的人。60歲上下的時候,他還身體健壯,和小伙子的體力沒啥兩樣。也巧了,8年前正是北京推廣老年公寓的時候,老李被老同學拉著看了不少老年公寓。想著老了孤獨,心里說不出的畏懼。最后,和老同學一起,賣了自己唯一的那套房子,買了京城一個著名老年公寓的一間小居室。
說買也不能算買,這處老年公寓,應該算是租。出一筆近百萬元的錢,算作房租,以后每年交個一萬多元的管理費。算來算去,賣房的錢還有些節(jié)余,老李覺得這選擇很好。之后的8年,老李過得不錯。老年公寓管吃,省了自己做飯。有事情還可以按床頭的呼叫器,有個毛病總有人管,老年公寓的物業(yè)每年組織體檢,有時還主辦一些老年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生活。
北京一家養(yǎng)老社區(qū),環(huán)境不錯,收費高昂
然而,老年公寓不是養(yǎng)老院。很多服務都是配套服務,配套就是說不是主要服務。遇到事情還是需要自己做主、自己解決的。
這8年,老李沒少交朋友。都是孤獨的空巢老人,在一起聊天、參加活動,還是非常開心的。老李也沒覺得自己老,老伙伴們很多還不如他呢。微信、微博、APP,老李懂得不少,也好為人師,很多人都以能做老李的朋友為榮幸。然而,人總歸還是要服老,不知不覺老年帶來的很多隱藏的東西顯露了出來。
因為老李樓上住戶的衛(wèi)生間水管漏水,天長日久,將老李衛(wèi)生間的一角整個濕透,水順著墻壁流了下來。老李發(fā)現(xiàn)的時候第一時間就跑到樓上去找住戶,這位住戶和老李不熟。老李僅僅有個見過的印象。聽別的人說過,這位住戶姓袁,女兒在國外,一年有半年時間待在女兒那兒,回來也很少跟老李似的呼朋喚友。老袁開了門,問老李什么事。老李將事情講了,本也不是大事,但是老袁也是個怪脾氣,矢口否認他的水管漏了。原因是浴缸下的水管漏了,一直滴水,老袁并沒有發(fā)現(xiàn)。所以老李一說,他認為老李是來找碴的。兩個人一言不合,吵了起來,最后老李仗著身體好,開始擼胳膊挽袖子,直接上去揍人了。老袁怕了,說了兩句軟話,引著老李往門口走,見他退到門口,“砰”的一聲,把老李關到了門外。立刻把老李氣得七竅生煙。不停地捶打老袁家的大門,老袁就是不開門。結(jié)果把兩側(cè)的鄰居都驚動了,最后找來了物業(yè),解決了這件事。
雖然事情解決了,但是老李一直窩著氣。有一次遇到一個好友,就拉著好友不停地念叨這事。好友聽了也是一愣。好友覺得這事不像老李能干出來的,因為老李一輩子都是個好脾氣的人,怎么住了幾年老年公寓,變得脾氣這么大了?好友對老李說:“這事從一開始,你就應該找物業(yè)公司進行檢查。你想想,要是年輕時候遇到這事你會怎么辦?會這么沖動么?”經(jīng)過好友一分析,老李心里突然一陣悲哀。老李年輕的時候是個脾氣好,也很理性的人,根本不會做這種事。本來也不是鄰居之間的問題,被自己的一時沖動鬧到了白生氣一場的地步。想來想去,人不服老不行。人老了,思維跟不上,往往容易還沒想明白怎么回事,事態(tài)就已經(jīng)脫離了軌道,向著另外的方向發(fā)展下去了。放在以前,老李是絕對不會這么干的。
老年公寓為老李提供了一個家,有飯吃、有人管的家,但是也缺少與其他人的交流。老李在老年公寓的朋友都是空巢老人,思維模式差不多,自成體系。思維邏輯慢慢就變成了直線,這并不是好事,但這也是沒有辦法解決的事。
北京的老年公寓一直在不停地提高價格,像老李這樣的人,靠賣以前的房子買上老年公寓算是下手早、有前瞻性的。老年公寓相對于養(yǎng)老院來說,有了更多的自由,也有自己的隱私空間,適合能夠自理的老人生活。但是,一旦發(fā)病,或者出現(xiàn)突發(fā)狀況,老年公寓畢竟不是養(yǎng)老院,提供的醫(yī)療服務有限,也只是能夠幫助老人辦理住院等手續(xù)。如果發(fā)生昏迷,或其他意外不至于沒人知道,但是否能及時得到幫助,也要看情況而定。
高大上的養(yǎng)老公寓,讓老人卻步
而高昂的老年公寓價格,也是讓人望而卻步的理由之一。很多空巢老人尚有子女,只是子女不在身邊,總想著將當前住的房子留給子女,并沒有錢可以購買老年公寓的使用權(quán)。這方面的政策還需要相關部門進行關注和調(diào)整。而且老年公寓的管理也存在很多問題。好的物業(yè)管理公司,可以做到對老人承諾的及時就醫(yī)等相關服務,但是很多老年公寓常年經(jīng)營不善,開始時轟轟烈烈,服務到位,慢慢到后面管理的人都找不到,更何談服務。簡直就是重新?lián)Q了個住處,和自己獨自一人住沒有任何區(qū)別。
隨著人口老齡化,養(yǎng)老院成為了未來社會不可或缺的存在。近十年來,京城的養(yǎng)老院越來越多。由于國家的關注,社區(qū)建立養(yǎng)老機構(gòu)也成為了社區(qū)服務中的必備一項。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筆者走訪了京城數(shù)家社區(qū)養(yǎng)老機構(gòu)發(fā)現(xiàn),這些社區(qū)養(yǎng)老機構(gòu)叫好不叫座,基本無人問津。
究其原因,收費不合理是人們不愿意選擇的最大理由。京城五環(huán)以外的一個大型社區(qū)里,有三到四家社區(qū)養(yǎng)老機構(gòu)。這些都是去年根據(jù)政府的規(guī)定新建或改建而成的。這個社區(qū)人口很龐大,老年人占了1/3。但是這里的養(yǎng)老機構(gòu)卻無人問津。詢問很多住戶,多數(shù)人表示,不大的一個20平方米的房間,就要收取一個月4000元的服務費,這么貴的服務,實在“享受不起”。筆者借口家中有老人想要住在養(yǎng)老機構(gòu),特意進去查看。這里居住條件一般。一個不大的院子里只有一棟三層小樓,里面大約有30間房間。服務人員目前只有三位,其中一位還是兼職。當筆者問起為何價格這么貴時,這里的負責人告訴筆者:“我們要對老年人負責啊,要常年有值班和服務人員,沒有這么高的費用,如何維持?”而筆者所聽說的4000元,還是能自理的老人的月服務費,半自理的老人月服務費5500元,不能自理的老人則為6500元。這么昂貴的費用,是為了掙錢還是為了服務?真是不得而知了。
一家規(guī)劃很好的養(yǎng)老公寓
這種社區(qū)養(yǎng)老機構(gòu)如此不靠譜,筆者將眼光投向了社會。社會上的養(yǎng)老機構(gòu)一般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公立收費相對便宜,有的只有每月千元左右,但條件實在不怎么樣。私立的則價格一個比一個貴,動輒每月上萬元,簡直就像吞老人錢的黑洞一般。
住在這些條件好的私立養(yǎng)老院的老人,多數(shù)人都是“不差錢”人士?;蛘吆⒆訉㈠X從國外轉(zhuǎn)過來,請養(yǎng)老院照顧自己的父母。或者年輕時這些老人就是“成功人士”,只是老來因為失獨或喪偶成為空巢老人,最后自己花錢住進養(yǎng)老院。
養(yǎng)老院的檔次不同,服務不同
宋爺爺和老伴也想去養(yǎng)老院居住。首先被高昂的費用嚇住,但是又一想,一分價錢一分貨,確實是收費高的養(yǎng)老院條件和服務要比收費低的養(yǎng)老院好很多。于是,他們聯(lián)系了養(yǎng)老院,想去了解一下。他們?nèi)サ倪@家是京城少數(shù)幾家外資投資的養(yǎng)老院之一。條件確實不錯,老人的生活被照顧得很好,雖然兩口子一個月需要交2萬多元的費用,但是確實在這里會被照顧得不錯。跟接待員說決定住,接待員卻說,只能給他們排隊了,最少也要半年以后才有房子空出來。宋爺爺回來又聯(lián)系了幾家這樣的養(yǎng)老院,結(jié)果每一家都是如此。交了押金,也至少需要等兩個月,還不能說準到時候一定能住進來。
京城的老人越來越多,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養(yǎng)老院卻數(shù)量稀少,要不就是沒服務只想要錢的沒人去,要不就是服務昂貴卻住不上。
有錢住不進去,沒錢連想都別想。條件一般的,老年人確實覺得寧可孤獨在家,也好過去養(yǎng)老院里住著,不自由;條件好的,住不起,住得起也未必有位置。這就是目前北京養(yǎng)老院的現(xiàn)狀。
宋爺爺這么跟人說,別人只好說,要不您老爺子別考慮條件吧,也就能住進去了。那怎么能行呢?養(yǎng)老院本來就是宋爺爺?shù)淖詈笠徊搅?,想到最終自己將會在這里離開人世,宋爺爺就覺得不能將就??墒?,不將就,會不會有一天最終孤獨死去,而無人知曉?
高檔養(yǎng)老院,收費更高昂
應該說,政府出臺了很多關于養(yǎng)老的政策,但是具體到實施卻還遠遠不夠。未來,北京的老人將會越來越多,空巢老人的比例很大,這一切,需要政府抓緊行動的腳步,為必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做好全面的準備。不要讓中國的老人也和日本老人一樣,每年有超過3萬人孤獨死去,無人知曉。
空巢老人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個人問題,已經(jīng)成為我國亟待破解的社會命題。早在1999國際老年人年,國際衛(wèi)生組織就提出了“積極老齡化”的觀點,即通過倡導積極老齡化,最大限度地增加健康、參與和保障的機會,以實現(xiàn)盡可能延長人類健康預期壽命,提高老年期生活質(zhì)量的目標??粘怖先穗S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他人幫助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心理上也就越來越脆弱,對養(yǎng)老服務需求也日益迫切。政府有關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和解決空巢老人問題。比如加大財政對養(yǎng)老事業(yè)供給,大力發(fā)展社會養(yǎng)老機構(gòu),加快養(yǎng)老服務事業(yè)發(fā)展,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網(wǎng)”,建立應急求助信息系統(tǒng)等,為空巢老人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是到了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的時候了,因為他們正面對或遭受心理危機的困擾。
(編輯·宋冰華)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