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 黃麗霞 戴永武
【摘要】 目的 探討血漿溶血磷脂酸(LPA)及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LP-PLA2)水平檢測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患者腦卒中預警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OSAHS伴發(fā)腦卒中患者(50例, OS組)、OSAHS不伴發(fā)腦卒中患者(42例, O組)、無OSAHS的腦卒中患者(49例, S組)作為研究對象, 另選同期健康體檢者45例作為對照組, 全部受檢者均予以血漿LPA、極性相似總磷脂(AP)及LP-PLA2水平檢測, 同時對腦卒中患者在癥狀發(fā)作后24 h內、7 d、21 d予以上述指標的檢測, 對OS組、O組及對照組首次檢測的LPA、AP及LP-PLA2水平進行比較, 同時對OS組、S組及對照組(對照組僅比較24 h內)在24 h內、7 d、21 d時的LPA、AP及LP-PLA2水平進行分析。結果 OS組及O組患者首次檢測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OS組患者首次檢測的LPA(3.8±0.7)μmol/L、AP(7.8±1.4)μmol/L及LP-PLA2(288.3±76.1)μg/L水平均顯
著高于O組的(3.2±0.7)μmol/L、(6.7±1.3)μmol/L、(215.9±52.2)μg/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OS組
及S組患者在24 h內LPA、AP及LP-PLA2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OS組患者在24 h內及7 d
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顯著高于S組(P<0.05);OS組及S組患者在發(fā)病21 d后的LPA、AP及LP-PLA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OS組患者21 d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顯著低于24 h內、7 d(P<0.05), S組患者7 d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顯著低于24 h內(P<0.05);而S組患者7 d和21 d的LPA、AP及LP-PLA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OSAHS伴有腦卒中患者血漿中LPA及LP-PLA2水平顯著上升, 且持續(xù)時間較長, 從而提高了血小板的活化狀態(tài)及增加了機體的缺氧情況, 并增加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應根據(jù)LPA及LP-PLA2水平對臨床治療進行指導, 并延長抗栓治療時間。
【關鍵詞】 血漿溶血磷脂酸;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腦卒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21
OSAHS屬于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 也是造成腦卒中再發(fā)的重要因素[1]。同時, 腦卒中患者睡眠紊亂的發(fā)生率>50%, 其中大部分為OSAHS, 而且OSAHS合并腦卒中的發(fā)生率>5%[2];而OSAHS繼發(fā)腦卒中對患者的健康和預后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而對此類患者的提前預警也成為相關專業(yè)研究的熱點問題。而LPA和LP-PLA2為近年來被廣泛關注的動脈粥樣硬化和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的分子家族, 其在針對動脈粥樣硬化和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啟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已經成為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新的預警標志物[3]。為進一步了解LPA和LP-PLA2水平檢測在OSAHS患者腦卒中預警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本文研究對本院收治的OSAHS伴發(fā)腦卒中患者、OSAHS不伴發(fā)腦卒中患者、無OSAHS的腦卒中患者及健康體檢者的LPA及LP-PLA2進行檢測, 并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OSAHS伴發(fā)腦卒中患者(50例, OS組)、OSAHS不伴發(fā)腦卒中患者(42例, O組)、無OSAHS的腦卒中患者(49例, S組)作為研究對象, OSAHS的診斷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OSAHS”診斷標準[4];腦卒中的診斷過程經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5], 并全部予以頭顱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確診。OS組中男30例, 女20例, 年齡43~81歲, 平均年齡(54.5±8.9)歲。O組中男26例, 女16例, 年齡45~78歲, 平均年齡(52.9±8.4)歲。S組中男30例, 女19例, 年齡42~79歲, 平均年齡(53.1±8.7)歲。全部患者均無睡眠低通氣綜合征及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均無近期或已經治療過的OSAHS, 均無惡性腫瘤及精神功能障礙;均無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另選擇本院同期健康體檢者45例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27例, 女18例, 年齡46~77歲, 平均年齡(51.8±8.9)歲;全部受檢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并簽署了由本院倫理會制定的知情同意書。四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全部受檢者在檢測前均無飲酒及高脂飲食, 無外傷、發(fā)熱及免疫接種患者、無妊娠及哺乳期患者。全部受檢者在均抽取清晨空腹肘靜脈血4 ml, 其中腦卒中患者在癥狀發(fā)作后24 h內、7 d、21 d時采用上述方式采取4 ml靜脈血, 送入實驗室采用免疫酶連吸附法對血漿LPA及LP-PLA2水平進行檢測, LPA、AP及LP-PLA2試劑盒均由北京泰福仕科技開發(fā)公司提供, 全部操作均嚴格參照試劑盒說明執(zhí)行。對OS組、O組及對照組首次檢測的LPA、AP及LP-PLA2水平進行比較, 同時對OS組、S組及對照組(對照組僅比較24 h內)在24 h內、7 d、21 d時的LPA、AP及LP-PLA2水平進行分析。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OS組、O組及對照組首次檢測的LPA、AP及LP-PLA2水平比較 OS組及O組患者首次檢測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而OS組患者首次檢測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顯著高于O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OS組、S組及對照組患者在24 h內、7 d、21 d時的LPA、AP及LP-PLA2水平比較 OS組及S組患者在24 h內LPA、AP及LP-PLA2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OS組患者在24 h內及7 d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顯著高于S組(P<0.05);OS組及S組患者在發(fā)病21 d后的LPA、AP及LP-PLA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OS組患者21 d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顯著低于24 h
內、7 d(P<0.05), S組患者7 d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顯著低于24 h內(P<0.05);而S組患者7 d和21 d的LPA、AP及LP-PLA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OS組及O組患者首次檢測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說明OSAHS患者的血小板處于被激活的狀態(tài), 其原因主要為OSAHS患者能夠造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達和血管平滑肌發(fā)生增生性肥大, 從而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6], 此外, OSAHS因長期的低攝入氧狀態(tài), 引起高碳酸血癥及兒茶酚胺水平上升從而提高了血小板的活化狀態(tài)[7]。LPA屬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最關鍵的活性血小板脂類, 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核心脂類中LPA的濃度較高, 一旦斑塊纖維帽出現(xiàn)破損后, 從而釋放出LPA, 并加速了局部血栓的形成, 從而引起一過性心腦血管事件, 或直接引發(fā)腦卒中[8]。同時, 當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破損時, 局部血栓在形成的過程中又能繼續(xù)產生LPA, 并在此周期過程的發(fā)展中對OSAHS相關的腦卒中的發(fā)生產生促進作用[9]。有文獻報道稱, OSAHS及動脈粥樣硬化能夠直接損傷活性氧族, 并使氧化亞氮的生物利用水平顯著下降, 同時, 促進了低密度脂蛋白及泡沫細胞的形成[10]。同時, 磷脂裂解通常發(fā)生在腦卒中早期, 在氧化損傷后被迅速釋放進入血漿, 有較多文獻表明, AP水平的上升與炎癥反應及氧化應激反應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11], 因此, 針對OSAHS伴有腦卒中患者應改善其慢性腦缺血缺氧狀態(tài)。
LP-PLA2由T淋巴細胞及巨噬細胞分泌產生, 屬于一種非鈣離子依賴性酶。LP-PLA2能夠選擇性對氧化型磷脂酰膽堿發(fā)生作用, 從而使其降解為溶血性卵磷脂及氧化型游離脂肪酸, 并對內皮細胞粘附因子及和其他炎癥相關因子產生刺激作用, 加速單核細胞向血管內膜下聚集, 并進一步轉化為巨噬細胞, 在對脂質進行吞噬后從而轉化為泡沫細胞, 并加速形成粥樣硬化斑塊[12, 13]。與此同時, 血管內皮下及斑塊中的巨噬細胞還能進一步對LP-PLA2進行分泌, 從而加速了斑塊內泡沫細胞的增多, 加重了炎癥反應, 并導致粥樣硬化斑塊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 在一定條件可造成患者發(fā)生缺血性腦卒中[13]。本文研究結果還顯示, OS組及S組患者在
24 h內LPA、AP及LP-PLA2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OS組患者在24 h內及7 d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顯著高于S組(P<0.05);OS組及S組患者在發(fā)病21 d后的LPA、AP及LP-PLA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OS組患者21 d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顯著低于24 h
內、7 d(P<0.05), S組患者7 d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顯著低于24 h內(P<0.05);而S組患者7 d和21 d的LPA、AP及LP-PLA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腦卒中患者早期血小板的活化狀態(tài)較高, 且對LPA及LP-PLA2分泌水平較高, 特別在OSAHS合并腦卒中的患者中表現(xiàn)更加明顯, 因此, 需要采取較長時間的抗血小板治療, 才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 OSAHS伴有腦卒中患者血漿中LPA及LP-PLA2水平顯著上升, 且持續(xù)時間較長, 從而提高了血小板的活化狀態(tài)及增加了機體的缺氧情況, 并增加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應根據(jù)LPA及LP-PLA2水平對臨床治療進行指導, 并延長抗栓治療時間。
參考文獻
[1] 李航. 血漿LP-PLA2、GMP、LPA及血小板活化指標與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關系.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5, 21(8):1134-1136.
[2] 錢小順, 劉偉, 孫靜, 等. C反應蛋白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合并高血壓的關系.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15, 14(1):46-49.
[3] 錢小順, 李天志, 康春燕, 等.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炎癥和血管活性因子水平與合并高血壓的關系.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11, 10(1):15-17.
[4] 董文濤, 張振, 靳張寧, 等. 腦卒中家族史人群的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 天津醫(yī)藥, 2015, 43(7):807-809.
[5] Hopps E, Caimi G.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Links Betwen Pathophysiology and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Clinical & Investigative Medicine Me?decine Clinique Et Experimentale, 2015, 38(6):E362.
[6] 趙化庭, 戴海龍, 光雪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與高血壓關系的研究進展.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15, 13(1):
5-7.
[7] 張紅梅, 戴海龍, 光雪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與心律失常關系的研究進展.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16, 14(2):
97-101.
[8] 王維維, 高春燕, 英俊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與高齡老年高血壓的相關性研究現(xiàn)狀.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16, 14(4):301-304.
[9] 張虎.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與高血壓關系研究進展.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2, 15(27):3095-3098.
[10] 鄧先柱, 劉濱, 李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與高血壓的研究進展.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14, 35(2):230-233.
[11] 劉振華, 王世軍.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合并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分析. 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 2016, 15(6):625-628.
[12] Elferink RPJO, Bolier R, Beuers UH. Lysophosphatidic acid and signaling in sensory neurons .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2015, 1851(1):61-65.
[13] 鞠衛(wèi)萍, 邢舒平. 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與缺血性腦卒中關系的研究進展. 山東醫(yī)藥, 2016, 56(21):102-104.
[收稿日期: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