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佳
【摘 要】戲曲鑒賞與經濟學這兩門學科雖然看起來毫無關聯(lián),但從人物的行為可以觀測其中的投資學原理。本文通過分析陳世美、秦香蓮、皇室及包拯的行為,揭示人生及婚姻關系中的投資學原理。
【關鍵詞】投資;道德;風險;收益
在奉行君主專制的古代中國,作為下層市民來說,他們的最大愿望就是步入上層社會。科舉制的背景下,貧窮書生往往通過應試及第、考取功名而達到躋身上流社會的愿望,當然這其中有些窮書生的婚姻的締結也具有功利性質。《鍘美案》就體現(xiàn)了這些現(xiàn)象。
在經濟學的概念當中,投資的概念為經濟主體為獲得經濟效益而墊付貨幣或其他資源用于某項事業(yè)的經濟活動。在日?;顒又?,貨幣投資行為為我們而熟知,概念中的“其他資源”還包括人際關系和智力成果等無形資本。
就《鍘美案》中的陳世美來說,步入仕途之路、考取功名的最佳選擇,更是一條幫助家人脫離窘迫之境的不二之選。秦香蓮上京尋夫,陳世美回憶家中備考的情景,可看出結發(fā)之妻對自己的悉心照料:為丈夫研墨、照顧丈夫的生活起居,甚至從兒子碗里挑出好吃的給丈夫吃……由此可見,陳世美考取功名的過程中,他的妻子秦香蓮付出了不少的功勞,當然自身的才華仍是金榜題名的主要因素,而“狀元”更是對陳世美博學多才的最大肯定。
從投資角度來說,陳世美滿腹經綸,利用自己的才華作為一種無形資本,加上身后更有妻子強大的后援力量,最后高中狀元、拔得頭籌的過程是一種成功的、理性的投資,才華得到認可,實現(xiàn)了投資回報的最大化,也實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直到今天,這也是成立的: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不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與基本技能,為家庭、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的過程也是我們對自身的資本進行積累運作過程。毫無疑問,從這一角度來說,陳世美是成功的,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提倡的。
按理來說,陳世美取得功名之后應將遠方的家人接來一起團聚,然而在皇帝為公主選駙馬時,他作為備選之一隱瞞了自己已有妻子的事實,最終如愿成為當朝圣上的乘龍快婿,認為自此之后前途一片光明,坐擁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這顯然是一場功利型婚姻:陳世美希望借助“皇親國戚”的名號來實現(xiàn)抱負,皇室希望通過婚姻讓這位狀元死心塌地地聽命于宋王朝,這場婚姻從開始就有互相投資、謀取利益的影子。
在這之前,如果將秦香蓮對丈夫的付出看作是一種投資,顯而易見這是一次失敗的投資:丈夫進京趕考前,對他無微不至、悉心照料;進京趕考后,家里的一切都是自己來操持,使丈夫后顧無憂,本想考取功名一家人團圓,卻盼來的是陳世美的無情無義!秦香蓮在一心一意地投入時,未對陳世美這一投資對象做考核測評,忽略了丈夫可能違約的風險,對回報的要求期望值過高估計,致使最終差點引來殺身之禍……當然,這與當時制度下婦女極低的社會地位有很大關系。
對陳世美來說,這同樣是一場失敗的投資,開始之時就注定了失敗的結局。將遠在湖廣均州的父母妻兒拋之腦后,一心只想成為皇親國戚,將家人的幸福為代價換取坦蕩仕途,其本身就違反倫理道德,企圖冒道德風險換取投資收益注定不會成功。被利益迷惑的陳世美認為有“得”必有“舍”,看上去仿佛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項目,是他步入上層社會的捷徑。陳世美希望借婚姻在滿朝全貴中站穩(wěn)腳跟,鞏固自己的地位,卻未曾看到這表面看起來超額報酬背后隱藏的巨大風險,除了道德風險,他所背負的債務足以引來欺君殺頭之罪……陳世美也試圖通過委派下屬韓琪去殺人滅口,來掩蓋事實的真相。他認為只要妻兒一死就可以繼續(xù)自己的仕途美夢,然而沒有意識到的是此舉可謂錯上加錯,不僅沒有彌補投資漏洞,反而踏上了去往陰曹地府的不歸之路,再也無福消受這榮華富貴。
對皇室來說,本以為為公主找到德才兼?zhèn)涞某她埧煨觯瑓s不知這陳世美是如此忘恩負義、冷漠無情之人,也是一場失敗的投資。很顯然,皇帝并沒有對陳世美個人情況做過調查,查明一個普通書生的婚配狀況對皇室來說豈不是易如反掌嗎?皇帝被陳世美表面的才華所迷惑,認為此人品行端正,從不懷疑其言語的真實性,也導致公主的婚姻悲劇。由此可見,投資前對投資對象做出理性客觀的評價和估計是非常重要的。
從包拯的角度來說,審理秦香蓮的案件對需要他頑強地抵擋的是皇權之余蔭的庇護,因而他是在間接地與那個本該無可抗拒的皇權對抗?;蕶嘀詿o可抗拒,是由于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大大小小的官員們所有的地位以及權力的合法性,均出自皇帝的任命和賜予,包括他們判案的權力,因此這個案件對包公來說與其說一場投資,不如說是一場高風險的賭注。在與皇權的博弈中,包拯贏得了這場勝利是因為他站在公平正義的一邊,不畏皇權,最終邪不勝正:陳世美被繩之以法。包公是一位理性的投資者,他能對客觀事實加以判斷和估計,以倫理道德準繩、不畏皇權的對抗最終取得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及自身職業(yè)價值的實現(xiàn),這對今天的我們何嘗不是一種啟示呢?
戲曲是古中國世世代代文藝工作者給我們留下的瑰寶,值得也應當被傳承下去。不僅讓我們普通大眾了解戲曲、傳播戲曲,也映射了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生活制度,同時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在這場錯綜復雜的角色博弈之中,有成功的投資,有失敗的投資,或許用投入和產出的關系來分析和看待一個人的行為失去了人情味,但在我看來,其中蘊含的深層次的東西值得我們反復咀嚼:當我們渴望高報酬的同時也別忘記背后的高風險,財務領域的投資如此,我們對自己人生的投資也如此,道德的尊嚴不可踐踏,是底線也是原則,有了對道德的嚴格遵守,我們才能獲得愛情和人生理想的高收益!
【參考文獻】
[1]任淮秀,汪昌云.國際投資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華金余.京劇《鍘美案》文本解讀[J].四川戲劇,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