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陳文
4天票房超9億——當《后來的我們》將劉若英推上華語電影票房最高女導(dǎo)演之位,票房證明,情懷依然是中國電影市場的吸金利器。不過情懷也在遭到質(zhì)疑: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打上“情懷”標簽,有些觀眾直接把“情懷”同“爛片”畫等號?!耙涣麟娪百u情懷,二流電影賣特效,三流電影賣故事”這一曾經(jīng)的市場法則,也開始被改寫。
從《后來的我們》到《北京女子圖鑒》
《后來的我們》或許可以視作“情懷電影”的升級版:它同時兼顧兩種情懷:北漂和前任。這不是中國影視作品第一次出現(xiàn)北漂元素,在陳可辛導(dǎo)演、周迅出演的電影《如果·愛》里,周迅飾演的孫納就是北漂藝人,當時北漂身份并不是影片重點。
在最近的這些影視作品中,北漂內(nèi)容被放大。在首播當日網(wǎng)播量破億、豆瓣評分從開播7.4滑落至6.1的劇集《北京女子圖鑒》中,北漂元素直接作為劇集主打概念出現(xiàn):講述從小城市走出的陳可(戚薇飾)在北京的生活、工作和情感。許多女性觀眾認為,《北京女子圖鑒》女主角10年11個男人實在是太過戲劇化。同樣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后來的我們》中,許多有過北漂經(jīng)歷的IT人士認為,井柏然飾演的男主角林見清作為具有書寫代碼能力的“深度碼農(nóng)”,即使初到北京,也不太可能出現(xiàn)賣盜版碟討生活的情況。
說到底,這些不夠?qū)憣嵉膬?nèi)容并不具有廣泛代表性。不過也有影評人認為,只要勾起觀眾自己“北上廣漂”的情緒記憶,影片本身內(nèi)容反倒不那么重要,這就是當下情懷式作品最流行的法則——帶領(lǐng)觀眾給自己加戲。
青春片退潮,前任皆爆款
以“滬漂”女性成長為主題的《上海女子圖鑒》也將上線。對于中國主打情懷的影視作品來說,女性觀眾始終是一個不變的目標群體。情懷營銷最早為大家所熟知,是2013年4月26日上映、趙薇執(zhí)導(dǎo)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部沒有大牌明星、在當時看來缺乏爆款元素的青春愛情片票房一路突破7億元人民幣。此后,一批青春片集中上映,很快創(chuàng)造出一種中國式青春片模式:主角一般以“過來人”身份回望校園生活,故事往往集合校園愛情、打架、墮胎、絕癥、撞車等戲劇性元素,最終讓觀眾跟隨主角回憶青春。
從《致青春》開始,這類青春愛情影片主要消費群體就是女性觀眾。2014年《同桌的你》4.5億票房、《匆匆那年》5.86億,2015年《左耳》4.8億,豆瓣評分僅為4分左右的《梔子花開》和《何以笙簫默》都可以輕松賣過3億。到了2016年,最高票房的青春片是吳亦凡、劉亦菲主演的《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里》,該片在暑期檔收獲票房3.37億——在此之后,再無票房破億的青春片,直到今年斬獲19.4億票房的《前任3》出現(xiàn)。
據(jù)電影售票平臺統(tǒng)計,《前任3》票房占比中,女性觀眾占比達67.8%。女性觀眾不僅更樂于為此類影片貢獻票房,在觀影后更熱衷于分享影評、發(fā)朋友圈,成為影片“自來水”(免費水軍)。再加上有女生看完《前任3》后在影院痛哭的短視頻刷爆社交平臺,更成為影片賣座的重要推手。在《前任3》之后,《我們的后來》也坐上這輛“前任列車”,從豆瓣、微博到影視、情感公眾號的推送評論中,都能看到大量女性觀眾分享自己的情感經(jīng)歷,她們最終都成為該片爆款生成中的“自來水”。
情懷營銷無處不在
并不是只有女性觀眾才會為情懷買單。近幾年來,打著情懷字眼的電影幾乎涵蓋國產(chǎn)電影主要類型:比如主打中年懷舊情懷的《囧途》系列,主打“欠星爺一張電影票”的《美人魚》,主打港片情懷的《澳門風(fēng)云》系列,主打國產(chǎn)動畫情懷的《大魚海棠》。
有一些情懷常賣常有。例如國產(chǎn)喜劇最常使用的“夢想情懷”——從《煎餅俠》《縫紉機樂隊》到《羞羞的鐵拳》,喜劇段子背后販賣的,是草根翻身的中國式成功。相比女性觀眾,這類影片往往更能激發(fā)男性觀眾共鳴。還有一種“情懷”相對高級,受眾也更加廣泛——例如《芳華》動員許多中老年觀眾,《無問西東》引發(fā)中產(chǎn)階級、城市精英群體追捧。這些影片打著情懷的大旗,好在品質(zhì)也達到一定水準,受眾面更廣。
“中國人以念舊和長情著稱,這是賣情懷在中國影視市場成功的根源所在,但賣情懷本身并不可恥?!庇霸u人肥羅君稱,全世界各大品牌都在利用懷舊、情懷來做營銷,《復(fù)仇者聯(lián)盟3》之所以可以橫掃北美票房,本質(zhì)上也是在賣情懷,問題在于:你所賣的情懷,配不配得上觀眾的喜愛。從中國影視作品賣情懷的經(jīng)驗來看,對于“情懷先行”的作品需保有警惕。只有品質(zhì)和情懷一起賣,情懷這筆買賣才能做得長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