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當代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與飲食習慣,對現(xiàn)有餐具進行初步的了解與分析,并進一步探討餐具的發(fā)展趨勢。指出餐具設計將朝著適應現(xiàn)代化的生活方式。采用新工藝材料的方向發(fā)展。針對當今市場中式快餐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狀,結合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與飲食習慣的改變。以白領和學生為主要消費人群,以其消費心理與物質追求為依據(jù),“以人為本”的思想為指導,提出并設計了組合形式的餐具。餐具是家居生活的必需品,它有著同人類飲食文化同樣淵遠的歷史,隨著飲食文明的演變和發(fā)展而逐步完善和豐富起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餐具具備各自明顯的時代和地域特色,是特定文明語境和藝術造型的縮影。從這個意義來講,設計精美的高檔餐具有著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餐具設計也將會成為產品設計的新熱點。
關鍵詞:餐具;飲食文化;以人為本
飲食文化是中國值得自豪,也是最容易為世界各國所接受的一環(huán)。中國正置于一個全球化的背景中,古老的設計文化很單純,隨著設計藝術的不斷發(fā)展,那些單純隔絕的藝術已經不復存在了。半坡的陶瓷設計很單純、金字塔的設計文化很單純,然而這些單純的文化已遠去了。所有的具有發(fā)展前途的藝術設計文化都是充分利用開放和互溶的優(yōu)勢,在和異質藝術設計的融合和碰撞中產生的。這給我國本土餐具行業(yè)帶來了巨大震撼和沖擊,我國的餐具設計大多無法擺脫實用功能的制約,在造型樣式上尚待突破,一味套用固有形式,設計語言和文化內涵不夠豐富,無法與人們日益追求“非物質”、“高附加值”的時尚趨勢接軌。
此外,忽略了全球文化思想帶來的新鮮空氣,不善于利用現(xiàn)代多元化,新概念的信息渠道,造成設計陳舊、單一等等,這些都是目前我國餐具設計面臨的問題。然而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不可丟棄的寶貴財富,如何沖破“形式規(guī)律”的重圍,如何積極的吸取中西方傳統(tǒng)文化元素,把握時代特點,設計具有民族特色的經典餐具,是新一代設計師們所面臨的問題。作為餐具設計者要深刻理解文化背景下的飲食文化,因為中西方傳統(tǒng)飲食文化以及傳統(tǒng)餐具設計思維對現(xiàn)代餐具設計都有著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而餐具造型設計是作為餐具設計者對餐具文化最直接的理解與表現(xiàn)。通過餐具造型設計能夠更好的將餐具文化與民族特色展示在人們的面前。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食物已成為一種藝術形式存在于一些家庭。餐具一直被視為是飲食文化的重要內容,它可以說是飲食文化的一種延伸,也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一種產物。中國人的飲食觀念中講求“色、香、味、皿、形、溫”六要素,皿是絕對不能忽略的。食物與餐具之間的完美匹配是在追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時代必備的飲食法則。倘若說食物精美而餐具簡陋,那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直接影響著美食的口味、觀感、檔次、流派,自然撩不動食者的食欲。
“色香味”早已不能涵蓋當前的餐飲要求,進而發(fā)展到“色香味形養(yǎng)”,但這仍然是對菜品本身的要求。從諸如韓國、日本等相鄰國家菜品發(fā)展道路來看,菜品的外延,即“器”和“境”,即用餐環(huán)境,各個餐飲企業(yè)都在室內設計上下功夫,不論精力還是財力都消耗頗多。而“器”,即餐具,卻普遍重視不夠。一方面,目前各個菜系都存在著明顯的餐具同質化現(xiàn)象;另一方面,從餐飲企業(yè)的文化品牌發(fā)展需要來說,能通過餐具設計的特色訴求,使之臻于與品牌道路一致。而就餐飲企業(yè)的餐具設計而言,目前基本上仍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如今的餐具,已經不再像早期那樣只具有盛食物的意義。越來越多造型獨特,款式新穎,材料多樣的餐具正征服著人們的眼球。白色陶瓷餐具,給濃艷的川菜起到了對比和陪襯的作用。祖彤系列的菜品用竹具做餐具,營造了一種融融鄉(xiāng)情。紫砂小餐具,描金攢盒、異形菜盤,則體現(xiàn)了一種精細、考究的公館飲食文化風格。此外富于個性化的造型,不規(guī)則形狀的杯子、碗、碟等餐具,上粗下細型、喇叭型、下方上圓形的杯子是現(xiàn)代年輕一族的最愛。在這一點上日式餐具具有代表性,日式餐具是近年來日本料理漸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我們所看到的日式餐具都是以陶器為主,色調有黑褐色、深青色、深褐色。日式料理注重細節(jié),故餐具的形態(tài)種類頗多。如蓋碗,帶蓋的小碗,常見青花、粉彩、琺瑯彩及其他單色釉等品種。在日式餐具中,蓋碗更多地作為盛食物的器皿。典雅的蓋碗不但大大的增強了餐具器皿的時尚感,更能使人們在用餐的時候油然而生舒暢的好心情。
近年來,古樸的中式餐具的再度興起,被看作是中國人文化上的回歸,一款能夠體現(xiàn)中國文化神韻的古樸創(chuàng)意設計,往往可以像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一樣豐富細膩,令人回味無窮。將中國文化中的圖騰,婚俗等運用到現(xiàn)代餐具設計中,有意無意地簡留下制作過程中的手工痕跡,突出其民族韻味和人情味,復古中夾雜著創(chuàng)新理念,古樸中透露出時尚風姿從時尚融合的特色。選用古木、藤條、陶瓷等材質,采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裝飾紋樣,利用現(xiàn)代電腦技術,設計出古色古香、莊重秀美的中式餐具。如青花瓷風格的中式餐具,藍幽幽的中國青花瓷古樸雅致,仿佛具有生命的氣息,別有一番味道,既增添了古香古色的文化情趣,又給餐廳增添了一份溫馨。再如北歐麥田設計公司設計的一套青瓷餐具,乳濁的青釉深沉古樸,釉層略帶透明,白色的小魚圖案給餐具增添了一份靈動和時尚。
現(xiàn)代餐具的設計應該能適應當今社會的快節(jié)奏,在短暫的用餐時間里讓用餐者的功能需求和情感化需求都得到滿足?,F(xiàn)在不少人會選擇方便、快捷的用餐方式,或是為了節(jié)省時間,或是以餐會友,或是借用餐的形式繼續(xù)進行短暫的商務活動,把餐桌充當會議桌或談判桌,這種用餐方式推動了中式快餐的發(fā)展。
在這個追求物質和精神雙重生活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材料、色彩、概念被運用到餐具設計,餐具設計的方向也呈多方面發(fā)展。不同的設計代表了設計者對餐具文化的不同理解。而多樣化的餐具也給消費者更多地選擇與認知。
新型材料的運用使餐具有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無論是在造型還是功能上,能夠有更大的體現(xiàn)。色彩的運用不但豐富了餐具文化,更深化了餐具額外的功能。其中觀賞收藏價值是最直接的體現(xiàn)。當一個產品具有本身的概念時,則會更好的為消費者所接受,而概念設計無疑給餐具設計帶來一個新的領域。
參考文獻
[1] 傅小平.中國古代餐具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10 (2):98-101.
[2] 陳煜.關于中國飲食中的幾種主食和餐具[J].中國歷史文物,2004.2(2):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