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大以來,人們在獲得必須物質條件的情況下,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給博物館陳列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戰(zhàn)。如何提高博物館陳列品味需要跟上時代發(fā)展,使之變得更加人性化。本研究主要闡述了新時期博物館陳列工作的重要性和如何對它進行良好的優(yōu)化,盡可能地滿足社會大眾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
關鍵詞:博物館陳列工作;存在問題;優(yōu)化策略
隨著國家“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人群開始了精神生活方面的探究,美學、建筑學等文化門類也在文化碰撞與融合的過程中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這些書籍以及文物的出現在一定的程度上成就了當前博物館陳列的與時俱進性與協(xié)調美觀性。為了讓博物館的陳列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就要及時發(fā)現現實中存在的問題,緊隨時代發(fā)展,發(fā)掘優(yōu)勢特色,是文化變得更加的多樣化、人性化,這樣才能使群眾在精神上得到長足的滿足感。
1博物館陳列工作基本概述
博物館陳列工作指的是博物館工作人員在詳細了解陳列展覽文物、標本的基本屬性、主要特點以及陳列目的前提下,會相應地結合圖書館主題構建、空間設計等因素,通過一種藝術的形式給欣賞者傳達歷史發(fā)展文化以及相關規(guī)律的綜合性業(yè)務活動。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以及時代的發(fā)展,博物館的陳列工作在形式上以及在內容上都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
雖然在各種文物劃分的依據上有所不同,陳列類型豐富多樣,但是任何的陳列工作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學性、實物性與藝術性,因為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保證觀眾在精神需求上得到滿足,由此一來,博物館的社會形象才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具體的工作效率才會得到提高。
2博物館陳列工作的重要性
新時期,博物館陳列工作的重要性越發(fā)明顯,相關部門不能將所有的文物、標本或者是其他藝術品當作“展覽的倉庫”,而是要在認清社會發(fā)展趨勢、綜合考量觀眾欣賞水平的基礎上,利用新舊資源的綜合整合,使展品真正的價值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博物館在激烈的競爭中提高它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所以說,加強博物館的陳列工作是博物館未來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3新時期博物館陳列工作的優(yōu)化策略
3.1積極轉變觀念
在市場經濟飛速地發(fā)展和文化市場的更替井然有序的歷史條件下,作為事業(yè)單位的博物館要想在此時期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獲得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機會就必須要先改變它的陳列觀念,機智地面向市場、面向這個社會,從思想意識層面把握好博物館陳列的性質與價值取向,最終實現滿足觀眾、教育大眾的目的。
近些年來,國家對博物館的經費支出越來越少,這給博物館的陳列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打擊,但是博物館不能以此為借口而停滯不前,要客觀地分析自己的不足,積極發(fā)掘發(fā)掘發(fā)展中的優(yōu)勢特色,不斷完善陳列系統(tǒng)功能,優(yōu)化現有的服務體系,幫助觀眾獲得多角度、多層次的豐富參觀體驗,不斷引導觀眾實現自我教育與自我改善。
3.2積極發(fā)掘自身優(yōu)勢
如果一個博物館缺乏了最為基本的“特色”陳列就會讓欣賞的觀眾從心底產生一種厭倦的情緒,這樣就會使博物館的陳列效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使博物館的社會價值得到質疑。當今社會,國家越來越重視人們的傳新觀念。所以博物館也要注重創(chuàng)新方面的研究。博物館陳列工作的創(chuàng)新不僅可以將現代科學技術加入其中,使新時期的產物得到全方位的呈現,還可以讓群眾獲得最為奇妙、最為豐富的人身體驗與情感體驗;而且它還可以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發(fā)現自身的特色,要使博物館可以具有將零散藝術品匯聚成詮釋一個歷史階段或一方水土人文的能力。但是做好博物館的特色陳列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想從根本上突出博物館的陳列特色,就要選好陳列的側重點。比如說,在歷史文物的具體陳列工作中,如果只是一味地重在展現在具體歷史階段的人、事、物的形態(tài),這樣就會將觀眾的思維固定住,但如果將時間進行解限,圍繞展品的形狀、性能、來源與用途展開介紹,就會將人們帶到美麗的時空畫卷中;如果想讓人們深入地了解特定地域內的歷史更替與變遷,就要以時間為基本紐帶,將時間與展覽文物充分結合起來,讓每一件展品都烙上歲月的痕跡,以一種不同的歷史形態(tài)闡述特定地區(qū)的歷史發(fā)展與民俗風情。
3.3積極展示不同的民族文化
即使在現代文明給我們帶來諸多便利的情況下也不能忘記中國傳統(tǒng)文化帶給我們的精神慰藉,不能泯滅民族文化閃爍的巨大光輝。新的歷史時期,博物館的陳列工作要結合自身優(yōu)勢的情況下,考慮到觀眾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需求,盡可能地在創(chuàng)新設計中融入情感豐富、胸襟寬廣的民族文化因素,盡可能地讓觀眾在觀賞博物館展覽的同時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以期實現讓人們深化其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
3.4實現展覽品與展覽空間的和諧統(tǒng)一
為了有效地實現博物館展品的豐富性,就要實現展覽品與展覽空間的和諧統(tǒng)一,將可以用上的空間都積極地投入到展覽工作中,做好每件展覽品的位置規(guī)劃工作,大的空間放大的展覽品,小的空間存放小的展覽品。在具體的擺放過程中也要綜合考量好展覽品的數量,避免出現因展覽品過度擁擠使觀眾產生反感的情緒;也要避免由于展覽空間過度浪費帶來的藝術感喪失。
4結語
現代許多人們都是通過參加博物館來拓寬自身視野、獲取知識、得到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徑,因此,新時期博物館的陳列工作就要與時俱進,綜合考量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爭取讓觀眾在濃烈的文化氛圍中得到心靈上與視覺上的滿足。
參考文獻:
[1]畢玉霞.淺談新時期博物館陳列工作探索[J].企業(yè)改革與管理.2015(22).
[2]劉曉華.實物在烈士紀念館中特殊的教育功能[J].知識文庫.2017(24).
[3]郭喜鋒.再談陳列工作中的“以人為本”理念[J].滄桑.2018(06).
[4]張少鯤.博物館陳列工作的科學性[J].文物世界.2000(05).
[5]吳家春.省級博物館陳列工作研討紀要[J].中國博物館.2010(01).
[6]宋伯胤.對博物館陳列工作的再認識[J].文博.2017(06).
[7]陳紅京.動態(tài)地看陳列工作程序[J].中國博物館.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