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的教育改革背景帶動下,全國高校的課程改革也走向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只有促進學生全面、自由、自主、個性化的發(fā)展,才能使他們更快、更好地適應時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學校的教學科目中,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是比較枯燥乏味的,那么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本文從新課改入手,推動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向縱深化改革,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新課改;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改革
在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課堂中,教師通常是課堂的主導著,在整個授課期間,老師擁有絕對的權威,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式都有著不容置喙的地位,大多是由教師來制定和約束。此外,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相對來說是比較枯燥,在這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們更是被動的接受枯燥的理論教條,非常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結果造成師生關系緊張,教學質量不高,甚至是學生流失等問題。因此,進而21世紀以來,我國教育部門提出了新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讓學生回歸,還原學生自由、自主、個性的一面,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本文將會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目標幾方面著手,引導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向縱深化改革。
一、深入貫徹并落實新課改的教育教學理念
在傳統(tǒng)觀念和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思想政治教學在我國高校課堂中存在著很多弊端和不足,所以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我們一定要深入貫徹并落實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首先教師應當樹立新的學生觀,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選擇上擁有絕對性的權威,課堂成了老師的大講堂,學生往往是被動式接收知識,死記硬背,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另外,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
其次教師要樹立新的教材覌。思想政治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是比較枯燥、乏味,所以教師不應拘泥于傳統(tǒng)教材,而是要創(chuàng)造更多、更靈活的教學情境,深度挖掘教材之外的教育價值,教師要變身為教材的探索者和創(chuàng)造者,而且還可以讓學生也參與到教材的開發(fā)創(chuàng)造中來。在新的教材覌帶引下,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多元化,師生雙方在教材開發(fā)的互動過程中,不僅密切了師生關系,又能提豐富教師的教學反思,還有助于將思想政治教學內容轉化成學生的思想意識,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質量。
最后是教師要樹立新的課堂觀。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是被動接收知識,那么顯而易見,課堂效率是不高的。因此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樹立新的課堂觀,也是重新梳理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應當是一種平等、合作的關系,教師應當是課堂的領航者,知識的提供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新的課堂觀就是要將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放在首位,這才是決定思想政治課程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構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學課堂
現(xiàn)代學校的思想政治課程大多是圍繞著一套課本或者是既定的教學計劃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內容、課堂活動、講解目標都沒有什么新意,越來越難以滿足現(xiàn)代學生的學習需要,也無法適應新時期現(xiàn)代教育的教學形勢,所以,新課改要求學校改變以往的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構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學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真諦。
1、放下課本,走進生活。構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學課堂,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教師課堂轉移到生活實際中,或者是在教室內模擬生活情境,假設常態(tài)生活,從學生最熟悉的自身生活出發(fā),引入生活案例,讓學生在生活原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煉觀點,抒發(fā)情感,進而構建自己的知識架構。
2、模擬生活情境,感悟生活。實踐證明,學校的思想政治課程只有端正教師與學生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獲取知識,也就說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性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被真正調動起來,思想政治課堂也會變得不再枯燥,從心靈上觸動學生。我國著名教育專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師的責任就是授人以漁,讓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新課改要求思想政治課堂要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模擬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調動多元感知,引入生活實例,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學習、感悟、總結,進而達成優(yōu)化教學成績的目的。
3、回歸生活,總結經(jīng)驗。我國著名教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學生的嘴巴,使他們能問;解放學生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擴大認識和開闊眼界,獲得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實踐,干一點他們樂意干的事情”,這就是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教育理論。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對思想政治教學改革有著極高的借鑒價值,教師在制定思想政治教學目標和計劃要關注到學生頭腦、眼睛、雙手、嘴巴的發(fā)展,讓學生回歸生活,鼓勵學生思考、動手實踐、大膽想象、互動交流,不斷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總結經(jīng)驗的能力。
三、持續(xù)深化思想政治教學目標改革,以盡快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強調“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也就是我們平時提到的“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相互交融,統(tǒng)一,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制定三維教學目標時,往往過于簡單、流于形式,制定一些難以達成的教學目標;側重知識技能目標的設定,忽略了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有些教師用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套用在所有學生身上,忽視了個別差異性。因此,思想政治課程在新課改的帶動下,要重新定位教學目標,深化課堂教學、理論架構、生活實踐的緊密聯(lián)系,這也是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重要基礎。
思想政治課三維教學目標的設定。首先教師在制定三維教學目標之前,深入了解新課標的教學大綱要求,全面熟悉教材,梳理教材的重難點,這才是教師制定三維教學目標的依據(jù)和基礎。其次教師要清楚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它們存在的個性差異,堅持共性與個性相統(tǒng)一原則,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制定相適應的教學目標。三是教師在制定三維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多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學生才是完成教學目標的主體。另外,教師制定的三維教學目標要有層次性,教學目標的難度設置也要合理,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想政治課三維教學目標的完成。一是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自由、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引導學生自由探索。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有些教師缺乏對學生的尊重與信任,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比較少,課堂效果不佳。因此思想政治老師要營造民主、融洽的課堂氛圍,給與學生充分的肯定,三維教學目標才能順利達成。二是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老師要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情境法、提問法、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三是完善教學內容。目前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內容大大脫離了學生的參與,學生被動式地接受知識,抑制了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難以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想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教師應當整合多方教育資源,將生活與課堂緊密結合起來,學生才能有效地學習新內容。
四、結語
現(xiàn)階段我國新課改正逐漸走向成熟,為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了新的環(huán)境,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看出,新課改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改善學生學習狀態(tài)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校和廣大老師也要適應新時期教育的發(fā)展需要,不斷調整教學方式,轉變教育理念,完善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推動我國教育事業(yè)全面穩(wěn)定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白金春.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發(fā)展及問題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6(01);
[2]章莉.新課程改革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03);
[3]林慶春.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改革與評價改革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05);
[4]劉金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形式新探索[J].學周刊,2015(07)
作者簡介:
雪豐(1986年-),女,四川成都人,天府新區(qū)航空旅游職業(yè)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