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紀實攝影是以反映真實事件為基礎的一種攝影形式,在真正了解被攝對象的情況下,它基本以抓拍的形式去客觀記錄一個事件,一個事物,紀實攝影不允許虛構以及夸大其詞。無論作品呈現(xiàn)出的是美好或是丑陋,對于反應真實事件都具有重要社會價值,本文對紀實攝影的本質,特征,主觀性與客觀性進行闡述,并進一步論證紀實攝影“真實性”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紀實攝影;本質特征;真實性;社會價值
一、什么是紀實攝影
自1839年1月7日達蓋爾將攝影術公布于世,攝影在歷史長河中走過短短的一百多年,在這段時間里, 攝影產生了許多的門類,也許至今也沒有對紀實攝影的完整定義。紀實攝影是以反映真實事件為初衷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它可以成為反映事件的重要參考文獻,紀實攝影的素材攝取于現(xiàn)實生活,如實反映大眾周邊所發(fā)生的所看見的事和物,可以這樣說,它是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獨一無二的見證者,我們也可以從其作品中客觀的去認知你所不曾經歷的事與物?!霸缙诩o實主義攝影, 鑒于早期的攝影器材不夠完善, 攝影家的拍攝題材相對較少且缺乏深度, 因此為了加以區(qū)分,就把早期譯作“寫實”,將后期譯作“紀實”,對于攝影來說,最先使用“紀實”一詞的是20世紀初法國攝影家歐仁·阿特熱。紀實照片的功能并不單一,除了傳達信息,它還具有教導受眾從它所透露的真相認知社會的功能。所以我們說,紀實攝影凝固著“真相”,保留著“真實”,它將“現(xiàn)在”交給“過去”,又讓“過去”呈現(xiàn)于“未來”。紀實攝影的作品是具有重要社會價值和歷史意義的,反映事件真實性是紀實攝影的基本要求。
二、紀實攝影的特征
紀實攝影是思想、視覺、藝術上的三合一,它不是無序的,通過想要反映的某一思想情緒,它成為了一個系統(tǒng)的,綜合的,多面的工程。關于題材,不同于傳統(tǒng)攝影不注重對不同層次社會大眾生活的客觀呈現(xiàn),無法借助傳統(tǒng)攝影作品, 全面、客觀了解不同層次社會大眾生活現(xiàn)狀, 無法深入了解社會大眾日常生活中所關注的重要問題, 紀實攝影有效的彌補了傳統(tǒng)攝影的這一缺陷。紀實攝影更注重自然、真實,社會大眾生活及社會大眾關注的各類問題都是其關注點。攝影是是一種視覺藝術,紀實攝影創(chuàng)作要求攝影者需要掌握較高的攝影語言的表達能力。紀實攝影忌諱盲目隨意。紀實攝影者將情感寄托于圖片,以平面影像的表達方式,客觀折射出不同層次社會大眾過往生活。紀實攝影可以給人一種親切感, 而不是距離感,好的紀實作品是可以反映生活的,通過其中的思想的傳遞,從而反映社會影響及社會問題。
三、紀實攝影的真實性
紀實攝影并不是完全客觀的,它存在客觀性與主觀性,雖然大多數紀實攝影者都盡可能客觀的去記錄,但畢竟人是會思考的,是感性的,每一個攝影師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會不同的思考,對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總會持有不同的看法, 不同的攝影師更有不同的拍攝角度。受其認知的影響, 從而反映到自己所拍攝的作品中去。也正是由于思想的多樣性,才能使我們多方面的角度去認識事物。但是不管是如何,它都必須是反映真實事件的,真實性是紀實攝影的前提,拍攝作品不可以是虛構的,夸大其詞的,更不能打破事物的規(guī)律性,好的攝影師對于事物往往具有預見性,正如亨利·卡蒂爾·布列松那樣在一個絕佳的場景處去等待并抓住他的\"決定性瞬間\"。如若是在以符合事物的真實性及客觀規(guī)律的前提下來說,即使是擺拍也是可以存在的,當然,我想作為紀實攝影最主要的還是應當采用抓拍的方式。而且在新聞攝影中是決不能采用擺拍的,否則就違背其本質了。
四、紀實攝影的社會價值
紀實攝影是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記錄歷史事件和促進社會發(fā)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也是論證事件真實性,反映社會問題的重要工具。我們不能只是簡簡單單的用美好或是丑陋,來作為一張照片是否是一張好照片的判斷依據,紀實攝影作為歷史進程中獨一無二的見證者,打從一開始便為了人類的尊嚴及喚醒人性的良知而不懈的努力著。比如《大眼睛》是攝影師解海龍于1991年在安徽大別山拍攝的,照片中,一位小姑娘手拿鉛筆,睜著大眼睛望著前方,正是因為這張照片推動了希望工程的發(fā)展,改變了數百萬貧困家庭孩子的命運,推動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洞笱劬Α芬呀洺蔀榱讼Mこ套罹叽硇缘臉酥?,這就是紀實影像帶來的強大力量?;仡檾z影一百多年的歷程, 其實紀實攝影才應該真正是攝影的主流。 攝影大大拓展了形象思維的空間, 使圖像能夠替代文字成為重要的文化載體,先對于文字來說,影像所能夠帶來是視覺沖擊力是巨大的,一張好的紀實影像所能反映的內容勝過千言萬語,正因為如此紀實攝影漸漸地走上了世界的舞臺, 成為文化載體的先鋒,紀實攝影開創(chuàng)了能夠直接通過圖像來獲取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社會、科學及藝術信息的形式, 為記錄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總結:
紀實攝影應當是反映真實事件為基礎的,是對人類社會進行真實記錄的 ,它所展現(xiàn)的內容是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歷史文獻價值的。其強大的社會性, 既反映了紀實攝影的本質特征, 又有利于發(fā)揮紀實攝影的強大影響力。紀實攝影是當今社會的產物, 現(xiàn)代社會文明的需要,所以紀實攝影的“真實性”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參考文獻:
[1]林路 西方攝影流派與大師作品[M].浙江:浙江攝影出版社, 2000.
[2]林路,唐衛(wèi) 當代攝影的多元突破(1990-2000年)[M].浙江:浙江攝影出版社, 2008.
[3]顧錚 世界攝影史(修訂版)[M].浙江:浙江攝影出版社, 2006.
[4]李際, 陳偉斯 攝影批判導論[M].北京:中國郵電出版社, 2012.
[5]韓叢耀.圖像:主題與構成[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6][美]蘇珊.桑塔格.論攝影[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7]鄭虹.攝影的歷史[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
[8]林路.瞬間與永恒:90位攝影名家作品解讀[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
[9]雷茂奎.攝影文化與攝影家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10]吳鋼.攝影史話[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葉于政,男,浙江農林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在校生。指導老師:呂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