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振興民族的期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期望在教師。”的確,辦好學校的關鍵在教師。素質教育是未來教育,而青年教師是未來教育的生力軍。青年教師一般知識面寬,思維活躍,富有激情,對新事物接受很快,沒有形成教學思維定勢等諸多優(yōu)勢。沒有教學經驗,在教材的駕馭、課堂的調控、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熟練運用等方面尚存在不足。怎樣使青年教師較快成長,早日成為教學骨干,是擺在教育管理者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強化“常規(gu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搭建學習平臺
一、強化“常規(guī)”,提高教學水平,強化教學常規(guī)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
1、過教材關。領會新課程、新課標的精神,深入鉆研教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準確掌握教學目標、要求和教材內容,鉆研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材內容。
2、強化教學設計,提高備課水平。高質量的教學設計是充分的課前備課的結果,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前提,這一環(huán)節(jié)十分重要。要做到“五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自己、備教法、備學法”,精心設計課堂結構,做到精講多練,及時鞏固;精心設計練習,做到梯度、密度合理;精心設計板書,合理運用教具,做到綱目清楚,直觀形象。
3、抓課堂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強化教學基本功。這是一個好教師的立足之本。課堂教學必備的基本功比較多,如語言的運用,啟發(fā)性提問,電教手段的使用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基本功, “打鐵還得自身硬”,要想成為一名好教師,就必須要練好基本功。
4、進行課后反思,總結一節(jié)課成功的地方,失敗在哪里,那些知識點學生理解掌握存在問題,然后進行再教設計。
二、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促進學生發(fā)展
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說、學生記;老師寫、學生抄;老師做、學生看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當前新的教育形式的需要了。要求他們務必轉換教師主角,從教材知識傳播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為此,要他們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就應離開講桌,到學生群體中來,和學生的距離更近一些、態(tài)度溫和一些、融洽一些,個性是班級的后進生,要他們在學生身邊多看一些,多關注一點、多指導一點,使學生學習情緒都會得到鼓勵。應對面來了解他們,和他們一齊研究,探討合作學習,調動他們的學習用心性,給他們以良好的學習心理支持和思維上的點播。
2、學生是課堂的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求青年教師把課堂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更多的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探究。讓他們引導學生更多的參與學習、體驗學習、探究學習,透過師生和學生的互動、交流、討論,來經歷求知的探究和潛力全鍛煉的過程。精心組織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3、青年教師要歡迎學生個性的張揚,充分調動學生展示學習的個性,鼓勵學生敢于講話,敢于提問,敢于向老師質疑,敢于表達個人的見解,敢于評價教材資料和評價別人,敢于把自己獲得的有關信息應用于學習之中。這樣調動學生是開發(fā)學生個性資源的基本表現(xiàn),是教學方式轉變的一種表現(xiàn)。這全在于教師主角的轉換,從學生學習的管理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從而,引導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將知識轉化為潛力。
三、搭建多種學習平臺,在“學”字上下功夫
學校除指導青年教師學習教育心理學理論、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先進的教育思想及教學方法,使他們更新教育觀念,了解未來教育發(fā)展趨勢。同時安排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校內、校外培訓,使青年教師的事業(yè)心、責任心、師德水平不斷提高。
1.實施“青藍工程”,師徒結對,雙雙紅。
學校為每一位青年教師選配有經驗、有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師擔當師傅,建立“師徒協(xié)作”的共同體,師傅幫助徒弟制定個人成長計劃,發(fā)揮“傳、幫、帶”的作用?!耙岳蠋隆?,“以優(yōu)帶新”,“以學促新”等方式,帶動全體教師隊伍業(yè)務素質的提高。通過骨干教師對青年教師的跟蹤培訓,即指導備課——聽課——評課——總結等環(huán)節(jié),推進青年教師的業(yè)務水平的整體提高。通過師徒結對活動,讓青年教師盡快掌握基本的課堂教學組織程序與方法,引導青年教師盡快打造高效課堂。
2.實施“專家引領”。學校優(yōu)先為他們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聆聽專家的教育教學藝術,也可邀省市教研員到校聽課指導,在面對面式的專家引領下,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研究水平。采用強化聽課、案例剖析、公開展示等形式,切實提高各層面骨干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成熟程度。
3. 組織青年教師觀看名優(yōu)教師的優(yōu)秀教學錄象課例,微課視頻資料,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大量教學觀摩,使他們博采眾長。
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是一項“朝陽”工程。學校將努力營造一個“寬松、積極、濃厚”教育教學研究氛圍,根據(jù)每位青年教師的的專長與教學特點,為他們提供廣闊的參與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活動、展示、和比賽的機會。讓青年教師在實踐的磨練中一步步得到鍛煉,一步步成長起來。
參考文獻:
1.青年教師教學個性的形成[J]. 冒國軍."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04年02期
2.呼喚失蹤的教學個性[J]. 子宜." 內蒙古教育 2004年11期
3.時代變遷下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要求探析[J]. 黃康容." 江蘇教育研究 2018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