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教授教學特色研究*
        ——以西南聯(lián)大國文課為例

        2018-04-28 05:27:24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西南聯(lián)大教授教學

        夏 彪

        (云南大學 旅游文化學院, 云南 麗江 674199)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移動終端和電信技術(shù)的發(fā)展,迎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盎ヂ?lián)網(wǎng)+教育”已成趨勢,給教育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傳統(tǒng)教育帶來沖擊。學生喜歡“自由”“自為”地“學”,將大量的時間碎片用于“手機終端”,“刷屏”已然成為景觀。網(wǎng)絡(luò)的便捷,雖然給生活帶來了便利,但給教育帶來了挑戰(zhàn)?!敖膛c學”日益成為矛盾。學生在教室成為“低頭族”,教師苦于學生“無視”其教學。在公共課上,“學與教”的矛盾異常突出。在《大學語文》《大學國文》課堂上,這種現(xiàn)象令人痛惜!尤感傳統(tǒng)的失落、經(jīng)典的消失?;谶@樣的“困境”,本文就公共課教師的授課進行思考。

        一、中西會通

        據(jù)《聯(lián)大八年》統(tǒng)計,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合為西南聯(lián)大時共有教授179位,其中留美97人、留歐38人、留英18人、3位留日、23位未留學。由此觀之,亦見聯(lián)大教授構(gòu)成特點。雖然留學教授占比八分之七,但從人文學科的教授看,他們始終鐘愛國學傳統(tǒng),許多教授還是國學研究專家。聯(lián)大教授正是有著留學經(jīng)歷和摯愛國學情懷,教學蔚然成一道風景。在教學中,他們往往能彰顯己長,將西學與中學相互融合,在講中學時運用西學加以佐證闡釋。兩種文化、兩種思想在他們的教學中相得益彰、互為表里,實現(xiàn)會通。

        聞一多是系主任,著名教授、學者、民主戰(zhàn)士,是現(xiàn)代詩人的代表,曾提出“音樂美”“建筑美”和“繪畫美”,開創(chuàng)詩歌“三美”藝術(shù)。在教學中,將“三美”帶入課堂。1943年秋,聞一多講“唐詩”。課上,大講田間《時代的鼓手》,學生一聽,似有突兀,但接下來的教學,學生卻聆聽了一場“三美”盛宴。聞一多將西學中的“音樂美”(朗誦詩)、“建筑美”(詩詞格律、韻律)與中國詩歌完美結(jié)合,實現(xiàn)“藝術(shù)”與“詩歌”融合,淋漓盡致展現(xiàn)了“三美”藝術(shù),贏得詩歌愛好者贊譽。聞一多主要治學于古代文學,也給大一學生講授國文課?,F(xiàn)跟隨作家汪曾祺回憶,試看聞一多授課情景?!奥勏壬蜷_筆記,開講:‘痛飲酒,熟讀《離騷》,乃可以為名士?!薄奥勏壬v課‘圖文并茂’。他用整張的毛邊紙墨畫出伏羲、女媧的各種畫像,用按釘釘在黑板上,口講指畫,有聲有色,條理嚴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揚,引人入勝。聞先生是一個好演員。伏羲女媧,本來是相當枯燥的課題,但聽聞先生講課讓人感到一種美,思想的美,邏輯的美,才華的美。聽這樣的課,穿一座城,也值得?!薄澳軌蛳衤勏壬菢又v唐詩的,并世無第二人。他也講初唐四杰、大歷十才子、《河岳英靈集》,但是講得最多,也講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詩和后期印象派的畫聯(lián)系起來。講李賀,同時講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點畫派),說點畫看起來只是不同顏色的點,這些點似乎不相連屬,但凝視之,則可感覺到點與點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樣講唐詩,必須本人既是詩人,也是畫家,有誰能辦到?”“對那位同學說:‘你的報告寫得很好,比汪曾祺寫的還好!’其實我寫李賀,只寫了一點:別人的詩都是畫在白底子上的畫,李賀的詩是畫在黑底子上的畫,故顏色特別濃烈。這也是西南聯(lián)大許多教授對學生鑒別的標準: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歡人云亦云,只抄書,無創(chuàng)見?!盵3]從其回憶中,亦見聞一多授課特色。第一,中西融會,視野開闊。聞一多能將晚唐詩與西方印象派藝術(shù)對比講解,相互闡釋,這種講法是獨特的。雖然中國有詩話同源理論,但聞一多卻能借西方印象派繪畫藝術(shù)對唐詩分析鑒賞,實屬一種繼承與開創(chuàng),讓學生大開眼界。第二,語言使用有詩詞“三美”特性:思想美、邏輯美、才華美。聞一多此處倡導的“三美”講課藝術(shù),與上述提到的“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可謂是殊途同歸,都是借用西方的空間藝術(shù)融合中國“象思維”,給教學渲染立體真實感,使聽者穿越時空,回歸場域,感受歷史現(xiàn)場。第三,自由與傳統(tǒng)會通。聞一多在教學中倡導的學生評價標準:創(chuàng)新,即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歡人云亦云,只抄書,無創(chuàng)見。這是聞一多站在詩畫藝術(shù)高點而闡發(fā)的理論,其用意較為明顯——借助西方繪畫點畫藝術(shù)的自由性來強調(diào)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思想的自由,聞一多一方面強調(diào)了西學藝術(shù),但另一方面也固守了中國傳統(tǒng),但此二面,顯然已經(jīng)打通,實現(xiàn)了中西會通特點。尤需指出,聞一多是西學與中學會通的典范,在所講課程的內(nèi)容中亦可見出此點。聞一多講《詩的唐朝與唐朝的詩》時,用西方的思想來比擬初唐詩的發(fā)展風格與趨勢,認為:“六朝和初唐人一般的寫作態(tài)度,是肉欲的(SenSual)而非肉感的(SenSous),他們的理論根據(jù)是《列子》的縱欲主義。《列子》本是六朝人所偽托的先秦子書,肉感和肉欲都包括在縱欲主義中。肉感主義者多重聲律與詞藻,肉欲主義者便發(fā)展成為宮體詩。”[4]講《論史詩》提出:“史詩,原文為Epic,字源來自希臘,其后西方各國出現(xiàn)類似體裁的作家和作品,遂形成一種定型的詩體。這個‘史詩’名稱,同我國向來所謂‘詩史’含義并不相同。"[4]13主題為講唐詩、史詩,聞一多站在中學與西學高點,俯視唐詩和史詩,高屋建瓴地對詩歌論證講述,聽者完全不覺得“相隔”反而感覺渾然一體。其上二例,亦不難窺伺聞一多教學特色。

        許國璋在《外語教育往事談——教授們的回憶》道:“1938年,錢鍾書師來昆明,在聯(lián)大授‘歐洲文藝復興’與‘當代文學’二課,都以歐洲為主線,兼及英國。每講,總有新意,至今不忘?!薄皫熤v課,必寫出講稿,但堂上絕不翻譯,既語句灑脫,敷陳自如,又禁邪自放,無取冗余。學生聽到會神處,往往停筆默記,蓋一次講課,即是一篇好文章,一次美的感受。”[5]又許淵沖在《追憶似水年華》中道:“錢先生1939年4月3日講的一課是一對啄木鳥,他用戲劇化、擬人化的方法,把這個平淡無奇的故事講得有聲有色,化科學為藝術(shù),使散文有詩意,已經(jīng)顯出了后來寫《圍城》的才華?!盵6]51從二人的回憶中,隱約呈現(xiàn)錢鐘書教學場景。第一,錢氏在聯(lián)大上“歐洲文藝復興”與“當代文學”課程,課程內(nèi)容橫跨中西,講授領(lǐng)域較寬;第二,在教學中,錢氏用英文教學,從不翻譯,內(nèi)容既有西方文學,也有中國文學;第三,錢氏知識淵博,備課認真,皆有講稿,不拘俗套,且變換教學方式;第四,課程設(shè)計巧妙,觀點突出,話語灑脫,干凈利落,語言使用嫻熟,善用語言修辭,內(nèi)容戲劇化、擬人化,富含故事性、詩意性,給人啟迪,讓人享受;其上四點,亦看出錢鐘書教學大概。雖然錢氏在西南聯(lián)大教學時間極短,但從徐國璋和許淵沖的回憶中可看出其教學的整體特色還是較為明顯:中西融匯。錢氏的這一特色,亦可從其后小說《圍城》寫作和學術(shù)著作《管錐編》得到印證?!秶恰分兴鑼懝适?、情節(jié)、人物、語言,《管錐編》中學術(shù)術(shù)語、論辯闡釋的思想等,無不彰顯出中西會通特點。據(jù)說錢鐘書上課自感年輕,為使自己“變老”,特意帶上墨鏡,身穿一件黑色大馬褂,看上去更像教授。

        燕卜蓀是英國著名文學家、文學理論批評家。曾兩度到中國教學,一次是抗戰(zhàn)時期,在西南聯(lián)大任教,另外一次是建國后重回北京大學任教。在西南聯(lián)大時期,燕卜遜的教學讓學生難忘,學生對其授課方式亦有盛贊。王佐良回憶道:“燕卜蓀是奇才,那門‘當代英詩’可謂內(nèi)容充實,選材新穎,從霍普金斯一直講到奧登,前者是以‘跳躍節(jié)奏’出名的宗教詩人。”“文字簡潔精練著稱。他改文章首先注重邏輯思維,找出毛病就給你一兩句一針見血的評語。其次他最不喜歡可有可無的形容詞等浮詞,文章里碰上了準給你劃了去,還要加評語,說明理由。”[7]從王佐良回憶看,威廉·燕卜蓀教學內(nèi)容豐富充實,材料新穎,詩話教學,思路縝密,文字簡潔精練,說話精準,中心突出,看問題一針見血,評語中肯。正是這種“中國化”的教學特征,贏得學生青睞。其生平最長長詩《南岳之秋》,亦是“中國化”詩作。與燕卜蓀教學相似,葉公超的教學亦注重實踐教學。葉公超,著名文學家、藝術(shù)家、書法家和外交家,留學英國,回國后在西南聯(lián)大任外國文學系主任。在教學中,葉公超“能寫漂亮的英文文章,所以給學生改文章常常指點如何寫文章就能漂亮一些。他改文章不但改字句,而且對通篇也有評語。"[8]關(guān)于寫文章改作業(yè)這一點,呈現(xiàn)出英國教授和中國教授異同。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空軍援華,組建飛虎隊并活躍于駝峰航線,聯(lián)大學生積極報名參與翻譯。學生外語水平的高低與教學是分不開的,奠定日后中國外文教育的基石。像后來詩人學者穆旦、杜運燮、許淵沖、徐國璋、李賦寧、王佐良、趙瑞蕻等,他們是中國傳統(tǒng)的代表,亦是西方自由思想的踐行者。特別是許淵沖其后《詩經(jīng)》《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等不同語言的文學翻譯,這些譯作,無不受惠于西南聯(lián)大中西會通思想和教學特色影響。

        除燕卜蓀,還有法國文學教授溫德,講英國詩歌、現(xiàn)代詩等,喜歡研究道家經(jīng)典《莊子》,是中國通;英國作家白英,在聯(lián)大講英國詩歌、大四英語寫作等,還用自己的日記編寫《永恒的中國》(ForeverChina)、《醒著的中國》(ChinaAwake),后壓縮為《中國日記》(ChineseDiaries)。他對中國唐詩尤為忠愛,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翻譯唐詩,后來學生翻譯的部分作品還收入《小白馬》(TheWhitePony)和《現(xiàn)代中國詩》(ContemporaryChinesePoetry)。除此,聯(lián)大的外文系亦有卞之琳、馮志型詩人、作家教授,不僅寫詩,而且還翻譯馬拉美、艾呂雅、葉芝、奧登、艾略特、勞倫斯、海明威等作家作品。從上述例子,不難得出教師皆精通西方文學精神,亦浸淫中國傳統(tǒng)文學,真可謂是中學和西學會通的典范。正如易社強所記載:“在外文系,具有研究但丁、歌德、莫里哀、拉辛等等的專家,也有穿著長袍馬褂,在課內(nèi)宣揚美國的‘新人文主義’,在課外大講‘紅學’,提倡‘林黛玉精神’的‘雅士’。有英國‘新批評派’的追隨者,也有宣揚尼采的法西斯主義哲學的人?!盵9]

        史學方面,雷海宗被認為學貫中西的史學大師。在西南聯(lián)大,他先后開過“中國通史”“中國古代史”“西洋通史”“歐洲近古史”和“歐洲中古史”等課程,從這些教學課程里,不難感知雷海宗的博學。薛進文在《聲音如雷 學問似海 史學之宗——紀念史學大師雷海宗先生》中稱贊雷海宗“是一位通今博古、學貫中西的史學大家,他的學識、人品和學術(shù)貢獻為學界所公認,享有‘史學宗師’之美譽。”[10]這樣的贊譽,今天看來,評價也是中肯的。從何兆武《上學記》中可以感受到。“雷先生不但非常博學,而且記憶力非常了不起,上課沒有底稿,也從來沒有帶過任何一個紙片,可是一提起歷史上的某某人哪一年生、哪一年死,或某件事發(fā)生在哪一年,他全都是脫口而出,簡直是神奇。”“雷先生講課十分動人?!薄袄紫壬v課真有意思,好像說故事一樣?!盵11]美國史專家楊生茂也回憶說:“一登上講臺,輒口若懸河,從其龐大的知識寶庫中掏出的粒粒珠璣連串閃耀,令聽眾感到內(nèi)容全面系統(tǒng),且字斟句酌,無虛言冗語,邏輯性極強。每堂課自成段落,最后畫龍點睛,有條不紊,益顯其駕御淵博知識的功力和才識?!盵12]從何兆武與楊生茂的講述中,能使哲學家和史學家如此描述,可見雷海宗的學識、教學是得到公認的。同時得到中國學者與西方學者稱贊,此也正體現(xiàn)出雷海宗學識的淵博。學識和教學是一貫的,從學識中亦可推斷教學特色。

        綜上所述,無論是中文系教授、外文系教授還是史學系教授等,因其學識淵博,學貫中西,在課堂教學中,都能較好發(fā)揮平生所學。雖然講授的內(nèi)容是中國傳統(tǒng),但他們卻能在國學的教學中運用西方文化思想相互闡釋講授,滿足了學生求知的欲望,也開拓了學生視野,達到極好的教學效果。這種中學與西學相互會通的教學,亦成為西南聯(lián)大教學特色,彰顯了教學風采。

        二、融古致今

        在西南聯(lián)大,許多教授對國學研究極深,受抗戰(zhàn)影響,皆有“古為今用”特征。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但除散文,用力還在古典文學。朱自清給大一學生上國文課,其中一講是《古詩十九首》。這一講的內(nèi)容,朱自清講授格外動人,給學生留下極深印象。許淵沖在《追憶似水年華》中回憶說:“‘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兩句,是說物尚有情,何況于人?是哀念游子飄泊天涯,也是希望他不忘故鄉(xiāng)。用比喻替代抒敘,詩人要的是暗示的力量;這里似乎是斷了,實在是連著。又說‘衣帶日已緩’與‘思君令人瘦’是一樣的用意,是就結(jié)果顯示原因,也是暗示的手法;‘帶緩’是結(jié)果,‘人瘦’是原因。這樣回環(huán)往復,是歌謠的生命;有些歌謠沒有韻,??窟@種反復來表現(xiàn)那強度的情感。最后‘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兩句,解釋者多半誤以為說的是詩中主人自己,其實是思婦含恨的話:‘反正我是被拋棄了,不必再提罷;你只保重自己好了!’”[6]23-24從許淵沖的回憶看,朱自清教學特色為:第一,以古啟今,注重對學生當下的教育與啟示?!澳阒槐V刈约汉昧恕?,此是散文式抒情的語言,其中不乏“詩言志”之味,朱自清能夠?qū)⒐旁娭械摹爸尽薄八囆g(shù)性”傳遞給學生,實是抒情,將古人之情與當下結(jié)合,余味無窮。第二,深掘古典文學營養(yǎng),注重挖掘詩歌思想內(nèi)蘊??肆_齊說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朱自清名為講《古詩十九首》,實質(zhì)已將當下的思想融化于古詩中,古詩所抒發(fā)的思想情感,是為當下朱自清的“身同感受”,這種“體驗”,不限于朱自清,在西南聯(lián)大的大部分教師和學子身上亦為適用。第三,教學如散文。朱自清將“當下”的生活與古詩“意境”相融,在講課中,借用古詩,卻傳達出散文之美。用現(xiàn)代散文的風格講解古詩,穿越時空,為上課營造氛圍,注重了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抓住了學生內(nèi)心世界,產(chǎn)生共鳴。朱自清的這種講授方式,無不體現(xiàn)出“融古致今”的教學特色。在《西南聯(lián)大國文課》一書附錄附有朱自清《柳宗元〈封建論〉指導大概》一文,從這篇內(nèi)容文字看,亦可佐證此特點。這篇指導大概,朱自清旁征博引,思路層次都極為清晰,具有說服力。其后與葉圣陶合著的《國文教學》,可看出朱自清在公共課教學的研究。

        同是講授“游子”,聞一多對此也有不同講法。鄭臨川在《聞一多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中言:“先生在課堂上講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煞尾兩句留下的深刻印象,當先生無限深情地念完‘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兩句詩時,接著就分析說:‘這一片搖情的落月之光,該是詩中游子(扁舟子)情緒的升華,也是詩人同情懷抱的象征。它體現(xiàn)了這個流浪者在思想中經(jīng)過一番迂回跌宕,終于把個人迫切的懷鄉(xiāng)情緒轉(zhuǎn)化為對天涯旅客們命運的深切關(guān)注,他多么愿意像落月一樣用這最后的光輝照送他們及早趕路回家。在這里,詩人就把他前面復絕的宇宙意識跟后面這種強烈的社會意識緊密結(jié)合起來了?!茄健O衤湓乱粯佑米詈蟮墓廨x照送天涯游子及早還家,這難道不就是5年以后、祖國黎明之前先生為民主運動舍生殉難所作的預言嗎?”[4]8-9聞一多將古時“游子”與當下“游子”同時提及,欲借助古人游子情懷澆胸中“塊壘”,這種以個體的感受上升至群體經(jīng)歷的闡釋,道出聞一多“經(jīng)世致用”情懷。在聞一多的授課中,這種“發(fā)古人之思,傾吐胸中塊壘”的例子不勝枚舉。聞一多《楚辭》的研究就是明證。對屈原的摯愛,可說超過常人??疾炻勔欢嗪笃诘拿裰鬟\動,對屈原的贊揚就是情理之中。這種“經(jīng)世”情懷,在錢穆的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錢穆在寫《國史大綱》時,酷愛儒家思想,在寫作中亦將儒家思想寫得栩栩如生。這種高揚儒家思想的書寫,與戰(zhàn)時相關(guān),錢穆也強調(diào)了儒家“經(jīng)世致用”的社會功效。錢穆學生余英時為此說:“錢穆畢生所發(fā)揮是整個中國學術(shù)傳統(tǒng),不是個人私見?!盵13]此亦道出錢穆《國史大綱》成為經(jīng)典史學著作精要。尤需特別提及,西南聯(lián)大《大一國文課》教材,書中篇目選錄《戰(zhàn)國策·魯仲連義不帝秦》《漢書·李陵蘇武傳》《世說新語·新亭對泣》《金石錄后序》《史可法傳》《詩經(jīng)·小雅·六月》《楚辭·九歌·國殤》《詠荊軻》《從軍行》《出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等,這些篇目的選入和講授,亦可看出編者“融古致今”思想。從中摘錄幾句,以示佐證?!吧砑人蕾馍褚造`,魂魄毅兮為鬼雄”[14]、“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14]236、“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14]258這些詩句,可謂是大展愛國藍圖。無論是編者用意或是教師講授,無不相連抗戰(zhàn),激發(fā)愛國之情。聯(lián)大似朱自清、聞一多專注于古典研究,但教學中卻能古為今用者甚眾。

        在西南聯(lián)大哲學系,教學和做學術(shù)尤為明顯。汪子嵩回憶:“當時哲學系的教授有清華的金岳霖、馮友蘭、沈有鼎、王憲鈞,北大的湯用彤、賀麟、陳康、鄭昕,南開的馮文潛,洪謙當時是外文系教授,也在哲學系開課。”[15]63哲學系的這個教師陣容,今天看來也是望塵莫及。為了窺視這一教學特色,我們不妨試看金岳霖和馮友蘭兩位教授。金岳霖是清華哲學系的創(chuàng)始人,可說是集大成者。“清華注重‘思'的學風,我想應(yīng)該是由金岳霖先生培育而成,不僅因為金先生是清華哲學系的創(chuàng)始人,而且有金先生的經(jīng)歷和文章為證。"[15]65“金先生上課有時要提問,那么多的學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來——聯(lián)大是沒有點名冊的,他有時一上課就宣布:‘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于是所有穿紅衣的女同學就都有點緊張,又有點興奮?!盵16]哲學是“愛智慧”的學科,注重思想的引領(lǐng),金岳霖教學便是注重引發(fā)學生奇思。給新生講“邏輯”課,金先生也講曹雪芹《紅樓夢》。講《紅樓夢》,最終得出“紅樓夢里的哲學不是哲學”的結(jié)論。馮友蘭的教學和研究也可謂融古致今。汪子嵩回憶道:“為了講清一個哲學觀點,馮先生還常常講一些中國哲學史中的故事,既可以引起聽者的興趣,打破課堂的沉悶,又讓我們?nèi)菀最I(lǐng)會和記住,常常博得學生們會心的微笑。馮先生講課的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是很值得學習的?!盵15]69從回憶里,不難感知馮友蘭講哲學時讓學生“會心一笑”,這種微笑,在哲學的思辨課程里,若沒有讓學生產(chǎn)生“同感”,學生是不會微笑的。今天研讀《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和“貞元六書”著作中可以得到答案。其《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書中內(nèi)容,是對中國哲學的浸淫,但卻用“新”來“接著講”,欲創(chuàng)建中國哲學的“新統(tǒng)”,此也譽為中國“新儒學”,這種融古致今的學術(shù)研究,贏得學者共識,得到同行高度贊譽。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和“貞元六書”雖是學術(shù)著作,但在當時,馮友蘭亦是作為講義給學生講授,從這角度對其推理,亦不難得出馮友蘭融古致今的教學特色了。

        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的成立,起源于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雖然地處西南邊陲,戰(zhàn)爭對西南聯(lián)大的影響依舊巨大。這所在抗日烽火中鑄就的大學,不免帶上抗日的烙印,無論是教師或是學生,對抗日的情懷伴隨聯(lián)大讀書生活。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中國傳統(tǒng)國學,但是他們在教學中時常流露出“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教學中同學生產(chǎn)生了共鳴,一度成為“叫座”的課堂,教授的這樣一種教學方式,也成為聯(lián)大教授教學的特色。

        三、個性與自由交融

        在西南聯(lián)大,個性之人尤多,而劉文典教授似恃才自傲的猾介狂人。正如許淵沖回憶:“他講《圓圓曲》,如數(shù)家珍……’他講曹圣《典論·論文》,一邊講一邊抽煙,一支接著一支,旁征博引,一小時只講了一句。文中講到:‘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夫人善于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他講得頭頭是道,其實他輕視作家,公開在課堂上說:‘陳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該拿四百塊錢,我該拿四十塊錢,沈從文只該拿四塊錢。’有一次跑空襲警報,他看到沈從文也在跑,便轉(zhuǎn)身說:‘我跑是為了保存國粹,學生跑是為了保留下一代希望,可是該死的,你干嘛跑啊!’?!盵6]27-28從這個回憶文字中,不僅描繪了劉文典的形象,也描繪出其個性及授課場景。其一,講課個性十足,底氣也十足;其二,講課聲音獨具特色,讓人聽后難以忘懷;其三,講授內(nèi)容如數(shù)家珍,內(nèi)容嫻熟,獨具特色,觀點鮮明;其四,講授灑脫自如,旁征博引。除此,劉文典在授課內(nèi)容、環(huán)境、場地等也與他的個性自由有極大的關(guān)聯(lián)性。一次講《月賦》,劉文典帶著一壺茶,口叼煙斗走進教室,還未講授三十分鐘,便宣布下課,將課改在下周三七點半。等規(guī)定的時間,劉文典和學生如期而至,開講《月賦》,一邊講,一邊讓學生欣賞空中明月。這樣的講解,何其美哉!劉文典亦是留日教授,但通曉英、德、日等語言。由此觀之,深受西學影響,深得自由浸染。其學術(shù)著作《淮南鴻烈集解》是其代表,亦自稱懂莊子之人。在講課之余,劉文典的招牌是《紅樓夢》的演講,此最見上課藝術(shù)。當講至林黛玉與薛寶釵的命運時,將聽者帶入其中,尤有身世飄零之感。

        無獨有偶,清華四導師之一的陳寅恪,知識淵博,是“導師的導師”,在教學中也獨具特色。曾說:“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F(xiàn)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盵17]這種“四不講”,彰顯出教學個性,亦顯其風采。唐寶民在《陳寅恪的課堂風采》中道:“陳寅恪先生每次上課,都用花布或黑布,包著一大包書,在課前匆匆走進教室,從不遲到。他總是先把要講的內(nèi)容滿滿地抄到兩個黑板上,然后坐到講臺前的扶手椅上,開始講課。他講課的時候,總是能自己營造出一種境界來,帶著你穿越數(shù)千年歷史,置身于漢唐時期的繁華盛世中。他喜歡閉著眼睛講課,讓自己也沉浸在那種歷史語境中?!薄八洃浟μ貏e驚人,講課時所引用的知識,從不用翻書,張口就來,如數(shù)家珍,而且連出處都說得明明白白,有好奇的學生記下了他所引用的資料,過后到圖書館一查,果然一點不差?!薄瓣愐∠壬v課,提出所講專題后,逐層展開,每堂課都以新資料印證舊聞,或于平常所見史籍中發(fā)現(xiàn)新見解,對于外國學者的見解,也逐次引用,有時一堂課上要引用多種外國文字?!薄瓣愐∠壬v課,并不是填鴨式的滿堂灌,而是有意為學生留下思索的空間,使學生能夠自由思考一些問題,燕大歷史系學生雍國泰回憶:‘先生講的內(nèi)容是唐史,他聲音細微,語音不清之處,或者一些中心詞,都由講師板書在黑板上。我注意細聽他的每一句話,也作了筆記。概括來說,他講的章節(jié),無系統(tǒng),想到哪就說到哪里,這一周講了半截,下一周又講到其他方面去了,留出巨大的空間,讓我們自己去思考和填補?!盵18]從記述中不難發(fā)現(xiàn)陳寅恪教學特色。第一,注重對內(nèi)容背景引入,描繪出一個場景,讓學生進入場域,穿梭于所講內(nèi)容,經(jīng)受一次別樣的體驗和感受;第二,講課注重教學方法,注意引導學生思考,留下空白讓學生自由發(fā)揮;第三,對上課內(nèi)容、材料、時間、數(shù)據(jù)、術(shù)語等極為熟悉,內(nèi)容精準;第四,以專題講解為主,所講知識逐層展開,條理分明,層次清晰;第五,教學中講解材料時力求“裝新酒”,并能將最新和最前沿的理論和材料介紹給學生。上述五點特色,“場景”的預留,能讓學生穿梭于時空之中,能使學生遨游于中西文化中并有身臨其境之慨,讓聽者獨立于內(nèi)容之外而神游于精神之中。此教學,深得自由之魂。《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著作是陳寅恪學術(shù)的代表,亦是其聯(lián)大時期的講稿,現(xiàn)閱此著作,依然不乏真知灼見,觀點獨到,論證嚴謹,亦顯其教學功力,內(nèi)容尤顯其個性與自由融通的典范。這一點,陳寅恪為王國維碑銘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亦可見其思想。雖是為王國維題銘,用至陳寅恪身上亦為適用。在教學中,陳寅恪是此思想的踐行者。另值得一提的是皮名舉教授,是皮氏乃朗格(William L.Langer)的得意門生,在教學中留下“不讀中國歷史不知道中國的偉大,不讀西洋歷史不知道中國的落后”的名言,從其內(nèi)容,亦知其思想個性。

        西南聯(lián)大國文課,選錄多篇《世說新語》:《言語篇》《文學篇》《方正篇》《雅量篇》《識鑒篇》《容止篇》《任誕篇》。這些篇目的選入,欲可見聯(lián)大教授追求的藝術(shù)精神?!墩撜Z》,選錄《言志》篇,不難推斷編者旨趣。經(jīng)典著作《論語》,由陳夢家講授?!跋壬v《論語·言志篇》,講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風乎舞霉,詠而歸’。他揮動雙臂,長袍寬袖,有飄飄欲仙之慨,使我們知道了孔子還有熱愛自由生活的一面。有一個中文系同學開玩笑地問我:‘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人,有幾個結(jié)了婚?’我不知道,他就自己回答說:‘冠者五六人,五六得三十,三十個賢人結(jié)了婚;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四十二個沒結(jié)婚;三十加四十,正好七十二個賢人,《論語》都說過了?!辶忠话阒浮寤蛄袝r也可指‘五乘六’,從科學觀點看,這太含糊;從藝術(shù)觀點看,這卻成了諧趣。”[6]26-27“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闭缧鞆陀^言:“‘大樂與天地同和’的藝術(shù)境界;孔子之所以深致喟然之嘆,也正是感動于這種藝術(shù)境界。此種藝術(shù)境界,與道德境界,可以相融和;一個人的精神,沉浸消解于最高藝術(shù)境界之中時,也是‘物我合一’,‘物我兩忘’,可以用‘人欲盡處,天理流行,隨處充滿,無稍欠缺’這類的話去加以描述。”[19]從徐復觀的論解中,結(jié)合陳夢家的教學場景,不難推斷《論語·言志》篇中藝術(shù)思想——自由,又從陳夢家回答孔門弟子結(jié)婚者“三二”,亦不難看出陳夢家的個性特點。這種集思想與個性的教學,亦是聯(lián)大教授的特色,傳為佳話。再看聞一多,被人戲說“長胡子”,抗戰(zhàn)伊始,聞一多便不再修剪胡子,揚言要留至抗戰(zhàn)勝利。這種“不修邊幅”,在教學中卻成為了彰顯教學風采的方式。《聞一多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中記載:“上課鈴一響,就立刻收拾好煙斗,從口袋里抽出講稿,溫文地打開,開始了妙語連珠的課堂教學。那美髯飄拂的豐姿,恰似一座神采奕奕的絕妙的詩人藝術(shù)塑像,特別是講到得意處而掀髯大笑的時候,那光景更動人了?!盵4]210聞一多授課時的“物我合一”“物我兩忘”,不正是“個性與自由交融”?抗戰(zhàn)勝利,聞一多剪掉了胡子。以陳夢家、聞一多為代表的這類教學,是藝術(shù)的寫照,亦是教學境界的期冀,也是西南聯(lián)大國殤流離中仍當堅守的情懷,更體現(xiàn)“個性與自由交融”的教學特征。

        西南聯(lián)大教育的成功,原因眾多,主要是有大師之故爾。西南聯(lián)大的教學,主要繼承了“兼容并包、學術(shù)自由”的傳統(tǒng)。正是在這一傳統(tǒng)基礎(chǔ)上,西南聯(lián)大的教授在教學中彰顯了個性。聯(lián)大所倡導的學術(shù)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教學形式的自由等,這些內(nèi)容,給聯(lián)大教授和學生提供了教育的溫床,最終使得教授在教學中既能展現(xiàn)個性,又能發(fā)揮自由。在教學中,教授們較好地發(fā)揮、運用了“個性”“自由”的張力,最終在教學中融為一體,成為教學特色,惠及聯(lián)大學子。

        四、余論

        西南聯(lián)大在昆八年,書寫了教學風采,留下了寶貴的教育資源。通過對聯(lián)大教授教學特色的研究,亦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感。從教學的藝術(shù)而言,聯(lián)大教授所呈現(xiàn)的教學特色,可成為解決公共課教學所遇難題的示例:第一,中西會通,不僅是西南聯(lián)大的一種教學特色,也是一種教學視野。如今教室中“低頭族”的普遍存在,歸因可以有多種,但與教師、學生的知識視野有相關(guān)性。西南聯(lián)大教師正是站于西學與中學會通之路,講法獨特,視野開闊,成為“叫座”課堂,讓諸多學子受益。第二,融古致今,不僅是一種教學理念的倡導,更是“應(yīng)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模式。西南聯(lián)大教授教學,極少逗留于“書齋”,總是融入“抗戰(zhàn)”中,現(xiàn)身說法,讓學生體驗和感悟知識、文化和技能,調(diào)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傳承了中國古典文化,同時也培育了人才。第三,個性與自由交融,這不僅是西南聯(lián)大教授的“專利”,亦是“因材施教”的需要。西南聯(lián)大教授教學,雖然是在極其簡陋的環(huán)境下,卻孕育了眾多英才,這不能不說是奇跡。從其教學特色中,不難發(fā)現(xiàn)聯(lián)大教授教學皆是個性教學,一般講解皆是研究心得,在教學中能夠融入“角色”,彰顯個性。西南聯(lián)大的這種“個性化”的教學,從一定意義言之,不正是最好的“因材施教”?西南聯(lián)大的教學資源猶如一座礦藏,需要進一步挖掘。引言中所訴及公共課教學現(xiàn)狀,希望能從深入研究西南聯(lián)大教授的教學特色中獲得應(yīng)對之策,隨教學藝術(shù)和理念的改變,“教與學”的矛盾將迎刃而解。聯(lián)大教授授課的教學智慧與教學藝術(shù),成為教學中教師追溯的教學泉源,所留下的思想精核,亦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有效法寶。

        參考文獻:

        [1]易社強.易社強:中國當代學術(shù)成就本應(yīng)比民國強千百倍[J/OL].澎湃新聞,2015-11-13.

        [2]方齡貴.西南聯(lián)大見聞瑣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7(4):55.

        [3]汪曾祺.汪曾祺全集(卷六)[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8):299-301.

        [4]聞一多講述,鄭臨川記錄,徐希平整理.聞一多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81.

        [5]許國璋.外語教育往事談——教授們的回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209.

        [6]許淵沖.追憶似水年華[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6.

        [7]王佐良.王佐良文集[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6:465-466.

        [8]周景良.雜憶二哥周玨良[N].文匯報,2015-03-06.

        [9]易社強著,饒佳榮譯.戰(zhàn)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lián)大[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3):136.

        [10]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編.雷海宗與二十世紀中國史學:雷海宗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5:1.

        [11]何兆武.上學記[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149-150.

        [12]南開大學歷史學院.雷海宗與二十世紀中國史學[M].中華書局,2005:56.

        [13]余英時著,沈志佳編.現(xiàn)代學人與學術(shù)[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90.

        [14]大一國文編撰委員會編,劉東導讀.西南聯(lián)大國文課[M].譯林出版社,2015:228.

        [15]汪子嵩.中西哲學的交會——漫憶西南聯(lián)大哲學系的教授(之一)[J].讀書,1999.

        [16]汪曾祺.汪曾祺全集(卷四)[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144.

        [17]陳魯民.陳寅恪的“四不講”[N].雜文報,2007-12-20.

        [18]唐寶民.陳寅恪的課堂風采[N].江淮時報,2015-03-31.

        [19]徐復觀.藝術(shù)精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12.

        猜你喜歡
        西南聯(lián)大教授教學
        西南聯(lián)大
        田教授種“田”為啥這么甜
        劉排教授簡介
        紀念西南聯(lián)大在昆復校(二)
        奧秘(2020年10期)2020-11-06 07:36:19
        微課讓高中數(shù)學教學更高效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由西南聯(lián)大想到的
        公民與法治(2020年4期)2020-05-30 12:31:38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節(jié)選)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8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yīng)用
        東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體育師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18
        看黄网站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福利|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臀av| 国产黄色三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午夜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影院|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制服|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 日本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9亚洲男女激情在线观看| 欧美极品第一页| 国产日产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内射久久一级二| 午夜性无码专区| 久精品国产欧美亚洲色aⅴ大片|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自拍高清在线观看| 在线综合亚洲欧洲综合网站| 久久亚洲AV成人一二三区| 一区二区国产视频在线|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九九久久自然熟的香蕉图片| 日本大片免费观看完整视频 | 国产成人乱色伦区| 国产在线精品福利大全| 久久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a片| 婷婷丁香社区| 激情人妻中出中文字幕一区|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精品| 粉嫩虎白女毛片人体|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导航| 凹凸世界视频a一二三| 艳妇臀荡乳欲伦69调教视频| 女人与牲口性恔配视频免费| 6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