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淡水水產(chǎn)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17)
隨著經(jīng)濟水平和物質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豐富。觀賞魚作為時下較流行的家庭裝飾物品,其產(chǎn)業(yè)規(guī)模在我國取得了飛速發(fā)展。通過欣賞色彩絢麗的觀賞魚,人們可以充裕精神生活、陶冶情操[1]。錦鯉作為觀賞魚中主要常見品種,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以其艷麗的體色、美麗的斑紋、雄健的泳姿博得了人們的喜愛,在世界范圍內被譽為“會游泳的藝術品”、“水中活寶石”等,其養(yǎng)殖業(yè)已成為農村乃至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新的增長點[2]。由于錦鯉為雜食性動物且易于養(yǎng)殖,因此錦鯉觀賞養(yǎng)殖廣受人們的歡迎。近年來,我國已有相當多的投資者投資錦鯉養(yǎng)殖行業(yè)。錦鯉觀賞養(yǎng)殖的歷史源遠流長,學術界也從未間斷對錦鯉人工繁育和養(yǎng)殖技術的研究。在魚類人工增養(yǎng)殖中,養(yǎng)殖密度和水溫是兩個制約魚類生長的重要指標,適宜的養(yǎng)殖密度和水溫可以實現(xiàn)單位養(yǎng)殖面積生產(chǎn)力的全面提升,大大提高養(yǎng)殖經(jīng)濟效益[3-7]。本試驗旨在研究養(yǎng)殖密度和水溫對錦鯉生長的影響,探索錦鯉幼魚在一定養(yǎng)殖周期的適宜養(yǎng)殖密度和水溫,以期為錦鯉幼魚的人工養(yǎng)殖提供參考和依據(jù)。
揚中市花鳥魚市場中購得本試驗用錦鯉幼魚,玻璃水族箱暫養(yǎng)1個星期,維持水體溶解氧濃度>5 mg/L,pH在7.8~8.2之間,水溫為23.0~25.0℃,連續(xù)充氣,每天換水1/3~1/2。
試驗全程在室內進行,在規(guī)格1.5 m×1.5 m×1.2 m的玻璃水族箱進行養(yǎng)殖,所選試驗用魚健康活潑,無病、無傷、無畸形。試驗用錦鯉幼魚體長為(5.13±0.26)cm,體重為(10.06±0.48)g。試驗用飼料為Φ1.2 mm的觀賞魚膨化飼料,飼料成分為:粗蛋白32.0%、粗脂肪3.0%、粗纖維12.0%、粗灰分15.0%、水分12.5%。
1.2.1 試驗設計
密度試驗共設計5個養(yǎng)殖密度:D1(10 尾/m3)、D2(30 尾/m3)、D3(50 尾/m3)、D4(70 尾/m3)、D5(90尾/m3),每個養(yǎng)殖密度組設置3個重復。水溫試驗共設計5個水溫:T1(10℃)、T2(15℃)、T3(20℃)、T4(25℃)、T5(30℃),每個水溫組設置3個重復,養(yǎng)殖密度均為30 尾/m3。
1.2.2 飼養(yǎng)管理
試驗周期1個月。試驗期間,水體溶解氧>5.0 mg /L,pH值為(7.8±0.2),氨氮濃度<0.2 mg/L,亞硝酸鹽濃度<0.5 mg/L,光照250~400 lx,連續(xù)充氣,每6 天換水一次約占總體積的1/3。試驗期間投喂量為魚體重的4%,每隔6 天稱量1次各試驗組魚的體重,相應調整其投喂量。各試驗組每天分2次投喂(9∶00、16∶00),每次投喂當天投喂量的50%。
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Excel 2013 和SPSS 21.0,以P<0.05作為差異顯著水平。各生長指標及其計算公式如下:
存活率=魚的存活數(shù)量/魚的總數(shù)量×100%
平均末體重=wT/q
日增重=(w2-w1)/(t2-t1)
特定生長率=( lnw2-lnw1)/(t2-t1)×100%
餌料系數(shù)=f/(w2-w1)×100%
其中,wT為單個水族箱中錦鯉幼魚的總重量(g);q為單個水族箱中錦鯉幼魚的數(shù)量(尾);t1為試驗開始時間(d);t2為試驗結束時間(d);w1為對應時間t1錦鯉幼魚的初體重(g);w2為對應時間t2錦鯉幼魚的末體重(g);f為錦鯉幼魚的攝食量(g)。
不同養(yǎng)殖密度下錦鯉幼魚存活與生長的指標見表1。由表1可知,30 尾/m3以下低密度組錦鯉幼魚的各項指標除平均末總重外均無顯著差異,存活率達到100%,之后隨著密度的增大,各密度組的平均存活率、末體重、日增重和特定生長率等生長指標均顯著下降(P<0.05),而平均末總重、餌料系數(shù)顯著上升(P<0.05)?;貧w分析表明,特定生長率與密度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反比例關系,其回歸方程式為:y=-0.431 5x + 3.590 7,R2= 0.966 6(圖1)。
表1 不同密度對錦鯉幼魚存活與生長的影響
注:同一列中參數(shù)右上標小寫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P<0.05),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
Note:Different lower case superscript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otherwise the same was not significant(P>0.05).
不同水溫下錦鯉幼魚存活與生長的指標見表2。由表2可知,不同水溫組錦鯉幼魚的存活率均為100%;平均末體重、日增重和特定生長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25℃時最高且顯著高于其他水溫組(P<0.05);餌料系數(shù)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趨勢,25℃時最低且顯著高于10℃、15℃、20℃水溫組(P<0.05),與30℃水溫組差異不顯著(P>0.05)。錦鯉幼魚特定增長率和水溫之間存在顯著的二次曲線關系,其回歸方程式為:y=-0.180 6x2+ 1.384 4x + 0.032 2,R2=0.787 2(圖2)。
表2 不同水溫對錦鯉幼魚存活與生長的影響
注:同一列中參數(shù)右上標小寫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P<0.05),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
Note:Different lower case superscript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otherwise the same was not significant(P>0.05).
環(huán)境脅迫因子能引起魚類應激反應,養(yǎng)殖密度是實際養(yǎng)殖生產(chǎn)中較為常見且最需考慮的一種環(huán)境脅迫因子,它能引起魚類內在生理狀況發(fā)生改變,降低養(yǎng)殖群體存活率及生長率,增大養(yǎng)殖個體間生長差異,增加魚群發(fā)生大面積死亡的概率[3,8-9]。本試驗中,大于50尾/m3的密度組存活率小于100%,養(yǎng)殖周期中出現(xiàn)死亡,究其原因為過高的養(yǎng)殖密度會造成水質惡化并直接產(chǎn)生脅迫作用以及增加生存空間的緊張[10]。有研究報道,影響魚類生長的關鍵因子并非是水族箱大小,而是水體可利用量[11],且通過采取一定措施,提高水體含氧量,可以降低養(yǎng)殖密度對魚類生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12]。本試驗結果表明,各試驗組水體溶解氧含量基本一致且能滿足不同密度組需要,在此良好試驗條件下,10 尾/m3密度組與30 尾/m3密度組之間的各項指標差異均不顯著,但大于30 尾/m3的不同密度組錦鯉幼魚的生長仍存在顯著差異。
魚類養(yǎng)殖生產(chǎn)中,發(fā)病率、存活率、投入成本和產(chǎn)出效益等養(yǎng)殖指標都和養(yǎng)殖密度有直接關系,因此,要根據(jù)具體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條件,同時與生產(chǎn)實踐綜合起來才可獲得最佳的放養(yǎng)密度。綜合考慮餌料系數(shù)及單位水體錦鯉產(chǎn)量,建議在規(guī)?;靥琉B(yǎng)殖過程中,錦鯉的放養(yǎng)密度應以30 尾/m3為基準,可以根據(jù)池塘條件、水質特點、增氧設備、養(yǎng)殖水平等具體情況適當增減。
溫度通過影響魚類需求維持量、食物攝食量、蛋白合成率及代謝反應速率等生理生化過程,從而影響魚類生長和活動,適宜的溫度條件有助于縮短魚類的生長周期[13]。當水溫低于最適溫度時,隨著水溫的升高,魚類的攝食率、生長率均呈上升態(tài)勢;當水溫高于最適溫度時,隨著水溫的升高,魚類的攝食率、生長率均呈下降態(tài)勢。溫水性魚類的最適溫度大多為20~30℃[14]。據(jù)本試驗結果來看,錦鯉幼魚在水溫為10~30℃時都能攝食生長,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較廣,最適生長溫度約為25℃。
從增加養(yǎng)殖生產(chǎn)效益來看,建議錦鯉幼魚(體重10 g左右)在一定養(yǎng)殖周期(1個月)內,其靜水池塘的放養(yǎng)密度在30 尾/m3左右,適宜的養(yǎng)殖水溫控制在25℃左右。
參考文獻:
[1]王康,馮凌霄,胡哲.江蘇省觀賞魚產(chǎn)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J].水產(chǎn)養(yǎng)殖,2015,36(6):17-20.
[2]許品章.錦鯉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歷史淵源[J].水族世界,2014,(2):118-131.
[3]殷名稱.魚類生態(tài)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5:38-45.
[4]徐偉,耿龍武,姜海峰,等.淺析鹽堿水域的魚類養(yǎng)殖開發(fā)利用[J].水產(chǎn)學雜志,2015,28(4):44-47.
[5]白海文,張穎,李雪,等.溫度對施氏鱘幼魚攝食、生長和腸道消化酶活性的影響[J].中國水產(chǎn)科學,2012,19(5):799-805.
[6]魯翠云,耿龍武,李超,等.微衛(wèi)星標記分析大鱗鲃養(yǎng)殖群體的遺傳結構及生長性狀[J].水產(chǎn)學報,2013,37(8):1121-1128.
[7]劉文奎,樊啟學,朱邦科,等.餌料密度對雜交鱧仔魚生長、存活的影響[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2007,26(3):367-370.
[8]Meske C.Fish aquastocking [M].Oxford UK:Porgamon Press,1985:237.
[9]Poston H A,Williams R C.Interrelations of oxygen concentration,fishdensity,and performance of Atlantic salmon in an ozonated water reuse system [J].The Progressive Fish-Culturist,1988,50(2):69-76.
[10]廖銳,區(qū)又君,勾效偉.養(yǎng)殖密度對魚類福利影響的研究進展Ⅰ.死亡率、生長、攝食以及應激反應[J].南方水產(chǎn),2006,2(6):76-80.
[11]Houman S,Hossein V G,Oryan S,et al.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inBarbuscapitoin south coasts of the Caspian Sea-Gilan Province [J].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2002,1(4):85-98.
[12]Gatlin D M.Dietary supplements for the health and quality of cultured fish [M].Wallingford UK:Centre Agriculture Bioscience International,2007:151-163.
[13]Jobling M.Nutrient partition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feed composition on body composition [J].Food Intake in Fish,2001,25(4):354-375.
[14]Mackenzie S,Bardolet L T,Balasch J C.Fish health challenge after stress.Indicators of immunocompetence [J].Contributions to Science,2005,2(5):44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