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文
摘 要:沙棘在當前的林區(qū)建設中種植范圍逐漸加大,本文便以沙棘在種植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作為敘述內容,對整體各階段的管理內容進行分析,為今后的沙棘播種提供參考。
關鍵詞:沙棘;造林;撫育;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S79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181
沙棘又被稱為酸刺,其生存環(huán)境位于干燥山坡或者海拔較高的河灘地域,常與柳樹等形成小面積的樹林。由于沙棘自身的特性,使其成為當前林區(qū)建設的主要樹種,并且沙棘繁殖的方式較為簡單,較容易實行,因此便對沙棘播種過程中的各階段進行淺薄的介紹。
1 地域實際狀況
豐寧滿族自治縣處于河北省北部,地勢呈現一面高一面低的狀態(tài),其土壤主要呈現中性,并且境內具有5大河系,具有豐富的飲用水資源,是國家實行森林建設計劃的重要地域之一,已經取得非常顯著的成果,對經濟發(fā)展,生態(tài)進步產生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經成功造林地2000km2,森林總覆蓋率已達到54.4%,為林業(yè)建設做出重大的貢獻[1]。
2 造林階段
2.1 播種造林環(huán)節(jié)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要選擇適合種子生長的地區(qū),例如荒山地區(qū)等荒蕪地帶,其中沙質土壤最為適合。種植時間,一般選擇4—5月份最為適合,而在雨季或者秋季進行播種時,需要在8月底完成種植工作,否則幼苗無法在冬季來臨之前做好準備工作,無法適應冬天寒冷的天氣,無法保證幼苗的成活率。要合理選擇地勢,在選擇播種方式前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依據不同的地質選擇播種方式,在進行播種過程中,可以使用撒播的方式,將密度控制在每650m2播種量2kg左右。對于水分資源充足并且雜草較少的地域,可以直接進行播種,然后對當前地域淺耙處理。如果當前地域雜草較多,需要使用穴播法,挖直徑在40cm左右,深度在30cm左右的淺坑,并在其中播種6粒左右的種子。當在荒坡地區(qū)開展造林工作時,需要注意森林種類搭配,進行混合種植,保證造林之后的效果。
2.2 植苗造林階段
在干旱的荒坡中進行種植的時候,需要做好準備工作,例如整體、儲水等,在該地區(qū)種植的時候,一般使用魚鱗坑或者水平溝整地的方式。并且種植時間在春秋2季最為適宜,并且由于沙棘幼苗自身的發(fā)芽期較早,因此在春季的時候,需要較早種植。對于沙棘幼苗種植之前,需要嚴格把握幼苗質量,在選擇幼苗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選擇樹齡在1~2a的最為恰當,并且高度在30~100cm左右,根部長度需要在20cm以上,這樣才能保證幼苗種植之后的成活率,并且在運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運輸的方式,有效地保證樹苗根部的完整,保證樹苗的質量。在種植的過程中,要避免樹苗窩根的現象產生。在造林的過程中,注意樹種的混合比例,通常情況下,按照7:3的種植比例即可。
2.3 插條造林階段(扦插)
此方式最宜的種植時間在春季或者秋季,適用于水資源較充分的地域,需要將采集到的插條,制作成10cm左右長的插穗,去掉下部多余葉子,保留4~6片即可,然后將插穗消毒處理,把消毒后的插穗放置于清水中侵泡5d左右,然后對種植地域的表面進行處理,翻曬土壤,減少土壤中的細菌,最后將插穗,插入25cm左右深度的地下,密度保持在每700m2200株左右,保證插穗的成活率,使整體的造林工程可以按照既定的標準完成[2]。
3 撫育管理
3.1 加強幼苗管護環(huán)節(jié)
在造林工作完成之后,需要有專業(yè)的人員進行維護保養(yǎng)工作,具體的實施內容包括:封鎖山林,減少由于人畜活動,對幼苗造成的危害,并且每隔一段時間對沙棘幼苗進行擴穴除草工作,保證沙棘幼苗的生存環(huán)境,對于養(yǎng)料不充足的地域還要注意在林區(qū)適當地施加肥料,為樹苗的成長提供有效的生長營養(yǎng)。
3.2 病蟲害防止工作
對于沙棘幼苗來說,由于本身病蟲害抵抗能力強,因此僅受到較少病蟲害的影響,其主要的病蟲害為立枯病等,為有效預防此類病害,可以使用噴波爾多液對樹苗進行噴灑,有效預防此類病癥,而且在施撒農藥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農藥的交替使用,防止其產生抗藥性,使農藥效果不佳[3]。
4 結語
在沙棘造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很多的環(huán)節(jié),并且在每個階段中,都需要注意不同的工作要點,做好沙棘造林工作,在種植過程中,及時引進新技術,使用最少的資源達到最大的收益。
參考文獻
[1]趙立坤.沙棘育苗造林及撫育管理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
2015(20):32-33.
[2]馬建峰.山西半干旱地區(qū)沙棘林撫育管理技術[J].北京農業(yè),
2015(12):100.
[3]孫文娟,黃漢愛.沙棘豐產栽培及果實采收技術試驗研究[J].林業(yè)科技通訊,2016(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