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莉
[摘 要]在當今網絡時代,信息化已成為各個行業(yè)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的重要內容,對各行業(yè)革新式發(fā)展目標的實現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對注重綜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教育領域而言,在重視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情況下,如何融入更多的信息化因素,在信息化的助推下將其人才培養(yǎng)目標推向更高處,已然成為教育領域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規(guī)劃。為此,本文以高校審計專業(yè)教學為例,通過對信息化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視域下高校審計課程教學要素的簡要分析,揭示其當前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詳細介紹信息化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視域下審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信息化;應用人才;培養(yǎng);審計課程;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6.096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06-0-02
審計課程是高校財務會計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對財務人才培養(yǎng)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高校十分重視會計課程教學,積極響應“新課改”倡導下關于對審計專業(yè)綜合型高素質人才進行培養(yǎng)的相關要求。而信息化教學作為“新課改”背景下課程改革的重要手段,能夠有效提高傳統(tǒng)課程教學質量。因此,信息化審計課程教學改革已成為大多數高校審計課程重要的改革方向之一。高校在重視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動搖的情況下,也開始關注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育。然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高校審計專業(yè)課程在開展信息化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仍存在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不良、教師信息化水平不高、學生信息化意識不足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審計課程教學應積極探索信息化下應用人才培養(yǎng)的課程改革科學方法。研究信息化下應用人才培養(yǎng)的審計課程改革,不僅能夠加強信息技術在審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且對審計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應用型審計人才的培養(yǎng)有著深刻意義。
1 信息化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審計課程教學的要素
1.1 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
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指,依托于信息設備和信息技術而建立的信息化教學場所和教學設施,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學的硬件環(huán)境和軟件環(huán)境,是信息化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審計課程教學的基礎。從硬件環(huán)境方面來看,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主要包括多媒體教室、校園網絡、錄播教室、學生機、教師機、控制設備以及電子白板等。從軟件環(huán)境方面來說,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主要包括教學過程信息化管理、教學過程信息化評價、教學過程數據分析等,以及專業(yè)教學軟件和輔助教學軟件。
1.2 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信息化教學能力是信息化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審計課程教學對教師的新要求,是現代教育發(fā)展所要求的教師教學能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主要指,教師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結合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教學組織、實施教學過程、完成教學任務以及解決教學過程的能力。而教師的信息化意識和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教師對現代教育發(fā)展的認識和信息化教學能力,是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前提。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從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方面來講,其主要指教師在課程講解、課程指導、課程組織、課程研究等方面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信息技術應用的能力還包括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從信息化教學設計方面來講,其主要指教師利用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組織安排教學過程和教學要素,進而為學生提供良好學習環(huán)境的能力。信息化教學設計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將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設計中,實現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
1.3 信息化教學資源
信息化教學資源主要指,教材、輔導書、錄音帶、練習題等傳統(tǒng)教學資源,以及相對高級的網絡平臺中的數據信息資源。信息化教學資源不僅包括數字化課件和數字化教材,還包括網絡課程、信息化的交流工具和認知工具。信息化教學資源具有多種形式,能夠反復利用和共享使用?,F階段,我國主要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有課堂教學資源、教學輔助資源和網絡學習資源。其中,課堂教學資源主要指媒體素材;網絡學習資源主要包括網絡課程和課件、文獻資料、資源目錄索引;教學輔助資源主要包括教學軟件、教學案例、課件、題庫等。
2 信息化下應用人才培養(yǎng)的審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良好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
目前,很多高校審計課程教學缺乏良好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信息化教學設備嚴重不足。大多數學校的計算機設備、信息化實訓教室、多功能教室等硬件設施數量較少,難以滿足信息化教學的需求。且學校的數字圖書館、數字化教學平臺、仿真實訓軟件等信息化設備更加稀缺,有些學校甚至沒有這些信息化設施。從硬件設施方面來講,雖然大多數學校都建立了校園網絡,并設置了多媒體教室,但每個教室只有一臺多媒體設備供教師使用,學生無法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信息查詢。從軟件設施方面來講,雖然大多數學校開設了網絡教學平臺,并引入了實訓教學軟件,但仿真模式實訓軟件數量較少,有些學校甚至沒有仿真模擬實訓軟件。
2.2 信息化教學意識薄弱
從學校方面來講,很多高校在審計課程教學中缺乏信息化意識,忽視了信息技術在審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缺乏對信息化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審計課程教學的統(tǒng)一規(guī)劃,沒有制定信息化審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也沒有對審計課程改革的信息技術應用進行具體規(guī)定,導致信息技術在審計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較少,嚴重影響了信息化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審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效率。從教師方面來講,很多審計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信息化教學意識,忽視了信息化的資源和技術對審計課程改革的重要性,沒有在審計課程教學中運用信息化的資源和技術。
2.3 教師信息化水平不高
教師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影響著信息化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審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效果。然而現階段,很多高校審計課程教師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年齡較大的審計課程教師沒有接觸過信息技術,也沒有接受過信息技術基礎教學,缺乏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嚴重不足。而年輕的審計課程教師雖然學習過基礎的信息技術,但這些教師都不是計算機專業(yè)出身,缺乏對信息技術的深入學習和研究,只能進行基本的信息化教學操作,無法開展專業(yè)性的信息化教學。另外,部分審計課程教師缺乏專業(yè)發(fā)展意識和終身學習理念,沒有積極了解先進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對信息化教學技能的學習,信息化教學水平不高。
2.4 信息化資源建設落后
信息化教學資源是信息化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審計課程改革的重要資源保障,而信息化教學資源對網絡技術的依賴性較強,與傳統(tǒng)教學資源相比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更新速度較快,能夠促進審計課程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完善。但現階段,很多高校審計課程教學忽視了信息化的資源建設,沒有根據本校的審計課程特色構建特色資源庫,缺乏對網絡審計課程教學資源的收集和整理,信息化資源數量較少,難以滿足信息化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審計課程教學改革的資源需求。
3 信息化下應用人才培養(yǎng)的審計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3.1 優(yōu)化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
針對信息化下應用人才培養(yǎng)的審計課程教學改革缺乏良好的信息化環(huán)境這一問題,高校審計課程教學改革應加強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建設,積極優(yōu)化審計課程教學的信息化硬件環(huán)境和軟件環(huán)境。為此,高校應積極優(yōu)化審計課程教學的硬件環(huán)境,設置審計教學多功能教室、實訓教室、多媒體教師等教學場所,購置充足的多媒體設備,保證教師的多媒體教學。同時,高校應設置計算機機房,并對學生開放,讓學生能夠運用信息技術在網絡平臺上搜集相關的課程學習資源。另外,高校應積極優(yōu)化審計課程教學軟件環(huán)境,購置充足的教學軟件,開設審計教學網絡平臺,引進虛擬模擬實訓軟件等,促進信息化審計課程教學的開展。
3.2 樹立信息化教學理念
信息化教學理念對信息化下應用人才培養(yǎng)的審計課程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思想指導作用。因此,高校審計課程教學應積極樹立信息化教學理念。為此,高校應強化領導人員對信息化教學的意識,積極向領導人員宣傳信息化技術對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使學校領導人員充分認識到信息化資源和技術在審計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重要性,加強領導人員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視,將信息化審計課程教學改革納入學校規(guī)劃中,促進信息化審計課程教學改革的開展。高校還應不斷提高審計課程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意識,加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宣傳教育,要求教師開展信息化審計課程教學,提高教師對信息化審計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視程度。另外,高校應積極強化學生的信息化意識,對學生進行信息化宣傳,鼓勵學生開展信息化審計課程學習,讓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信息化審計課程教學,促進信息化下應用人才培養(yǎng)的審計課程教學改革的順利開展。
3.3 提高教師信息化水平
針對教師信息化水平較低這一問題,信息化下應用人才培養(yǎng)的審計課程教學改革,應不斷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加強對教師的信息化教育和培訓。為此,高校應積極實施教師培訓制度,組織審計課程教師定期參加信息化教學培訓,加強審計課程教師對信息化教學觀念和信息化教學技能的學習,提高審計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學校還應提高信息化教師的比例,積極引進專業(yè)的信息化人才,指導信息化課程教學和課程改革,提高審計課程教學改革的信息化水平。另外,高校應積極實施教師激勵機制,將教師的信息化學習和信息化教學作為教師激勵的項目,對信息化學習效果較好和信息化教學水平較高的教師進行資金獎勵或職位升遷、職稱評定優(yōu)先等獎勵,激發(fā)審計課程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和信息化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實現審計課程教師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3.4 加快信息化資源建設
信息化下應用人才培養(yǎng)的審計課程教學改革,需要大量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為此,高校審計課程教學應加快信息化資源建設,加強對網絡資源的搜集和整理,加大信息化資源的開發(fā)力度,提高信息化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因此,高校應積極構建信息化教學資源庫,搜集網絡中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根據專業(yè)和課程對所收集的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并向學生和教師共享信息化教學資源,提高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學校應根據教學現狀構建特色資源庫,加快建設精品課程,鼓勵教師積極制作教學視頻、數字化教學課件、編寫特色輔助教材,提高本校對信息化資源的應用。
主要參考文獻
[1]葉文暉,劉國常.對信息化審計人才培養(yǎng)的思考[J].財會月刊,2017(17).
[2]孫玉甫.應用型本科財會人才培養(yǎng)研究[J].商業(yè)會計,2016(14).
[3]崔春.審計信息化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