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教育中文言文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教學內容,然而由于文言文自身具有一定難度使得學生無法有效提高學習效率。雖然我國在當前的文言文教學實踐中已經總結出一系列教學方式及教學經驗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效率低下等消極現象,最終導致課堂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高。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實踐
課本中文言文的比例不斷增加說明了文言文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就文言文教學開展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理解呢?
一、 高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
要想探討如何高效地學習文言文,首先就要明確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文言文是古代人類的智慧結晶,凝結了中華幾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其中或褒揚、或諷刺、或直白、或深刻、或教育、或感慨,無一不是體現古代歷史的發(fā)展進程與人類社會的需求。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就在于通過文字表述和古人進行精神境界的交流,增加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意識,讓學生深刻感悟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增加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通過學習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品位,豐富學生的思想內涵,充實文化底蘊。高中學生的認知理解水平都具有一定的基礎,因此,在高中語文階段的教學中增加文言文的學習篇數,是按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所決定的,且在學習文言文的內容后,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引導學生更好地指導生活實踐。
二、 高中學生學習語文文言文的具體方法策略
1. 語感的培養(yǎng)是高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引導因素
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朗讀總是磕磕巴巴,不能連詞成句,這是學生沒有掌握其語言特點的重要表現。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主要表現就是語感。學生平時如果愛好閱讀,那他的語感則相對較好,在進行文言文閱讀時,也能較好的找到語句中的斷句,從而將文章讀好,了解其具體含義;反之,學生沒有閱讀習慣,平時也很少練習閱讀、朗讀等方式,那在進行文言文學習就更加費力,找不到其中的訣竅。語感的培養(yǎng)是長期堅持和鍛煉的過程,需要一定的客觀積累才能最終形成質的飛躍。語感的培養(yǎng)的方法就是閱讀,大量閱讀。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語感講述的就是語句中的層次劃分,領悟句子中的含義從而將其斷句,也就更加容易了。
2. 注意文言文中語言文字、句式結構的積累
文言文的困難之處在于句式結構多采用倒裝、后置、前置等,有上文中提到的狀語后置,還有賓語前置等。這對于學生來說也是需要記憶并且掌握的一大難點。這比通假字記憶相對而言更加困難,畢竟通假字有好多屬于象形文字的范疇,結合現在的用法聯(lián)系上下文就能了解古代的表示含義,反觀古代文言文的句式結構特點,除了必要的增加語感的無實義的語氣助詞外,還有很多語法知識,就是所說的倒裝、狀語后置、賓語前置等,掌握這些句式變化,學生學習文言文也就更加容易了。所以,學生平時學習時,一定要注意這些句式結構的積累,培養(yǎng)自己的文言文知識。
三、 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可以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目標,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獲得內驅力,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及效率。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習狀況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以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只是將文言文中所涉及到的詞匯、重點語句進行翻譯,并讓學生死記硬背,使得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tài),再加之文言文學習自身是一種較為枯燥的學習,嚴重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消極情緒,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對此,教師應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為學生講解文言文背景、歷史典故等方式引導學生開展相關的文章趣味探索活動,促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被文章中的人物、名句所觸動,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樂于學習文言文中的各類知識。此外,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利用合作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等方式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活躍學生思維的同時還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 加強學生對文言文的朗誦
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多鼓勵學生進行誦讀才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文言文中的具體含義,這就要求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誦讀的重要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感,并且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有效提高。文言文誦讀有助于學生更好,更準確地把握文言文中古人的思想感情,使得學生可以在誦讀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具體含義,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語感的目的。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今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促使學生對文言文進行誦讀,并且結合文言文的平仄錯落等特點,用飽含感情的語言將文言文表達出來,使得課堂教學并不僅是通過傳統(tǒng)的填鴨式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來表現,在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的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促使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質量及效率得以顯著提高。
總之,需要明確的是,通假字都有其特定的主體形式,學生只要善于觀察、分析,定能找到其中的訣竅,從而轉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積累,最終作用于高中語文的學習中。文言文作為高中語文學科中重要的一部分,有助于學生引思明理,通過古人對事物的看法,幫助學生探究現在社會應用中的人生哲理,從而將文言文中的思想內涵密切聯(lián)系于現在社會中。對于學生而言,現在可能還不能真正理解,但是隨著步入社會,終將能夠感受到其文字背后的深刻哲理,這也就是學生學習文言文化的最終意義。
參考文獻:
[1]溫曌嬋.誦讀教學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使用及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2]趙軼輝.“新課標”對高中文言文教學方法的影響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林紅,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南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