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其思想還不夠成熟,在面對社會上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時,往往分析得不夠理性,在其成長的過程中,班主任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班主任必須做好德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讓學生在將來能夠正確地認識世界,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德育狀況;工作流程
義務教育的新一輪課改走進我們的生活將近十年,這十年來,廣大教育工作者艱苦努力,協(xié)同作戰(zhàn),讓課改這一關乎中國教育走向,決定中華民族未來的浩大工程,從啟動、實驗階段,穩(wěn)步、順利地催生出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不斷涌現(xiàn)出教學改革的新人物,新經(jīng)驗。當然與之同時,也不時產(chǎn)生了一些新問題,新困惑。其中,新課改下如何抓好班級管理,發(fā)揮班集體的整體效能,是我特別關注并想解決的問題。通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對此項工作有了些許體會: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直接領導者和組織者,也是班級管理者。作為班主任,受社會及其教育本身雙重因素的要求與影響,有其自身的特點。
一、 教育觀念更新,是做好新課改下班主任工作的關鍵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教育觀念的更新是核心,是關鍵。首先是學生觀的更新。學生是發(fā)展的人,是有獨立意義的人,“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生命是教育的原點,關注所有生命的價值,肯定所有生命的意義,成全所有生命的發(fā)展,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也是實行新課改所要實現(xiàn)的目標要求。其次是教學觀的更新。教學要以人為本,師生之間是互動的,教師與學生不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關系,而是引導學生尋找水源,探其泉眼。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尊重主體,還要開發(fā)主體,修剪移接。發(fā)展主體,要讓學生具有主動開發(fā)自身潛力的主體意識,同時激發(fā)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敢問、多思、主動“探究未知領域”。再次是學習觀的更新。人的一生是在不斷地積累知識經(jīng)驗,改變思想行動。關注學生的未來發(fā)展,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正如朱熹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二、 善用班上干部,往往事半功倍
經(jīng)過對班級和學生的了解,再逐漸地實施自己的工作策略。教育是有過程的,切忌功利主義而要求一下子把班級管理好,那是不現(xiàn)實的。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事務繁雜,既要進行教學工作,又抓班級管理,有時還兼上其他班別的課。所以,一定要讓班干部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要放手讓班干部去管理班級,要信任他們,鼓勵、指導他們?nèi)绾稳プグ嗉壒芾?。如果指導有方,班主任工作就事半功倍,班主任也就能抽出更多時間去鉆研教材,給孩子們教更多的知識了。
三、 盡力開好班會,鞏固優(yōu)良行為
班會是總結上周工作和安排本周工作的最好時間。班主任要重視班會的開展,要盡心盡力開好每一次的班會。班會主題的內(nèi)容應當健康向上,要跟學生的實際生活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幫助他們鞏固優(yōu)良行為和不斷克服不良行為,另一方面要有針對性,這是主題班會生命力所在。班會主題要針對學生共同關心的社會現(xiàn)象,學校重大事件,班級普遍性、傾向性問題或嚴重的突發(fā)個案,如冬天天氣冷,上學放學路上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別買校門口的零食,注意到校時間,不準在樓道內(nèi)追逐打鬧等。讓學生漸漸地懂得什么應該做,什么應該放棄。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 開展集體活動,增強集體凝聚力
一個沒有共同的目標缺乏集體凝聚力的班級,班風肯定不會很好。所以我一直把增強班集體凝聚力作為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抓住每堂班會課,利用新課改理念開展班主任工作,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及時解決問題,并且不斷給同學們灌輸一個理念:這是一個班集體,我們要為班集體的榮譽而考慮問題、做事,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啟發(fā)和感化。當然,引導學生參加或開展各項集體活動,增強集體凝聚力。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在活動中都能滿腔熱情、積極投入、遵守紀律、聽從安排,從而贏得榮譽,受到表揚。集體凝聚力不僅在大型的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在一些小事情上也反映出來。比如:平時我常常教同學們樹立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競爭意識,每次大掃除、黑板報的評比我都要求他們看看最后的結果,發(fā)揚優(yōu)勢,縮短差距,形成良好的班風。
五、 細化管理,常抓不懈
細化班級管理工作,是高中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舉措。初中班主任首先要廣納良言,制定符合本班班情的管理制度。按照班級管理制度對學生實行量化管理,獎罰分明。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做到每天一小結,每周和每月一總結。當學生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的時候,要及時地提示、教育、引導,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
六、 班主任要努力成為學生的“心理醫(yī)生”
初中生的心理狀況極為復雜:有的因家庭關系破裂,缺少溫暖而自暴自棄;有的因自我約束力太差而無心向學;有的因家庭經(jīng)濟比較困難而郁郁寡歡;有的因智力低下、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不對頭導致成績低下而缺乏自信;還有的獨生子女因缺乏困苦的磨礪,稍遇挫折便產(chǎn)生退縮、難過、不安的情緒,更有青春期階段,學生不時出現(xiàn)的悲觀、煩惱、焦慮、孤獨等消極情緒,這就需要班主任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對學生多親近、常傾聽、勤觀察、多調查、善分析,去交流、去溝通。同時不失時機,因人而異,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對癥下藥,給予引導、教育、疏導、關心或鼓勵,幫助學生走出困境,指點他們?nèi)松姆较?。尤其是對待犯了錯誤的學生,應心平氣和地與他們促膝談心,平等對待他們,用誠懇、真誠的話語打動他們,用真摯的情感感化他們,努力使他們的思想言行、學習態(tài)度、紀律觀念等穩(wěn)步提高,一步一個腳印朝前趕。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意識到,傳道授業(yè)解惑是任課教師的基本職責,愛卻是管理班級的核心。一個班集體是幾十名學生的班級,缺少愛的孩子很冷漠,缺少班主任愛的孩子也無法愛班集體,沒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學生是很難立足社會的。班主任不僅要關心學生的成績,還要關心他的生活,關心心理變化。要記住,對一個家庭而言,這個孩子是家庭的唯一,他們能否成人成才跟班主任密切相關,班主任沒有理由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作者簡介:
黃群賢,廣東省江門市,江門市新會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