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玲玲,印 飛,尤 歡,傅育紅
(蘇州大學附屬無錫市第九人民醫(yī)院,江蘇無錫 214000)
閉合復位克氏針外固定,因其療效確切且方便拔除等優(yōu)點,臨床廣泛應用于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兒的治療[1];但克氏針外露易造成針道感染[2],因此,針道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探討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對預防克氏針道感染的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兒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齡3~8歲,平均年齡5.2歲。納入標準:年齡<6歲;新鮮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分型GartlandⅢ型;反復手法復位失敗后需手術治療。排除標準:年齡>6歲;陳舊性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手法復位效果可。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觀察組31例和對照組32例。觀察組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齡(4.4±1.1)歲,受傷至手術時間(1.9±1.0)d;對照組中,男 21例,女 11例,平均年齡(4.5±1.0)歲,受傷至手術時間(1.8±0.7)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采用洗必泰日常針道護理,觀察組采用針道銀離子敷料外敷護理。所有手術由同1組醫(yī)師完成。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所有患兒基礎麻醉成功后,在C臂機透視下行手法復位,透視滿意后,1~3枚經(jīng)皮克氏針內(nèi)固定,針尾折彎后置于皮膚外,采用滅菌的橡膠瓶塞套保護外露克氏針尾端[3],對照組患者皮膚與橡膠塞接觸處予含氯己定的紗布襯墊,觀察組予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襯墊后外敷包扎,屈肘位90°石膏托固定,加強在院針道觀察護理:護理人員每天觀察針道周圍皮膚有無紅腫、異常滲液、疼痛等情況發(fā)生,針道護理時嚴格按照無菌原則,先行雙氧水針道清洗后,使用安爾碘消毒,待干結后用無菌紗布襯墊于針道和皮膚間,術后1周腫脹基本消退后,更換石膏為可拆卸支具并予出院。兩組患兒出院后均告知避免因高溫、活動出汗等原因造成術區(qū)感染。出院后兩組患兒均需隔天拆卸支具觀察針道滲液情況,對照組每日予洗必泰(2 mg/mL的氯己定溶液)清潔針道及周圍皮膚;觀察組出院后每周更換1次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襯墊于皮膚和橡膠塞接觸處。兩組患兒出院后每周行門診復查隨訪,若出現(xiàn)針道感染情況及時進行對癥處理(Ⅰ級感染加強換藥,Ⅱ級感染在積極換藥、術區(qū)護理同時加用口服抗生素,Ⅲ級及以上感染建議住院進一步治療),支具和克氏針于術后3周(出院后2周)去除后,指導患兒功能鍛煉。
1.3 療效評估
1.3.1 觀察患兒出院后1周、2周時針道感染發(fā)生情況和感染分級情況 針道感染分級采取Checketts 6級分類法,根據(jù)局部癥狀及治療反應由輕到重分為Ⅰ~Ⅵ級[4]。Ⅰ級:針道局部紅腫、無滲出;Ⅱ級:針道局部紅腫、壓痛伴滲液,口服抗生素有效;Ⅲ級:局部癥狀與Ⅱ級相似,抗生素治療無效;Ⅳ級:針道感染導致內(nèi)固定松動失??;Ⅴ級:X線上提示針道周圍骨感染表現(xiàn);Ⅵ級:針道周圍骨質(zhì)壞死伴滲液。
1.3.2 兩組患兒家屬電話/門診咨詢針道護理的概率護理概率=咨詢者人次之和/(咨詢者人次之和+未咨詢者數(shù)量)×100%,并記錄患兒家屬咨詢情況。
1.3.3 兩組患兒出院后2周的護理時間和護理費用設計表格由患兒家屬填寫,門診復查時交給護理人員統(tǒng)計。護理時間包括日常觀察針道、針道護理、電話咨詢和來院復查時間;護理費用包括門診換藥費、掛號費和材料費。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1 兩組患兒不同時間段針道感染發(fā)生情況 見表1。觀察組共有87個針道,對照組共有84個針道,兩組患兒術后2周針道感染分別進行安爾碘針道消毒、更換含氯己定的紗布/銀離子抗菌敷料襯墊;術后3周隨訪兩組患兒針道無感染情況發(fā)生,且X線提示患兒骨折基本愈合,拆除外支具,并拔除克氏針。
2.2 兩組患兒出院后2周總護理時間和護理費用見表2。對照組患兒家屬針道護理咨詢率78%,觀察組患兒家屬針道護理咨詢率1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咨詢問題主要圍繞針道周圍稍紅是否代表感染;是否需口服/輸液抗感染藥物;針道周圍有液體滲出是否正常;提前復查等。
表1 兩組患兒不同時間段針道感染發(fā)生情況
表2 兩組患兒出院后2周總護理時間和護理費用(ˉx±s)
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移位明顯、手法復位困難[5]。臨床上常選擇閉合復位經(jīng)皮克氏針固定,外置克氏針尾部方便術后門診直接拔除,避免了2次手術的痛苦。但針道的存在為局部細菌增殖提供了途徑,護理不當易發(fā)生針道感染、松動、骨折移位等并發(fā)癥。
選用正確的針道護理溶液及相對無菌的操作是預防術后針道感染的保障[6]。本研究日常護理組采用洗必泰進行針道護理,其中所含的氯己定成分有較強的廣譜抑菌、殺菌作用[7]。對照組術后2周隨訪84個針道9個發(fā)生皮膚淺表炎癥反應,感染率10.7%,且護理咨詢率較高,說明患兒家屬缺乏相關的日常護理常識,無菌意識缺乏;提示不正確的日常護理操作反而會增加術后針道感染的發(fā)生。
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含有銀離子抗菌層,作為抗菌譜較廣的一種非抗生素殺菌劑,它對鏈球菌、綠膿桿菌等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具有作用時間長、無耐藥性等優(yōu)點,抗菌層在吸收針道滲出液保證術區(qū)干潔的同時會促進銀離子的釋放,起到持續(xù)抗菌的作用,文獻報道作用時間可長達7 d[4]。使用銀離子敷料進行針道護理能有效降低術后護理時間及護理成本。本研究中,觀察組中術后2周隨訪87個針道10例出現(xiàn)針道紅腫,護理咨詢率較低,發(fā)現(xiàn)情況后及時來院復查通過消毒更換銀離子敷料后,拔針時無針道感染發(fā)生,提示針道護理方式得當,即使不行日常針道護理,也能降低甚至避免針道感染的發(fā)生。
銀離子抗菌功能性敷料應用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兒克氏針道保護,能有效預防針道感染,無需進行日常針道護理,值得臨床推廣。同時,應注重針道觀察,以便早期進行對癥治療,避免深部感染、骨吸收、骨壞死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李凡,勘武生,徐劍,等.有限切開復位與閉合復位治療兒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3,15(4):298-302.
[2]水小龍,張建軍,孔建中,等.急診手法復位石膏固定后延期經(jīng)皮克氏針固定治療兒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4,35(3):208-211.
[3]徐敏,傅育紅,高慧秋.巧用廢棄橡膠瓶塞保護外露克氏針[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21):21.
[4]張建薇.銀離子抗菌敷料預防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13):1847-1849.
[5]黃房珍,廖燕英,鄔素娥,等.肱骨髁上骨折患兒手術切開復位克氏針內(nèi)固定術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0,17(10):31-32.
[6]Kao HK,Chen MC,Lee WC,et al.A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 of pin site infection in pediatric supracondylar humeral fractures:daily pin care vs.no pin care[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4,134(7):919-923.
[7]謝鑑輝.兒童骨外固定器針道護理與預防針道感染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0,16(32):3963-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