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文學的發(fā)展說法不一,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學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之下,現階段澳門文學所處的位置,澳門文學創(chuàng)作人面對的挑戰(zhàn)究竟是什麼?應朝哪個方向發(fā)展?
吳志良認為澳門的寫作人,都是業(yè)餘的從事文學書寫,不求名利,純粹出於對文學的真誠熱愛和堅持,以自由的筆觸呈現澳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自信,他們的作品保留了文學的本真,不會過度包裝或偏離本性,也會互相尊重,彼此交流,佳作迭見。相對於文學產業(yè)化較盛行的其他地區(qū),由於得到澳門基金會等官方機構的支持和搭建平臺,本澳作家無須太顧慮市場的趨勢而自由創(chuàng)作,或在較少經濟或銷量壓力下出版文學書刊,這也有助鼓勵更多的作家寫作和發(fā)表文學作品。當然,澳門文學發(fā)展仍存在不少侷限和挑戰(zhàn),文學作品從質和量上也有提昇空間。首先,正因為澳門作家以業(yè)餘寫作為主,其作品常取材於周遭的生活體會,較多出現澳門人寫澳門事、抒發(fā)澳門情感的地域格局,未能充分將作品中的生活氣息與時代脈搏、與廣闊的整體社會大格局和歷史大視野聯繫,澳門文學的時代意識、憂患意識、主體意識不夠明顯,歷史感也須提高。未來澳門作家應思考如何更好地開放視野和格局,深入挖掘澳門歷史文化和現實生活題材,立足於本土經驗卻能書寫出具有普世意義的作品,讓澳門文學能以“以小見大”的姿態(tài)屹立於中國文學之中。
林玉鳳點明“文學產業(yè)”卻是不同的概念,直白點說,在“文學產業(yè)”的語境下,文學創(chuàng)作本身就是以“賺錢”為目的,能夠產生經營利益的事物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產業(yè)。以文學賺錢乍聽之下駭人聽聞,不乏銅臭的感覺,然而考究起來,倒也不是新鮮事,翻開中外歷史,以賣文為生、捉刀潤文、題詞立碑、訃文作傳等方式來賺錢謀生者比比皆是,其規(guī)模程度也夠得上“產業(yè)”之稱,可見“文學產業(yè)”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朱壽桐表示,爲什麼把這種可以自由發(fā)表的傳統媒體環(huán)境稱爲“優(yōu)勢”?文學本來應該是每個人都可以喜歡,每個人都可以做夢,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情感與心志,每個人都可以唱響自己的美妙歌喉的藝術體式,文學本來就不應是僅僅為少數人準備的“陽春白雪”。有一首詩說,天獄裡的死囚也可以唱唱情歌,每個人都有可以通過文學歌唱的權力。但是,由於社會文化運作體制和文化市場選擇機制的作用,人們建立了文學作品的優(yōu)選門檻,讓只有少數人能夠發(fā)表自己的作品,大多數人的寫作只能束之高閣,或者藏之筪底,偶爾自我閲讀,孤芳自賞,無法滿足他們的發(fā)表慾,久而久之,大部分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熱情就會消失,文學事業(yè)就成了少數作家的專利。這樣的專家化對於文學市場和文學事業(yè)來説是很正常的,但它不符合文學產生的“初心”,不是一種健康的文學生態(tài)。只有在澳門,在傳統媒體時代的澳門,文學一定意義上有可能成爲所有尋夢者的共同事業(yè),所有有志於寫作的人都可以較順利地發(fā)表自己的作品,這樣的文學生態(tài)纔是健康的,甚至是理想的。但這樣的文學生態(tài)有一種劣勢,那就是一般不利於傑出作品的產生。較低的出版門檻使得多數參與者不追求創(chuàng)作上的精益求精,十年磨一劍的精品較少產生,以至於我們澳門至今拿不出多少在文學史上立得住腳的名著,也沒有多少對世界漢語文學作出明顯貢獻的傑作。澳門文學“代表作”問題一直困擾著澳門文學界。但不必因此灰心,相對意義上創(chuàng)作者文學參與者底數比例的增加,總會有利於催生出代表澳門水平和實力的精品和傑作。那樣,澳門文學在漢語文學世界的能見度會非常清晰。
寂然指出,文學的問題,除了前文所述,還包括基礎教育的層面,澳門文學人口不夠多,並不是文學界的問題,其實是教育界的問題,因為閱讀文學作品理應是澳門人才的基本修養(yǎng),他坦言,“我才不在乎澳門的年輕人讀不讀澳門文學作品,如果他們會讀世界文學作品,會讀古典文學作品,會留意和購買文學書刊,有基本的寫作能力和較好的閱讀理解能力,澳門人的文化修養(yǎng)自然會大大提升?!钡F實的情況是,很多人中學畢業(yè)便覺得自己“讀完書”,然後不會再去買書讀書,反映他們受教育多年,卻無法培養(yǎng)出閱讀興趣,這種現象絕對不只是澳門文學發(fā)展的問題,而是澳門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培養(yǎng)人才的效益問題。其實澳門的學校是否對文學教育有足夠重視,除了考試和一些聊備一格的興趣班之外,澳門教育界還為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做過什麼?推出過多少有效的政策呢?我覺得無論有沒有產業(yè)發(fā)展的話題,文學教育也是培養(yǎng)人才的其中一個基本方向,希望大家對此會有足夠的重視。試問如果讀者寥寥無幾,所謂文學發(fā)展又從何談起呢?即使政府提供資助讓想出書的人出書,結果沒有人買沒有人讀,也只能說是優(yōu)雅地浪費公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