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斌 ,黃毓玲 ,張盛 ,焦瑞寶 ,周萍 ,崇慧峰
(1、銅陵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安徽 銅陵 244009;2、皖南醫(yī)學院,檢驗系實習生,安徽 蕪湖 241002)
飲酒是我國傳統(tǒng)的飲食習慣,隨著人們經(jīng)濟物質條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酒甚至酗酒的人群也越來越多,過量酒精可對飲酒者身體多個臟器產(chǎn)生傷害,并進一步引起酒精性肝病(ALD)、酒精性糖尿病、酒精性精神障礙等多種疾病,其中以ALD最為常見[1]。在某些地區(qū),ALD已成為繼病毒性肝病之后導致肝損害的第二大病因,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2]。目前,對ALD實驗室診斷多用生物化學指標,常用的檢測指標有γ-谷氨酰轉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等,但迄今為止,尚缺乏高敏感度、特異度的診斷標志物[3]。近年來,國內外研究報道糖缺失性轉鐵蛋白(CDT)是目前臨床診斷ALD非常有價值一項生物學指標,其臨床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4,5],本文即旨在探討CDT、CDT/TRF對ALD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6例ALD患者 (A組)、33例不飲酒的病毒性肝炎患者 (B組)、22例嗜酒無肝臟疾病志愿者(C組)、33例健康體檢者(D組)作為研究對象。肝臟疾病診斷依據(jù)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2010年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診斷標準》[6]和2010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肝病診斷標準》[7]。A組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齡(51.9±10.4)歲;B組男性25例、女性8例,年齡(53.7±14.7)歲;C組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齡(52.9±8.4)歲;D組男性24例、女性9例,年齡(52.8±9.4)歲。各組之間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標本采集及檢測 所選研究對象于早上抽取空腹靜脈血3-5ml,離心分離血清,所有指標均于當天檢測完畢。GGT、AST、ALT采用IFCC推薦的速率法[8],CDT、TRF測定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根據(jù)CDT、TRF計算CDT/TRF比值。
1.3 儀器與試劑 西門子特種BN-Prospect蛋白分析儀及其配套CDT、TRF的試劑、校準品、質控品,西門子2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其配套ALT、AST、GGT試劑、校準品,英國RANDOX公司質控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多組之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q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研究組CDT、TRF、CDT/TRF檢測結果的比較 4組研究對象CDT、CDT/TRF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TRF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 組 CDT、CDT/TRF 顯著高于 A 組、B組、D 組(P<0.05),A 組 CDT、CDT/TRF 顯著高于 B組、D 組 (P<0.05),B 組 CDT/TRF顯著高于 D 組(P<0.05),B 組、D 組之間 CDT 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果見表 1。
表1 四組研究對象CDT、TRF、CDT/TRF比值的檢測結果(x±s)
2.2 各研究組ALT、AST、GGT檢測結果的比較 4組研究對象ALT、AST、GGT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B 組 ALT、AST、GGT 顯著高于 A 組、C組、D 組(P<0.05),A 組 ALT、AST、GGT 顯著高于 C組、D 組(P<0.05),C 組與 D 組之間 ALT、AST、GGT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四組研究對象生化指標的檢測結果(x±s)
目前,ALD的確診主要依賴肝臟組織學活檢[9],盡管經(jīng)皮肝臟穿刺的安全性相對較高,但仍然有一定比例患者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因此其應用受到一定的局限,尤其是動態(tài)觀察患者病情時,其依從性較差,因此建立一種方法簡單可靠的無創(chuàng)傷性檢測手段對ALD的診治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很多常規(guī)生化指標可以用于ALD的監(jiān)測。本研究顯示,非飲酒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LT、AST、GGT等生化指標較ALD患者升高更為明顯,而嗜酒無肝臟疾病志愿者的生化指標則趨于正常,且ALD患者生化指標升高幅度不大,這說明生化指標可以敏感地診斷非飲酒病毒性肝炎患者肝損傷,而對ALD的診斷敏感性、特異性不高。由此可見,生化指標很難區(qū)分ALD與其它肝病,因此尋找診斷ALD的敏感性、特異性指標顯得尤為重要。
CDT是由Stibler與Kjellin在過量飲酒者血清中發(fā)現(xiàn)的一種蛋白質[10],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CDT是TRF的異構體,主要是TRF上唾液酸(SA)殘基的丟失。本研究顯示,ALD患者、嗜酒無肝臟疾病志愿者中血清CDT、CDT/TRF比值顯著增高,而非飲酒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DT、CDT/TRF比值趨于正常,這說明CDT、CDT/TRF比值是ALD獨特的生物學指標,它們診斷ALD具有非常重要的實用價值。既往研究認為,年齡、性別、體重及吸煙影響CDT檢測的敏感性[12]。本實驗過程中充分考慮血清CDT水平的影響因素而合理選擇研究對象,從而充分保證本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對CDT/TRF比值進行分析,其可彌補貧血、妊娠、腫瘤、口服避孕藥等因素對TRF水平的影響,因此其診斷ALD的臨床意義優(yōu)于CDT。值得注意的是,CDT/TRF比值在婦女妊娠期間可輕度升高,但在分娩結束后很快恢復正常,因此這比較容易鑒別[13]。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CDT、CDT/TRF比值的增高幅度似乎與過量飲酒持續(xù)時間以及酒精性肝損害程度有關,但這有待于臨床進一步研究。
CDT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注意檢測的標準化。張耀東等[1]研究顯示,CDT實際上是無唾液酸-TRF、單唾液酸-TRF、雙分子唾液酸-TRF、三分子唾液酸-TRF組成的混合物。Helander等[11]研究表明血清三分子唾液酸-TRF水平被證明與酒精無相關性,單唾液酸-TRF水平很低,無唾液酸-TRF、雙唾液酸-TRF水平則與酒精直接相關,在正常血清中很難檢測到無唾液酸-TRF,因此,將檢測血清中雙分子唾液酸-TRF被選定為CDT標準化檢測方法。本研究即采用抗雙分子唾液酸-TRF抗體進行CDT檢測,其符合通用的標準化要求。
綜上所述,CDT、CDT/TRF比值是酒精性肝臟疾病較為理想的輔助診斷指標,同時對確定嗜酒人員也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臨床診斷ALD還需要綜合分析臨床表現(xiàn)、飲酒情況、生化指標等,這在ALD臨床診治過程中應給予重視。
[1]張耀東,梁繼偉,苑同業(yè),等.糖缺失性轉鐵蛋白診斷酒精性肝病準確性的評價[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18):2363-2367.
[2]張輝.糖缺失性轉鐵蛋白亞型二唾液酸在不同海拔地區(qū)生物參考區(qū)間調查[J].高原醫(yī)學雜志,2016,26(2):52-54.
[3]朱晶,吳炯,郭瑋,等.糖缺失性轉鐵蛋白的臨床應用[J].檢驗醫(yī)學,2012,27(4):243-251.
[4]Nandeesha H,Rajappa M,Kadhiravan T,et al.Carbohydrate Deficient Transferrin and Interleukin-6 as Predictors of Fibrosis in Alcohol Cirrhosis[J].Indian J Clin Biochem,2016,31(1):117-20.
[5]張耀東,苑同業(yè),辛磊,等.青島地區(qū)糖缺失性轉鐵蛋白參考區(qū)間的調查[J].臨床檢驗雜志,2012,30(5):382-383.
[6]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酒精性肝病診療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0,2(4):49-53.
[7]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肝病診療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0,2(4):43-48.
[8]尚紅,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224-225,281-287.
[9]李民,王延偉,呂永強,等.酗酒標志物研究進展[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4,42(12):1301-1307.
[10]Fagan KJ,Irvine KM,McWhinney BC,et al.Diagnostic sensitivity of carbohydrate deficient transferrin in heavy drinkers[J].BMC Gastroenterology,2014,14(4):97-102.
[11]Helander A,Wielders J,Anton R,et al.Reprint of standardisation and use of the alcohol biomarker carbohydrate-deficient transferrin(CDT)[J].Clin Clim Acta,2016,459(8):19-24.
[12]王小瓊,鄒曉靜,郝燕燕.長期飲酒者戒酒前后血清指標檢測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6):707-708.
[13]Binbin Song,Jing Zhu,Jiong Wu,et al.Determination of carbohydrate-deficient transferrin in a Han Chinese population[J].BMC Biochemistry,2015,15(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