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微,張慧敏
男性患者,46歲,因“胸背疼痛伴意識喪失3年,血壓升高1年”入院?;颊?2012-05出現胸背疼痛,每次數小時,2012-06-03突發(fā)視物不清、大汗、呼吸困難,之后出現一過性意識喪失,10 min后恢復,當時測血壓60/30 mmHg(1 mmHg =0.133 kPa)) ,心率130次/min。超聲心動圖示中量心包積液,未見主動脈瓣反流。計算機斷層攝影術(CT)提示心包積液,升主動脈破裂。給予升壓、止痛等藥物治療,急診心包開窗探查,術中引出血性心包積液及血凝塊約1 000 ml,切開心包見主動脈根部直徑4.5 cm,主動脈前壁局部直徑約2 cm鈣化、膨出,頂部菲薄,有血凝塊。切開升主動脈見主動脈瓣三瓣,瓣關閉滿意,升主動脈鈣化明顯,局部呈蛋殼樣改變,有潰瘍形成,取直徑32 mm人工血管行間斷褥式升主動脈置換術,術后血壓升至120/70 mmHg,癥狀緩解。升主動脈病理報告:管壁樣組織纖維結締組織增多并膠原化,內見大量鈣鹽沉著。術后計算機斷層血管造影術提示左鎖骨下動脈管壁增厚,主動脈弓、胸降主動脈、腹主動脈管壁鈣化。2014年患者出現血壓升高,雙上肢肱動脈血壓差別30/15 mmHg,右側高于左側,右側血壓160/68 mmHg,左側橈動脈搏動較右側減弱,主動脈瓣聽診區(qū)可聞及舒張期雜音。2015-03超聲心動圖示:主動脈瓣少中量返流,室間隔增厚12 mm。同期 CT示(圖1):主動脈升部、弓部、降部的管壁增厚、鈣化,左鎖骨下動脈近段局部閉塞,其余弓上動脈分支、腹主動脈、雙髂動脈未見狹窄。梅毒抗體陰性,C反應蛋白1.41 mg/L、血沉1 mm/h。診斷: 大動脈炎(TA) 升主動脈瘤破裂人工血管置換術后 左鎖骨下動脈閉塞 繼發(fā)性高血壓。治療:給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他汀抗動脈硬化,降壓等藥物治療,因病變靜止期,不加用激素,但動脈鈣化較重,球囊擴張動脈撕裂風險較高,建議行左鎖骨下動脈搭橋術。
圖1 計算機斷層攝影術示左鎖骨下動脈近段局部閉塞
TA多數表現為大血管狹窄和閉塞,少數出現擴張和動脈瘤。動脈瘤是由于更多的急性炎癥破壞動脈中層,彈性纖維和平滑肌破壞,中層組織壞死而形成。動脈瘤可發(fā)生在任何大、中動脈,主要好發(fā)于胸主動脈。幾乎所有動脈瘤的患者都合并廣泛血管狹窄,TA中動脈瘤的發(fā)生率2%~31.9%,孤立性動脈瘤只占TA的2%。本例僅以主動脈瘤破裂為首發(fā)表現,當時無動脈狹窄,此種情況罕見,按照199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標準診斷TA困難。大中動脈瘤破裂病情兇險,雖然死亡率僅占TA死亡的0.9%,但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國內報道TA動脈瘤破裂至今少有成功救治報道。本例患者動脈瘤破口處形成血凝塊,使出血停止或減少,為搶救贏得時間,及時實行升主動脈置換術,救治成功,此病例提示應胸痛應注意動脈粥樣硬化與大動脈炎的鑒別,且認識到TA可最初表現為孤立性動脈瘤發(fā)病,而并無血管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