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將中國元素和動畫角色設計更好的結(jié)合,提高我國動畫對中國元素應用的品質(zhì),我們必須要采用另外一種結(jié)合模式——即需要更大膽的把“中國元素、精神”大膽的結(jié)合世界環(huán)境中,將故事情節(jié)、故事人物植入中國元素、中國精神,不要完全框定在自己的歷史中。
關鍵詞:中國元素;動畫角色;設計;造型
在動畫領域,世界各國的動畫引入中國后,再反思中國的動畫角色設計,會意識到它已被框定在了中國情節(jié)中,而動畫人為了保證中國動畫市場長盛不衰,便夸張的模仿和學習國外動畫人物風格,效果適得其反。丟了中國內(nèi)核,使國產(chǎn)動畫不倫不類,不中不洋。因此,為了將中國元素和動畫角色設計更好的結(jié)合,提高我國動畫對中國元素應用的品質(zhì),我們必須要新模式——更大膽的把“中國元素、精神”結(jié)合更多更廣闊的情節(jié)、人物中,不要完全框定在自己的范圍內(nèi)。中國元素是中華民族在儒家的根基上,各個朝代和各個民族傳承下來的歷史客觀物質(zhì)。民間工藝美術,剪紙,木偶,皮影,功夫、中國茶,小吃、中國人勤勞熱情等等都是其中之一。
一、日美動畫角色設計給當代動畫角色設計的影響
日美動畫風靡全世界,是經(jīng)久不衰的經(jīng)典,它對動畫界的影響很深刻。我國動畫角色設計在上個世紀90年代后逐步偏離,開始向日本和美國學習及模仿。中國制作《神獸金剛》角色性格、造型原型抄襲《日本戰(zhàn)隊系列》?!犊铸垖氊悺方巧愿?、造型抄襲《寵物小精靈》、《數(shù)碼寶貝》。美日動畫受眾定位為廣泛群體,有兒童還有成年人。美日動畫作品注重動畫角色的造型,及其國家精神渲染。通過動畫角色表達本國民族精神和風俗習慣,人文情懷等借此宣揚了自己國家的文化。
二、中國元素在中國動畫角色設計上的呈現(xiàn)
我國動畫在發(fā)展初期曾經(jīng)與傳統(tǒng)文化完美的結(jié)合過,創(chuàng)造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動畫角色人物造型。首當其沖的是1978年首度放映的《大鬧天宮》,其影響力是巨大的。動畫中孫悟空造型靈感源自中國戲曲臉譜形象。而在一部動畫片中,角色設計是整部動畫的門面,是觀眾對一部動畫片的第一印象。經(jīng)典的動畫角色深入人心,并經(jīng)久不衰。中國元素影響著中國動畫角色設計。例如表現(xiàn)形式從中國民間剪紙藝術,泥木玩具中取得靈感,創(chuàng)作出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木偶片《嶗山道士》等優(yōu)秀作品。
(一)中國元素與中國動畫的高度結(jié)合之《九色鹿》
敦煌的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畫和雕像聞名于世,源于敦煌壁畫度世之作《鹿王本王》的動畫——《九色鹿》,以高超的藝術性獲得了世人的贊嘆。制作方團隊仔細研究了敦煌壁畫的藝術特點,使得動畫保留了中國古代佛教繪畫的風格,構(gòu)建繁華落盡的唯美畫面。其造型將中華文化精髓與動畫表現(xiàn)結(jié)合是一個十分讓人心潮澎湃的舉動。
(二)美國動畫角色設計與中國元素的碰撞
2008年8月6日,美國夢工廠出品的《功夫熊貓》在國內(nèi)上映,成為了內(nèi)地一部票房過億的動畫片?!豆Ψ蛐茇垺纷屩袊鴦赢嬋藦娏业母惺艿搅藙赢嫿巧O計制作上的差距。眾所周知,熊貓這個動物只有中國有,它代表著中國,但美國動畫師將動畫中揉進了中國的元素。然而,從造型設計,動作設定、表達技法上都是美國自己的內(nèi)容,充滿了“美國精神”?!豆Ψ蛐茇垺返墓适率且灾袊鵀楸尘?,動畫主人公也是中國的元素。但是最后看到的是一個天真善良,擁有著美好幻想的美國式后街少年形象。它肥胖的身材讓觀眾們聯(lián)想到吃多了漢堡和薯條的“麥當勞”體型。在動畫中,熊貓的爸爸,一直經(jīng)營著一家面館的鴨子也是一個典型的以勤儉發(fā)家為人生信仰的“美國夢”的信奉者和執(zhí)行者。通過《功夫熊貓》就看的出來,美國動畫造型師運用的是中國的元素,但是讓全世界的人都相信這是只美國熊貓。它保留的是美國式的精神和“美國夢”的影子。
(三)日本動畫角色設計與中國元素的融合
日本的《七龍珠》、《最游記》是最典型的與中國元素融合的例子。整部動畫講述的就是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的人物原型和故事大概。區(qū)別是日本的《七龍珠》、《最游記》這2部動畫中的人物造型是非日式化,性格也和日本向來制作動畫角色性格的形象一樣充滿熱血和義氣。《最游記》中,作者讓其中的4位主角依然叫原來的名字,發(fā)生的故事卻不再是僅僅的三打白骨精那樣。唐僧是個會用槍的厲害角色,孫悟空是個可愛但容易暴走的少年。八戒被反轉(zhuǎn)十分帥氣又十分厲害,沙僧是個血統(tǒng)不正的人或者說是妖。劇情的改變,并沒有讓這部動畫失色,相反,世界的動漫愛好者都十分喜愛。
三、反思中國元素上應用在中國動畫角色的問題
通過日美動畫角色設計的成功,我們恍然大悟,中國何須將自己的思維和動畫控制在一個本國的盒子中,我們需要反思,需要更大膽的制作“中國精神”的民族性動畫角色。筆者認為,我們需要將中國的精神、中國的文化帶入到更多被世界認可的故事和情節(jié)中,創(chuàng)新性讓中國元素與世界動畫結(jié)合起來,擴大取材范圍,嘗試利用世界的文化特點,人物原型,故事情節(jié)去開創(chuàng)屬于本國特色和元素的中國式動畫。我認為這是個突破口,創(chuàng)新點。借鑒外國的元素加上中國新的中國元素概念,中國曾經(jīng)開過先河——《阿凡提的故事》,西域風情的濃郁結(jié)合夸張的造型,幽默的對白,頭纏白布,留個小胡子騎著小毛驢專為窮人打抱不平的正義與智慧形象,令影片成為中國動畫80年動畫史上不可或缺的經(jīng)典。
四、中國動畫角色設計的取向及其展望
中國元素包括了民族特色及民族精神,我們之所以那么喜歡《大鬧天空》、《九色鹿》是因為它們身上有代表中國人認可的經(jīng)典中國文化元素,讓角色形象性格充滿了人性化,產(chǎn)生了共鳴。我們民族的動畫角色需要帶著深深的“中國性格”,誰說大力水手不可能是會中國功夫的“李小龍”,誰說美少女戰(zhàn)士不會穿著旗袍念著中國詩曲。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擁有56個民族,有敦煌文化,有民間版畫等等。它們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故事。這些都為動畫角色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中國動畫人需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己所用,力求表現(xiàn)出中國精神。動畫是一種文化傳播藝術,在動畫設計中把中國的內(nèi)核拿出去,捏一個具備中國“心”的角色。
參考文獻:
[1]饒簡元.淺析動畫角色設計的民族性[J].電影文學.2013.
[2]王婷婷.中日動畫造型差異性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作者簡介:呂璇(1987—),女,湖北武漢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三維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