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秀蘭
摘 要 中職生閱讀心理障礙是影響其閱讀的主要原因,它的形成主要來自外部因素,如學校教育、家庭環(huán)境、閱讀評價方式、社會影響等。閱讀教學應有針對性地采取相關策略,如激發(fā)閱讀興趣、控制閱讀焦慮、改革評價方式、加強閱讀指導、改進教學手段等,以消除學生心理障礙,提高閱讀質量。
關鍵詞 中專生 讀心理障礙 成因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8.3文獻標識碼:A
若一個學生在閱讀與他能力水平相當?shù)臅娌牧蠒r不能獲取意義,或閱讀成績明顯低于自己的能力水平,就可被認為有閱讀障礙。根據(jù)多年的實踐與思考,我認為閱讀心理障礙是影響中專生閱讀的主要原因。
1中專生閱讀心理障礙的形成原因
對中專生閱讀心理障礙這一問題,主要應從外部環(huán)境對個體的影響角度加以解釋。我以為,中專生常見的閱讀心理障礙更多的是由學校、家庭、社會、評價等外部因素引起的。分析如下:
1.1學校教育因素
在中學,為了應付語文各種考試,閱讀課是考什么教什么。對于課文,如果不考,就只教字詞,或者自由閱讀;如果要考,則從頭至尾字字句句、一點一點地嚼,一篇文章往往被肢解得支離破碎、七零八落。所謂的課外閱讀,也純粹從眼前著眼,變成題海訓練、專項練習,充滿智慧和美感的文字材料變成了枯燥無味的題目,導致學生厭惡閱讀,不能作個性化的解讀,更談不上想象與創(chuàng)造了。這種中學式的不良閱讀習慣,進入中專學校后仍然無法根本改變。
1.2家庭因素
家長是否讀書、讀什么書直接影響到孩子的閱讀習慣。這種影響從孩子懂事起就開始了,是潛移默化的影響。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給予孩子適當?shù)拈喿x指導,給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也十分重要。據(jù)調查,擁有一定藏書的家庭,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自主閱讀的意識較強;家長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能適當進行閱讀指導的,孩子的閱讀能力較強。
1.3社會影響因素
在2006年的一份調查顯示,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連續(xù)6年走低,國民閱讀率首次低于50%,讀者認同“讀書越來越重要”的比例降到1999年來的最低點,農村居民的讀書率僅為43.0%,平均每人每年讀書3.3冊。讀者越來越少。而近視閱讀、虛假閱讀、有害閱讀等對辨別力尚不是很強的中專生構成了巨大影響,使他們缺乏正確的閱讀動機,缺乏良好的閱讀品質。網絡、手機等上的不健康的讀物也嚴重危害著他們的身心健康。
1.4評價因素
閱讀評價的方式雖然以主觀題為主,但其形式固定死板,不能真正體現(xiàn)個性化閱讀的新理念。這是當前語文閱讀評價的主要弊端。實踐證明,這種評價不能真實反映學生閱讀水平與能力的高低。
綜上所述,中專生閱讀心理障礙的產生有著復雜的外部誘因。閱讀教學必須正視這一點,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真正改變中專生的閱讀現(xiàn)狀,提高閱讀質量。
2教學應對策略
2.1激發(fā)閱讀興趣
(1)閱讀興趣的產生要以閱讀選擇為前提。鑒于讀物數(shù)量的無限性、質量的差別性和閱讀時間的有限性,以及青少年讀者漫無選擇的濫讀通病,在進行課外閱讀時特別需要讓學生根據(jù)個人愛好和需要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教師和家長以及社會可適當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以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2)以明確的目標和學習的意義激發(fā)閱讀興趣。教師提出明確的閱讀目標,可使學生形成強烈的閱讀期待和興趣。明確學習意義,以外在閱讀契機誘發(fā)內在閱讀動機,以間接閱讀興趣強化直接閱讀興趣。
(3)用閱讀成果強化閱讀興趣。對閱讀的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可以使讀者及時體驗閱讀成功的快樂,是興趣得以持續(xù)的必要條件。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在成功的愉悅中變“要我讀”為“我要讀”,變“苦讀”為“樂讀”。
2.2控制閱讀焦慮
控制閱讀焦慮要因人而異。在班級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利用集體學習的優(yōu)勢,設置一定的學習競爭情境,以喚起多數(shù)學生適度的緊張心理。同時,要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賞識教育的優(yōu)勢,捕捉一切可以表揚學生的因素,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另外,從中專生實際出發(fā),推薦一些既有知識性、專業(yè)性又有趣味性、可讀性的讀物,指導他們閱讀。還可以開展讀書比賽會;優(yōu)秀圖書評介等活動,克服閱讀心理焦慮,激發(fā)閱讀興趣。
2.3改革評價方式
建構主義理論告訴我們,不同的閱讀背景會有不同的感悟,閱讀理解的質量有時很難有標準答案來判斷,應當用個性化的閱讀感悟超越閱讀的標準答案。因此,文學解讀無標準答案,但有一個規(guī)律,那就是確定性與非確定性的統(tǒng)一。這給我們進行閱讀測試命題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1)在閱讀教學測試上,內容不應局限于知識考查,而要兼顧能力、態(tài)度、情感諸方面。
(2)形式不應局限于書面,而要采用書面、口頭多種形式綜合考查。如朗讀能力、思辨水平等并不能通過書面考試來測得。
(3)題型應確立以主觀試題為主,側重評價學生閱讀后的體驗、感悟和閱讀中的技能水平,以便考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潛能。
2.4注重閱讀指導
閱讀指導應側重于指導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技能,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目的。
(1)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就是導方法,并通過反復訓練與不斷糾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三大閱讀習慣。即培養(yǎng)學生做標記和批注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略讀、快讀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讀中思”、“讀中疑”的習慣。
2.5改革教學方式,運用現(xiàn)代手段
在閱讀教學方法上,首先,應廢除以教師過多講解取代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講讀”模式,建立教師導讀下以學生自讀為主的“群讀群議、自主探究”模式。在閱讀理解和閱讀遷移兩個層面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新能力。
其次,在閱讀教學中,要學會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使課文變得好看、直觀、生動,擴大課堂閱讀容量,享受圖、文、聲、像多樣光景的賞讀意趣。
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從網絡、手機、電子讀物上獲取知識信息的本領,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現(xiàn)代信息道德,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性、選擇性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 張必隱.閱讀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2] 曾祥芹,韓雪屏.閱讀學原理[M].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
[3] 韋志成.現(xiàn)代閱讀教學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