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雨曦
對美國大豆,中國終于還是出手了。
北京時間4月4日凌晨,美國政府宣布將對原產于中國的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關稅。中國商務部隨即作出回應:中國將依法對美產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規(guī)模的對等措施。
當天下午,中國商務部發(fā)布公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guī)和國際法基本原則,將對原產于美國的大豆等農產品、汽車、化工品、飛機等進口商品對等采取加征關稅措施,稅率為25%,涉及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金額約500億美元。
在有關人士看來,年進口量超過3000萬噸的美國大豆是中美貿易摩擦中國手里的一張王牌,中國終于打出了這張王牌,這將影響美國大豆種植戶的利益。
中國是美國大豆最大的買家。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tǒng)計,2017年全國進口大豆9553萬噸,美國大豆占比超過三分之一,涉及金額139億美元。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美國2017年向中國出口的大豆是3285.4萬噸,占中國大豆進口的34.39%,出口量太大。中國種植大豆的農民向相關協會提出了訴求,美國政府方面的補貼已經影響到了中國種植大豆農民的利益,中國政府要尊重中國農民的要求,尊重中國大豆協會的政策訴求。所以在這方面,大豆就作為了這次我們反制的一個選項。
反制措施實施后,中國市場可能徹底放棄美國大豆。數據顯示,當前國內對進口大豆征收3%的進口關稅,若單獨對美豆加征25%的關稅,美豆進口關稅稅率將達到28%。若按照CBOT大豆期價1000美分來計算,加征關稅后進口美豆成本將達4000元/噸,遠高于按之前3%關稅計算的3300元/噸。
同時,目前中儲糧收購國內大豆價格為3600元/噸,也低于美豆加征關稅后的到岸價格。
大豆出口對美國經濟意義重大。2017年美國大豆出口量為5313萬噸,占其大豆總產量比例達44%,其中對華出口量3285.4萬噸,占大豆總出口量比例高達62%。大豆出口額占美國對華出口額的比例為11%,占對華出口農產品金額的比例為58%。
農業(yè)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振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大豆出口對美國貿易舉足輕重,對美國經濟具有重要的影響。尤其是中國如果放棄美國大豆,美國豆農將受損嚴重。
目前,美國即將開始中期選舉,2018年對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來說是競選連任的重要一年。行業(yè)內有分析表示,此次中美貿易摩擦中國把農業(yè)端作為重要反制領域,具有雙重意義,因為農業(yè)州是特朗普的重要支持區(qū)。
據了解,2014-2017年位居美國大豆生產前10位的州大豆生產占全美的95%,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有8大農業(yè)州都支持特朗普,是其重要票倉。
“大豆牌”對美國的壓力顯而易見,對中國相關市場影響幾何?
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金額397億美元,占農產品進口總額比例近年來穩(wěn)定在30%以上,進口金額位于我國進口農產品品種首位。
從進口金額和進口數量來看,美國和巴西是前兩大主要進口國。2017年我國從巴西、美國進口大豆量為5093萬噸、3286萬噸,占總進口量比例為53%、34%。
雖然南美大豆價格低于北美,但由于季節(jié)性原因,北美大豆9-10月收獲,南美大豆4-5月收獲,南美大豆不能完全替代北美大豆。
一位不愿署名的大豆貿易商告訴記者,每年巴西港口工人因為工錢原因會有持續(xù)一個月的工人罷工,且已經形成慣例,巴西大豆一般情況下會有一個月裝船困難。
另外,大豆產業(yè)鏈條比較長,涉及豆粕,豆油,而豆粕又是豬禽、水產飼料的主要構成。張振對記者說,貿易摩擦將造成大豆價格上漲,并向下游肉類,油脂價格傳導,整個大豆產業(yè)鏈或會形成通脹預期。
但是,行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大豆價格上漲短時間內不會體現在消費市場上。首先,因為當前國內生豬價格已經低于養(yǎng)殖成本,而豬肉需求卻在逐年下降;其次,大豆價格上漲均攤到養(yǎng)殖市場并沒有造成成本實質上的上漲。
為此,農業(yè)方面資深分析師馬文峰為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按2017年中美大豆貿易總體金額為139.6億美金計算,對美國加收25%關稅約合人民幣價值220億元,這一金額將由兩方貿易商共同承擔,我方市場主體承擔110億元人民幣左右。
從進口到消費經歷多級傳導,消費者承擔支出增長為關稅增收額度的3-5倍,預計傳導到消費者為530億元,占中國食品消費6.3萬億元市場規(guī)模的比例為0.84%,占中國居民總消費規(guī)模的比例不到0.3%。
對于國內大豆貿易商來看,增加的成本占到全部大豆進口成本的4.4%,總體行業(yè)影響并不嚴重,但是對于集中經營美國大豆者會產生明顯影響,甚至導致個別企業(yè)經營的困難。
上述大豆貿易商說,有關中美貿易摩擦的消息傳出后,行業(yè)已經產生了通脹預期,國內各大企業(yè)已經簽訂了海外購買合同,合同量到今年9月份。
美國大豆所空出來的市場需求,將如何彌補?
業(yè)內普遍認為,中國應對貿易摩擦、選擇對美國大豆征收懲罰性關稅,巴西對中國的大豆出口可能出現爆炸性增長。
前不久,中國交建集團投資建設的巴西圣路易斯港項目奠基儀式在圣路易斯舉行,投資總規(guī)模超過7億美元。據了解,這家碼頭主要用于處理農產品出口,每年1000萬噸船貨中700萬噸為大豆和玉米,150萬噸為化肥,覆蓋了巴西每年出口到中國的5400萬噸大豆的一部分。
“2017中國大豆進口剩余量達到3200萬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瘪R文峰認為,鑒于當前過量大豆進口的負面影響,我國可以減少大豆進口2500萬到3000萬噸左右,進口量減少至6300萬到6800萬噸,也可以滿足畜牧業(yè)和食用油消費需求。
與此同時,針對外界擔心的食用油供給問題,專家也給出了建議。
作為世界最大的植物油消費國,2014/2015 年度我國食用油需求總量已超過 3000 萬噸,食用大豆油的消費量占到1600 萬噸,超過當年國內食用油總需求的53%。但受大豆及其他油料作物產量不足的影響,我國食用油的自給率僅為32%左右,且呈下降趨勢。
為此,有行業(yè)專家建議,我國應該加大油料作物替代性種植,目前我國傳統(tǒng)的油料作物大豆、菜籽、葵花、芝麻等已經失去優(yōu)勢,而花生相對其它油料作物具有生產規(guī)模大、種植效益高、油脂品質好、國際競爭力強的特點。發(fā)展花生產業(yè)不僅可以填補我國食用油缺口,減少對轉基因油料油脂進口的依賴,而且還有利于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對保障國家糧油戰(zhàn)略安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