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韜
摘 要:信息技術在地理課程中的應用不但能有效提升教學效率,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對于地理事物的認識。此外,將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課堂中還有利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氛圍,減輕教師地理課程教學的壓力。當前,信息技術的應用實踐證明,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地理課程的教學是未來地理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則重點討論信息技術和地理教學相結合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地理教學;信息技術
一、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為學生即時呈現(xiàn)海量的教學資源
信息技術呈現(xiàn)教學內容是將教材以信息技術的形式在多媒體中呈現(xiàn)出來,它將聲音、圖像、視頻和文字有機組合起來,將地理事物真實的再現(xiàn),并運用互聯(lián)網平臺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實時交流,使得地理教學的海量信息可以即時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教學將教材作為地理教學資源呈現(xiàn)的重要形式和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及其具備的豐富性、即時性、交互性等特點,使得教師在進行地理課程教學時不再依賴傳統(tǒng)的印刷教材、視聽教材,學生上課時所用的“教科書”也不再局限于書本化的教材中。
2.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個性化的自主性學習過程
教師可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的高低、思維能力的強弱、不同文化水平來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模式,通過計算機的教學設計軟件減輕教學工作量,輕松實現(xiàn)為不同水平的學生定制不同課程的目標。此外,由于計算機的普及和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學生可以利用不同終端隨時隨地進行課程學習,并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內容,也能與教師實現(xiàn)實時溝通和交流。
3.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地理事象的情境虛擬與直觀化
在地理教學的基礎極端,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許多學生難以識記復雜的地理知識和地理事像,不能很好地建立直關思維形象。例如,海陸空循環(huán)、冷暖洋流、水循環(huán)等。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便可以將較難理解的地理知識和地理現(xiàn)象的形成過程進行動態(tài)的展示,增強教學的直觀性,便于學生的學習和觀察。比如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動畫模擬海陸空循環(huán),為學生動態(tài)展示海洋、陸地、天空三者間的相互循環(huán),并向學生展示不同循環(huán)帶來的不同現(xiàn)象,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抽象的過程,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出現(xiàn)的地理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
4.信息技術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地理學科知識體系
信息技術可以將分散的知識進行直觀化和形象化的處理,從而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它不但能幫助學生理清復雜難懂的地理知識,建立起不同章節(jié)、內容甚至是不同學科的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還能夠實現(xiàn)對知識及時有效的提取,進而起到理解和鞏固知識的目的。學生在充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后,才能實現(xiàn)對知識的活學活用,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與此同時,原有知識體系也會在不斷的學習中不斷更新,新的知識會自動在知識體系上進行增添和刪減,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豐富,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最后,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利于培養(yǎng)智能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地理教學不僅是一個地理知識教授的過程,還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注重對于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對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去學習知識,接受知識。
二、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1.利用信息技術查詢地理問題
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課堂,教師一般會在課程結束后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后作業(yè),促使學生根據(jù)布置的相關作業(yè)進行地理課程的預習和鞏固,但大多數(shù)學生不喜歡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的廣泛應用,教師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更新。例如教師通過制作幻燈片的形式,將地理知識和相關問題安插在其中,生動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于在完成課程學習后再繼續(xù)學習。對于課堂上沒有弄清楚的知識點,學生還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進一步詢問教師,讓教師在課堂外為學生進行遠程講解,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的實時溝通。
2.通過多媒體資源營造探究氛圍
探究氛圍的營造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的思維以及探究能力尤其重要,良好的探究氛圍不但能讓學生快速的學習地理知識,還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地理教學中來,能夠幫助快速的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比如教師在講授關于各國的不同的地形地貌時,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查找有關資料,并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資料查找的回報和展示。這種方式不但能鍛煉獨立主動搜集資料的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學會交流和溝通。
3.利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實現(xiàn)師生互動
良好的師生交流和互動,不但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更好的設計教學計劃,還有利于增強師生之間的感情,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到關心和愛護。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師生的互動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平臺。比如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問題較多的部分,了解學生對于自己的意見,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與學生進行實時溝通,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并督促學生認真學習。
三、結語
由此可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不但能有效解決一些地理知識教學難度較大的問題,還能夠讓學生信息技術運用的過程中提升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獨立探究的能力等等。因此,教師應在應該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巨大優(yōu)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康文英,趙榮靜.小議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J].成長之路,2009(16):83.
[2]楊海全.因“地”制宜話整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63.
[3]錢明霞.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整合的實踐探索[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