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千帆之外悼洛夫

        2018-04-20 06:14:37趙慶慶
        傳記文學 2018年4期
        關鍵詞:洛夫溫哥華詩人

        趙慶慶

        南京大學外語部

        “在濤聲中喚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已在千帆之外”

        洛夫(1928-2018),原名莫洛夫,著名詩人、世界華語詩壇泰斗,生于湖南衡陽,1949年赴臺灣時行囊里裝著艾青的詩集。1954年,洛夫與張默、痖弦共同創(chuàng)辦《創(chuàng)世紀》詩刊,與紀弦創(chuàng)辦《現(xiàn)代詩》,并任總編輯二十余年,開創(chuàng)了臺灣文學史上轟轟烈烈的現(xiàn)代主義詩歌時代,對臺灣和大陸現(xiàn)代詩的發(fā)展影響深遠。1959年,洛夫寫下了具有個人里程碑性質的長詩《石室之死亡》,意象奇崛,哲思深奧,內容龐雜,對潛意識作了痛快的超現(xiàn)實主義展示和釋放。該詩不僅標志著“洛夫現(xiàn)代主義詩風的真正形成,也推進了臺灣60年代的詩注重潛意識探索的傾向”,堪稱臺灣現(xiàn)代主義詩歌史上的扛鼎之作。1974年洛夫創(chuàng)作的《魔歌》被評選為臺灣文學經典之一,因其近乎魔幻超現(xiàn)實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洛夫被詩壇譽為“詩魔”。1979年洛夫訪問香港,詩友余光中(1928-2017)陪同他去邊界落馬洲,用望遠鏡看大陸。洛夫離鄉(xiāng)30年,近在咫尺卻不能返家,于是寫下了撼人心魂的杰作——《邊界望鄉(xiāng)》,一訴游子懷鄉(xiāng)咫尺天涯的傷痛、落寞和無奈:

        望眼鏡中擴大數(shù)十倍的鄉(xiāng)愁

        亂如風中的散發(fā)

        當距離調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遠山迎面飛來

        把我撞成了

        嚴重的內傷

        ……

        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

        1988年,洛夫闊別40年后第一次回到故鄉(xiāng)衡陽,寫下《血的再版》和《河畔墓園》,祭奠母親。此后,他經常往返于兩岸三地,返鄉(xiāng)十來次,和龍彼德、汪靜之、馮至、卞之琳、艾青等多位詩人以及李元洛、謝冕、袁可嘉等多位評論家廣泛交流,并在大陸出版了《詩魔之歌》(1990)、《一朵午荷》(1990)、《葬我以雪》(1992)、《我的獸》(1993)等多部作品集。

        1996年偕妻移民加拿大后,洛夫創(chuàng)作了多部詩集,如《形而上的游戲》(1999)、《雪落無聲》(1999)、《魔歌(書法詩集典藏版)》(1999)、《洛夫詩鈔》(2003)、《洛夫禪詩》(2003)、《雨想說的》(2009)、《唐詩解構》(2015)等,以及數(shù)部散文集,如《落葉在火中沉思》(1998)、《雪樓隨筆》(2000)等。2001年,洛夫3000行長詩《漂木》出版,震驚華語詩壇。2009年,深懷文化鄉(xiāng)愁的洛夫第六次回衡陽,捐建洛夫文學館和文化廣場,出席盛大的洛夫國際詩歌節(jié),韓國、日本、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近百詩人聚首,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陳建功和譚談以及湖南省政府領導出席,參加者約四萬人。

        除因《漂木》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和被評為“臺灣十大詩人”之外, 洛夫還在2003年獲中國文藝協(xié)會頒發(fā)的終身成就獎、2004年獲北京《新詩界》國際詩歌獎“北斗星獎”、2009年以詩集《雨想說的》獲中國首屆華僑文學獎。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洛夫已出版了約40部詩集、7部散文集、5部評論集和8部譯著。

        洛夫,和1995年移民溫哥華的痖弦一樣,以自身的學養(yǎng)和熱情,活躍在加拿大的華文文壇。他創(chuàng)辦了“漂木藝術家協(xié)會”,連年舉辦書畫展覽、詩歌講座和音樂會。2004年,在溫哥華女皇大劇院組織了“因為風的緣故”詩樂盛演,多倫多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胡曉平演唱了謝天杰根據(jù)洛夫長詩《長恨歌》創(chuàng)作的音樂劇,令數(shù)千觀眾如癡如醉。洛夫還在自家住宅“雪樓”不定期舉辦“雪樓詩會”,由夫人陳瓊芳烹制美食,成為當?shù)厝A人文壇的興事。

        洛夫推崇中國文化,認為“由臺北移居溫哥華,不過是換了一間書房”,每天照常讀書寫作,揮灑翰墨,與莊子、屈原、李白、杜甫、蘇東坡等老友神交。他宣稱:“在此異域,我有何需匯入什么‘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就在我雪樓中?!?/p>

        因始終懷有難解的中華鄉(xiāng)愁,加之年事甚高,2016年9月,洛夫伉儷與眾多文人墨客惜別,告別溫哥華,重返臺灣養(yǎng)老。豈料不久因肺癌無治,于2018年3月19日逝于榮總醫(yī)院,享年90歲。整個華語文壇陷入悲痛之中:洛夫一去,再無“詩魔”。

        “淚水中浮起漂木”

        1996年,洛夫從臺灣遷居溫哥華,帶來了暮年詩人“在北美的天空下丟了魂”的彷徨無依,“一種孤絕,一種永遠難以治愈的病,一種絕望——在這越來越荒謬的世界里,去尋找一個精神家園而不可得的絕望”。詩人以漂泊為核心,以窮究生命、人類和宇宙本質為旨歸的“天涯美學”,使得漂泊的足音回響在洛夫出國后的創(chuàng)作中,最典型的莫過于其到溫哥華四年后創(chuàng)作的長詩《漂木》。

        其實,《漂木》本身就是一首漂泊的長歌,是漂泊者內容龐雜而發(fā)展脈絡清晰可尋的精神史詩。全詩共四章,分別以漂木、鮭魚、浮瓶和廢墟四個意象統(tǒng)領,其中以漂木為核心意象。四章合則為結構謹嚴的整體,分亦可獨立成篇,分別表達了洛夫形而上的漂泊觀、對生命的觀照、對時代和歷史的質問,以及對宗教的終極關懷。

        第一章《漂木》開始以屈原離鄉(xiāng)流亡的《哀郢》,奠定了全詩漂泊思索的基調,并充滿了空瓶、煙云、鞋子、被水沖擊的木頭、木頭燒成灰等多種漂泊離散的意象。在肉體和心靈的雙重漂泊中,洛夫,像屈原、杜甫一樣,表達了對祖國現(xiàn)狀的深切憂慮。

        第二章《鮭,垂死的逼視》敘述了加拿大鮭魚回流產卵的歷程,借壯烈的自然現(xiàn)象探尋從生到死漂泊的奧義。鮭魚為洄游魚,小魚在河溪孵化成長,入海生活。夏秋產卵期一到,成千上萬條鮭魚便會溯流而上,行程千里,跳躍瀑布堤壩,到達出生地。期間不攝食。在洄游的漫旅中或被熊、鷹獵食,或被巉巖湍流撞昏斃命,能達者筋疲力盡,體色艷紅,有的遍體鱗傷,血流不止。在血紅擁密的淺溪中,雌魚以尾挖洞產卵,雄魚圍繞排放魚精后,雌魚竭盡殘力攪動碎石覆洞,隨后偕亡。孵出的魚苗將重回海洋,再沿著長輩的路線成群洄游,找到出生地,重復同樣的悲壯歷程。洛夫在該章附錄中稱鮭魚為“偉大的流浪者”,表現(xiàn)了對命定漂泊、向死求生的敬畏。

        在奔赴死亡的途中

        不能停,眼睛

        要緊緊抓住那顆星

        不能沒有明天

        ……

        河水紅著臉藻草紅著臉 鵝卵石

        紅著臉,苔蘚紅著臉

        浮游生物紅著臉

        躲在峰頂上偷窺的月亮紅著臉

        整條亞當河的呼吸是紅的

        第三章《浮瓶中的書札》是漂泊者的使命探索。江海中的漂流瓶是漂泊(者)的象征,它以漂泊為途徑替人傳書達意,這是漂泊最低層次的使命。詩人往往是精神上的游子,對于海外詩人,尤其如此。因為“時間、生命、神是三位一體,詩人的終極信念,即在扮演三者交通的使者”,所以詩人注定是更高層次的漂泊者,為傳遞生命大義和神旨而漂流,而寫詩。該章分四部分呈現(xiàn)了漂流者的書札,分別寫給母親、詩人、時間和諸神,寄寓著洛夫對母性、詩性、史性和神性的交融思考。“致母親”悼念在大陸已過世的母親:“隔著玻璃觸及你,/只感到/洪荒的冷/野蠻的冷/冷冷的時間/已把你我壓縮成一束白發(fā)。”“致詩人”是對詩價值的探究,辨析了波德萊爾、蘭藍波、里爾克、梵樂希、馬拉美等西方現(xiàn)代派詩人,也想象了自己和李白、杜甫、王維等中國詩人的浪跡交游。盡管略帶自嘲,洛夫堅信詩的神圣感:

        詩要具正法眼,悟第一義

        詩而入神

        才能逼近宇宙的核心

        找到自我在萬物中的定位

        于是我們便開始

        神與物游,與

        日、月、山、川擁抱

        共同呼吸詩行

        “致時間”是該章最易理解、引發(fā)共鳴的部分。古今中外,無人不感宇宙時間之永恒和俗世生命之短暫間的矛盾。洛夫開篇即引用孔子的“逝者如斯夫”和陳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繼而用繁雜的意象探討時間引發(fā)的悲涼。比如:

        棄我去者不僅是昨日還有昨日的骸骨

        不禁與落日同放悲聲

        滔滔江水棄我而去,還有昨日

        以及昨日胸中堤壩的突然崩潰

        結尾試圖以各種手段來阻止時間的行進,但時間“躲進我的骨頭里繼續(xù)滴答、滴答”。

        “致諸神”以質疑“神無所不在”和“神在哪里”兩種思維的糾結,來推進漂泊的玄思,強化了從母性、詩性和史性向神性這一最高境界的提升。這就自然將全詩引向最后一章,即第四章《向廢墟致敬》。該章以《金剛經》引文作前言,由一個大家族祖屋的荒廢,進入現(xiàn)代人因為精神漂泊虛無而導致禮崩樂壞的廢墟,演繹了佛教成、住、壞、空的演變觀,蘊含了對人類救贖的思考和終極關懷。廢墟既是一堆實在物,亦可能是精神的投射,在“般若實相”的辯證與變化之間——“只見遠處一只土撥鼠踮起腳尖/向一片廢墟/致敬”,正表明了廢墟對于漂泊人生和文明墮落的重大警示意義,和英美大詩人艾略特疾呼西方文明沒落的現(xiàn)代長詩《荒原》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該章便成為漂木般人生的最大領悟、最徹底的救贖,而這種與神性共存的狀態(tài)也成就了時間的終極意義:“我來/主要是向時間致敬/它使我自覺地存在自覺地消亡”,表明了詩人或所有歷經身心漂泊而達到空明的人,可以“一無所懼地躺在時間里”。

        《漂木》在大陸出版后,獲贊無數(shù)。著名臺灣詩評家簡政珍評道:“沒有這一首長詩,洛夫已攀上中國二十世紀詩壇的高峰。有了這一首三千行的長詩,他已在‘空’境的蒼穹眺望‘永恒’的向度?!敝娫u家和洛夫傳作者龍彼德認為:“長詩《漂木》是洛夫一生的總結,是他集古今中外之大成的精品?!本驮娝嚩?,《漂木》也體現(xiàn)了洛夫一生作詩的數(shù)度變化,由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對現(xiàn)代主義的熱切擁抱,到80年代對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古典詩歌的審視再造,變到90年代將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西方與中國的詩歌美學,作有機性的整合與交融,再到移居加拿大后,詩風漸趨緩和平實、恬淡內斂,甚至達到了空靈的境界,最終形成以漂泊為核心的天涯美學。

        若將洛夫和痖弦——兩位同住加拿大溫哥華的詩人相比較,他們都是天才吟人,都是會流淚的赤子,都以寫詩自渡和渡人。洛夫更似李白,飄逸雄奇,高蹈超邁,恍恍乎不知所以然,挑戰(zhàn)著詩歌語言和讀者理解力的極限。痖弦則比杜甫,溫和敦厚,誠摯博大,樂于成人之美。洛夫把自己在溫哥華的居所命名為“雪樓”,主基調為白色,和周圍雪景融為一體,訴求于宇宙的接納。痖弦將自己在溫哥華的家稱為“橋園”,主色調為黃色,以病中的愛妻為名,帶有安于人世的滿足和幸福之意。洛夫,亦似李白,與詩朋文侶偕游四海,揮灑翰墨,胸化長虹,有謫仙人之洋洋神韻。痖弦,修書多封,給妻子、師朋、新秀、鄉(xiāng)人……殷殷叮嚀,不厭其煩。深夜背妻看病,給陳之蕃送去愛吃的窩窩頭,為狷介的張愛玲提供資料……猶如杜甫憂國為民,是大地之子。他們是加拿大華人文學壇超凡絕倫、光輝璀璨的雙子星,也是當代華語文壇恢弘瑰麗、動人心魄的對歌。

        洛夫在溫哥華“雪樓”家中

        “每一顆都閃爍著光,閃爍著你的名字”

        初讀洛夫先生的詩,便百感交集,驚為天人之語。但初拜詩人本人,感覺卻很單純,那就是怡怡然,洽洽然,覺得他也是“人中人”。

        那是在2009年6月,我有幸獲得加拿大政府的專項研究獎,客居溫哥華,做加華文學課題,拜會了葉嘉瑩、梁麗芳、盧因、劉慧琴、申慧輝、陶永強、微言、葛逸凡、曹小莉、談衛(wèi)那、黎喜年、王錦兒、王芫、司馬長風等不少師長和文友。

        期間,我和加拿大華裔作協(xié)會長陳浩泉一起拜見了洛夫先生,共進茶餐。當時,洛夫先生年逾八旬,發(fā)如秋霜,卻面似春花,氣色極好。不久前,《洛夫詩歌全集》全套四冊問世,他返臺參加了盛大的新書發(fā)布會暨“洛夫創(chuàng)作60周年慶”,可謂為自己漫長而多彩的詩歌生涯做了一次巡禮。

        洛夫是南京大學的客座教授,自然親切地問起我供職該校的情況、寫的傳記研究進展,并送了我兩本書:龍彼德的《一代詩魔洛夫》和洛夫詩集《給晚霞命名》。前者屬于臺灣小報人物館系列,館長為評論名家丁果,而龍彼德是大陸較早評述洛夫的詩人兼評論家。后者《給晚霞命名》為香港《明報月刊》和新加坡青年書局聯(lián)合出版,是豐美的世界當代華文文學精讀文庫中的一冊。

        這是我第一次擁有臺港版的洛夫著作,書上還有他灑脫的題贈。洛夫先生書法高妙,其墨寶常被當作華人文學賽事的大獎。詩家雅品之佳饋,令我笑從雙頰生。

        洛夫先生也將《給晚霞命名》題贈給浩泉會長?!岸Y尚往來,我也不讓您空手而歸!”浩泉會長說著,便笑瞇瞇地遞上了一本翠綠封皮的新書,是他主編的《楓華正茂:加華文學評論集》,為“加華作家系列”之一。這是國內外首本加拿大華人文學的評論專集。書中有一篇長文,專論洛夫驚世駭俗的3000行長詩《漂木》,此詩為其在古稀之年創(chuàng)作,堪稱其少作《石室之死亡》的姊妹篇,而評《漂木》的葉櫓教授,亦是在古稀之年,寫下此評,細致解讀了詩人漂泊的宿命和奧義,令人歆服。

        “趁熱吃,冷了味道就差了。”洛夫先生見我出神、筷頭慢,便招呼道。

        詩人痖弦(右)向洛夫伉儷贈送紀念牌(溫哥華,2016年8月29日)

        圓桌上的茉莉花茶清香雅淡,點心精致可口:水晶蝦餃、荷葉糯米、馬蹄清糕、酥皮蓮蓉包、廣東話叫“煎堆”的珍珠麻團……洛夫先生遍嘗了其他點心,還吃了兩個煎堆。

        “胃口這么好,身體也如此康泰!”我暗嘆道。是歸功于洛夫太太的一流廚藝,還是他一直堅持的游泳,抑或寫詩可以調性養(yǎng)生?

        2015年9月,我因“中加學者交換項目”再赴楓葉之國,旅經溫哥華,在緊密的行程中,有緣再次拜會當?shù)氐耐篮蛶熼L。參加痖弦先生溫馨的慶生宴、在唐人街品嘗梁麗芳教授和浩泉會長款待的粵式點心、在大華筆會會長微言的安排下,與文友索菲亞一家偕去海島拜謁華人墓地……溫哥華同仁的情誼令我感念,像那太平洋的碧波煦風,緩解著匆匆驛旅的疲倦。而在洛夫先生家中的午后小聚,不禁讓我感到在倦于漂泊時,游子可以“靜靜地/蜷伏于你那/暖暖的燈火深處”(洛夫《燈火》)。

        那日,同去雪樓的,還有《世界文學》原編輯和翻譯家劉慧琴、知名華裔作家林婷婷、專欄作家和詩人宇秀。洛夫伉儷早已準備了一桌點心美食,笑容可掬地盡著地主之誼。雅潔的雪樓外,花團錦簇,林木蔥蘢,桌上的藍莓和李子就采自綠草如茵的后院。

        洛夫先生告知,再過兩三個月,他又要應邀回國參加詩會和新書出版活動,而南京還將是此行的重要一站。近些年來,洛老幾乎每年來寧,多次在南京的文化地標先鋒書店以詩會友,讀詩、談詩、評詩。江蘇文藝出版社亦成了與其關系最為密切、出版其著作最多的出版社之一。我為南京額手稱慶,為銀發(fā)詩翁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作力而絕倒。年近九旬,他的膚色還是那樣光潔紅潤,眼神溫亮有神,還有一點點童子般可愛的狡黠。

        劉慧琴、林婷婷兩位前輩和同道在《世界日報》創(chuàng)有“華章”副刊,薈萃加拿大華人佳作,兼登世界各地華語名家之詩文,頗有人氣。洛夫先生自然是一支極有號召力的健筆。這次,他的新詩《晚景》在“華章”刊出,樣報帶來,他一字一句地校讀著,并拿出紙筆認真寫下所有的刊誤之處,絲毫不受女士們唧唧喳喳的打擾……他表示,自己太愛漢語,對文字有高度的潔癖,看不得一點差池。他不戴老花鏡,依然寫得清爽神俊,下筆即成書法。

        左起:加拿大華裔作協(xié)會長陳浩泉、洛夫、本文作者(2009年6月,溫哥華)

        溫哥華洛夫家中,左起:翻譯家劉慧琴、詩人宇秀、洛夫夫人陳瓊芳、正在認真校讀的洛夫(2015年9月)

        晚景

        老,是一種境界

        無聲,無色,無些些雜質

        天空的星光不再沸騰

        不再知道

        何時會從胸中升起

        那種無可言說的純粹

        魚子醬與豆腐乳相擁而眠

        壇子里冒出異味

        宣告秋天即將結束

        然后慢節(jié)奏的活著

        蠕蠕爬行

        蝸牛般以口涎書寫墻的蒼白

        溪水清而無力

        但很安靜,一種不錯的選擇

        一到春天

        便匆匆推著落葉與泡沫向遙遠的

        那個童年

        漂去

        老,是一道門

        將關而未閉

        望進去,無人知曉有多深

        有多黑

        卡夫卡的傷口那么黑?

        無人知曉

        我試著從門縫窺探

        似乎看到自己的背影

        在看不見的風中

        一閃而逝

        洛夫笑言自己晚年的生活“很日?!保鹤x書寫字、吃喝玩樂、“拈花惹草”。早上7點前起床,在書房待幾個鐘頭,看書、創(chuàng)作、寫信。樓下夫人打開收音機時,他就知道午飯時間到了。午后,或接待訪客,或游泳,或侍弄小院中的花花草草,“慢節(jié)奏地活著,平靜放松”。他和夫人瓊芳女士執(zhí)手到老,已經慶祝過金婚,戲稱自己“50年不換屆”,并為此深感驕傲。在他的心中,韶華不復的夫人依然是:“眾荷喧嘩/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靜,最最溫婉的一朵”(洛夫《眾荷喧嘩》)。

        相濡以沫中的生活瑣碎照樣入詩,佐證著洛夫伉儷愛情的平易、持久和新鮮,青春的笑語活潑潑地回蕩在黃昏的詩句里:

        趕快從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

        趕快對鏡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嫵媚

        你務必在雛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

        趕快發(fā)怒,或者發(fā)笑

        然后以整生的愛

        點燃一盞燈

        趕快從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

        趕快對鏡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嫵媚

        點燃一盞燈

        我是火

        隨時可能熄滅

        因為風的緣故

        ——洛夫《因為風的緣故》

        臨別前,洛夫先生依然給每位來賓題贈新詩集,夫人依然將美食打包,讓我?guī)Щ叵碛?。晚霞依依,兩人并立目送著,如詩也如畫…?/p>

        而今,雪樓空佇,詩會云散,主人離開了溫哥華,離開了祖國,甚至離開了他無比熱愛的藝術的世界。去歲辭世的余光中帶走了華語詩壇的一大片斜暉,洛夫先生今春遠走,則又減卻了詩壇和人間的無數(shù)溫暖。能扛得起詩壇大纛的大家日漸老去,讓人百般吟誦而仍有長久共鳴的經典詩作,似乎越來越少了。洛夫先生的仙逝,令愛詩人痛悼不已,而他留下的巨大空洞亦將很難彌補。

        只能在追憶中讀其書,誦其詩,慕其人了。在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互相對話的時代里,克服影響的焦慮,用偉大的母語努力而真誠地耕耘著,繼續(xù)吟誦,追尋,達濟天下,一生不悔。這或許是對洛夫先生,也是對純粹詩歌最好的紀念……

        石榴樹

        洛夫

        假若把你的諾言刻在石榴樹上

        枝椏上懸垂著的就顯得更沉重了

        我仰臥在樹下,星子仰臥在葉叢中

        每一株樹屬于我,我在每一株樹中

        它們存在,愛便不會把我遺棄

        哦!石榴已成熟,這動人的炸裂

        每一顆都閃爍著光,閃爍著你的名字

        猜你喜歡
        洛夫溫哥華詩人
        世界著名小鎮(zhèn)克魯姆洛夫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6:28
        全球的孩子們,早上好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下一站,溫哥華!
        空中之家(2017年11期)2017-11-28 05:28:26
        溫哥華 自然傾城
        在溫哥華坐“老年人專車”
        公民與法治(2016年7期)2016-05-17 04:11:19
        溫哥華承諾20年內成為100%可再生能源城市
        風能(2015年4期)2015-02-27 10:14:33
        詩人與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
        国产美女遭强高潮网站| 国产让女高潮的av毛片|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国产欧美|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二区在线| 日韩精品视频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抽搐| 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类xxxxx|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二区|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免费|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日强 | 91极品尤物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性色av一区二区|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av| 精品国产亚洲级一区二区 | a级黑人大硬长爽猛出猛进| 无码伊人久久大杳蕉中文无码 |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h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不卡|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无码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 日韩女优图播一区二区|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女同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乱大交xxxxx潮喷| 国产喷水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极品少妇被黑人白浆直流|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 精品国产日韩无 影视|